摘要:在探寻旧书店故事的过程中,一个更令人好奇的问题悄然浮现:在如今纸质书备受冷落的时代,究竟是谁在购买旧书?答案出人意料——是一群青年人。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穿梭于旧书店的书架间。有的寻觅着优质译本,手指轻轻滑过书脊,只为找到那精准传达原作灵魂的文字;有的则醉心
青年报记者 郦亮/文、图
在探寻旧书店故事的过程中,一个更令人好奇的问题悄然浮现:在如今纸质书备受冷落的时代,究竟是谁在购买旧书?答案出人意料——是一群青年人。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穿梭于旧书店的书架间。有的寻觅着优质译本,手指轻轻滑过书脊,只为找到那精准传达原作灵魂的文字;有的则醉心于古籍修复,目光专注地审视泛黄书页上的细微破损,仿佛在与古老的时光对话。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情绪价值”。这些青年旧书消费者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在这座城市里,阅读依然充满希望。
青年人渐成旧书消费主力
有关旧书买家的故事,上海书城·岁月书屋的小汤向记者讲起一则。有一日,正好是小汤在店里当班。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走进店门。小孩子逛旧书店,这在小汤眼里本就有些稀奇,所以起初并未太在意她。
“有旧版的儿童文学书卖吗?”女孩子开口了。小汤心中一动,这孩子不仅逛旧书店,还明确提出需求,他开始留意起这个女孩。儿童文学类旧书并非“岁月书屋”的主营方向,当时店里仅有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三卷本《一千零一夜》,小汤便向她推荐。没想到,小姑娘语气平淡地说:“这版《一千零一夜》我已经有了。”小汤瞬间觉得,这个十几岁的女孩或许是旧书圈里的“老玩家”。
后来,女孩挑了一册康德作品的旧译本——旧书爱好者逛书店通常不会空手而归,这一点小汤也懂。临走时,小汤问女孩,现在儿童文学作品新书那么多,为什么还要来买旧书。小姑娘还是一副淡然的样子:“现在的很多作品如果没有插图,我是无论如何都读不下去的。”小姑娘的潜台词很明显了,过去慢工出细活的旧版本的质量,要比现在一时图快的新版本高。
不知出于何种缘由,当下购买旧书的青年人日益增多,且大有成为购买主力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犀牛书店的小庄印证了记者的这一观察,他说现在旧书店的主顾就是“两头热”——65后和95后。
记者在犀牛书店探访时偶遇读者小金,金同学还在读大二,一脸稚气的样子,可挑选的却是书店里最为老旧、书页破损的书籍。记者不禁发问:“这书买回去,你真打算读吗?”小金坦言:“读是肯定要读的,不过得等修复好了才行。”原来,小金近来痴迷于古籍修复,已参加了诸多修复体验课程,正寻觅一部残破的旧书回去“上手”。旧书店的旧书价格不高,破损程度也不算严重,对于小金这样初涉古籍修复的新人而言,无疑是绝佳的练手选择。
小金告诉记者,古籍修复很能让人沉下心来,磨炼自己的耐心与专注力。现在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在“玩”这个。他因修复古籍而留意旧书,又从关注发展为喜爱。“你想想看,以后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籍来,和别人说,这是我修复的,并且读了很多遍,这是多么有面子的事。”小金笑着憧憬。
对于青年人成为旧书市场新主力这件事,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文化传承离不开图书,旧书承载着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是时代的微缩景观,更是连接古今的纽带。青年人钟情旧书,很大程度上缘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此外,当下不少青年人秉持低碳环保理念,在他们眼中,旧书可循环利用,既延续了文化脉络,又践行了环保行动,这也促使他们热情拥抱旧书。
旧书让青年人为“情绪价值”买单
如今,青年人颇为崇尚为“情绪价值”买单。像前文提到的女初中生,是为了阅读更好的译本;金同学则是为了在古籍修复方面练练手。这些行为多少都带有一些专业诉求。与之不同,韦小姐的经历,无疑完美契合“情绪价值”这一概念。
85后韦小姐是一个日本文学迷,她曾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川鲁”。其中,“鲁”代表鲁迅,“川”指的便是川端康成,这两位文学巨匠对她的创作影响极为深远。为了收入一本1966年日本集英社出版的《川端康成自选集》限定签名本,韦小姐与旧书商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极限拉扯”,而这场拉扯的核心,自然是价格。
