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观警视|让民警少跑腿、让执法更智能,“王工”又出警务黑科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6:03 5

摘要:今年5月,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一款来自萧山公安的“执法音视频记录仪智能柜”全国首发,吸引了不少关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张科顶

今年5月,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一款来自萧山公安的“执法音视频记录仪智能柜”全国首发,吸引了不少关注。

这款破解基层执法难题设备的背后牵头研发者,正是杭州同事们口中的“王工”王京智,萧山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政治教导员兼科技通信管理科副科长。

王京智曾是一名军人。军旅生涯不仅是他生命中的一段履历,更像是一道烙印,影响了他从警路上的点点滴滴。

2005年,王京智转业进入萧山区公安分局,先后在看守所、网警大队、科通科等部门工作,从事网络案件侦查、警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各种实战平台的研发等工作。

作为萧山公安“网警大队”的“元老”之一,在他十七年从警生涯中,始终以科技赋能公安实战。

从警博会亮点到基层实效

智能柜让执法管理“提质减负”

在钱江世纪城派出所,民警在智能柜的屏幕上点击“取设备”后,智能柜管理后台在综合评估柜内执法仪电量、使用频率、维保记录、传输状态等数据后,进行智能优选、自动配发。

执法音视频记录仪智能柜。受访者供图

警员信息自动与设备关联绑定,执法仪定位数据与在线警力严格匹配、实时上屏,并通过数据结构化分析,提供同步保障。

在大数据实战中心,执法记录仪、警力等数据实时更新,与指挥“一张图”上汇聚的警情高发部位预警、无人机巡飞预警、智能广播预警喊话等数据智能关联比对。

“以前的执法记录仪是逐人配发的,民警自行保管会带来匹配不精准、管理难度大、使用效率低、应用不智能等问题。”王京智说。

正是这些痛点,让他下定决心尝试警用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创新研发集警员识别领用、警力精准上图、警情智能关联等功能于一体的执法音视频记录仪智能柜,实行集中存放、统一保管、按需领用,实现了领取、绑定、归还、上传、存档、关联全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有了智能柜,既不用时时担心充电的问题,省心省力,还能统筹调配,集约高效。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萧山公安执法仪配发数量将从原先的3160余台缩减到1000台,不但可以满足基层所队日常实战需求,还将缩减三分之二的采购经费,实现“把钱用在刀刃上”。

从军人到“网警元老”

十七年深耕公安科技领域

熟悉王京智的人都知道,他身上的严谨与钻研劲儿,源于早年的军旅生涯。转业进入萧山区公安分局后,这份特质成了他从警路上的“底色”。

作为萧山第一代网警,他和同事们经历了一段披星戴月的“垦荒”时期。“那时候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监管覆盖不全,很多群众刚刚接触论坛、聊天软件时,很容易被虚拟世界所迷惑,进而损失财物。”王京智回忆道。

他至今记得亲手破获的第一个网络诈骗案——一起原始版“杀猪盘”,诈骗分子以感情为诱饵,骗走一位女性群众数十万元。

彼时,侦查手段还不像如今这般高效便捷。在“迷雾”之中,王京智和同事用科技寻找蛛丝马迹,终于成功锁定目标。随后,又即刻出发,跨越大半个中国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为群众挽回了大额损失。

王京智说,网络诈骗无孔不入,你永远不知道网线的另一端究竟是谁。除了打“感情牌”,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利用人们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实施诈骗。

受访者供图

2007年,王京智还参与侦破了萧山第一起大型网络诈骗案件。当时,杭州一名男子在网上遇到了一位自称能“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大师”,为了能中奖,他以会员开通费、预测费、保密费、调节费等名义将累计62万元汇入指定账户