这部《川端康成自选集》限量印制1000本,每一本上都有川端康成用毛笔亲笔签下的名字。在售的这一册,编号为1000本中的第730号。川端康成已离世50余年了,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签名本素来稀缺,而这样高品相的签名自选集更是难得一见。韦小姐自然不想错过。只是,旧书商狮子大开口,叫价1万元。
1万元,对于一个签名本来说,无疑是天价了。韦小姐就此开启了与旧书商的软磨硬泡之旅。起初价格是1万元,她费尽唇舌,将其砍到8000元;接着又从8000元一路砍到6000元,最终砍至4000元。“其实,整个过程我很紧张,生怕某一天被人‘截胡’了,这就实在是太可惜了。一想到这件事,觉都睡不好了,辗转反侧。”好在,一整年过去,那本书竟一直都在旧书商手中。韦小姐也慢慢意识到,或许在一定范围内,像她这般执着于川端康成签名本的人,独她一份。于是,她心一横,再次砍价,最终以3000元成功拿下。
在这场“极限拉扯”中,旧书商显然也被韦小姐磨得精疲力竭,最终以3000元出售,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救赎。货款两清后,书商问韦小姐:“这书真的对你那么重要吗?”韦小姐说,“对别人也许不是,但对我来说,的确如此。”
所谓“情绪价值”,就是一样东西可以让自己愉悦,而因此愿意为这份愉悦买单。韦小姐与《川端康成自选集》之间的缘分,或许正是这一概念的生动注脚。
范小姐在巨鹿路的一条弄堂里,开了一家“范小姐书店”,这也是一家旧书店。范小姐平日里另有工作,开这家旧书店,纯粹是为了追寻“情绪价值”。她向记者透露,一本旧书是否值得购入,全然取决于买家的喜好。倘若不喜欢,哪怕版本珍稀、品相上佳,对买家而言也毫无价值。可要是碰上心仪的书,即便破旧不堪,在买家眼中也是如获至宝。这,便是“情绪价值”的体现。
范小姐十分理解韦小姐耗时一年的“极限拉扯”。那本书开价着实高昂,可书确实好,韦小姐无论如何都割舍不下。如此一来,唯有通过反复砍价,才有可能将书收入囊中。
当下,“情绪价值”成了众多青年人购买旧书的出发点。虽说他们也会考量售价,但一旦真正钟情于某本书,便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诚心求购。
== 链接 ==
网店还是实体店?
购买旧书与购买新书一样,读者都面临一个抉择:是去网店下单,还是前往实体书店选购?购买新书的网店,诸如当当网、京东图书等,已将实体书店逼至绝境。自网店兴起,大量书店纷纷倒闭。
而购买旧书,孔夫子旧书网是个热门选择,其品类极为丰富,上至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下至现当代作家的签名本,都能在上面找到。记者浏览孔夫子旧书网时,甚至发现了鲁迅的签名本,只是难以辨别其真伪。那么,问题来了:一边是空间狭小、略显局促的旧书店,另一边是犹如浩瀚海洋般的“孔网”,究竟去哪里购买旧书更为合适呢?
朱女士家中藏有上千册旧书,是位资深的旧书藏家。她向记者透露,自己还是喜欢去旧书店淘书。原因也是十分简单。一方面,旧书与新书不同。新书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性质都一样,消费者自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便宜的渠道购买。然而旧书讲究品相与版次,只有亲手触摸、翻看,才能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因此去旧书店无疑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逛旧书店最大的乐趣,在于与一本好书的不期而遇。虽说在网上旧书店也可能邂逅好书,但隔着屏幕,那种惊喜感与冲击力便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让人对书籍的真实情况心生疑虑。
“岁月书屋”的小汤并不避讳网络书店对于他们造成的冲击。他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能“倒逼”他们把业务做得更精细、更出色。就拿定价来说,如今给旧书估价,他和老牛都会对标“孔网”。不仅要参考“孔网”上的“已售”价格,还要关注“在售”价格。了解“孔网”价格后,再依据自己店内旧书的品相和版次来定价。他们力求让自家旧书品相更佳、价格更为适中,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吸引读者前来旧书店买书。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旧书商是既有实体店,也有网店。读者可以线上发现好书,再到线下买书,也可以线上直接下单,但可能要支付一定的快递费用。
“岁月书屋”“牛肉汤”的直播间一般会在每周四开启,他们目前还在进行网上售书,但读者可以“线上互动,线下售卖”,这也算是线上对线下的一种引流,老牛和小汤做得很用心,效果还不错。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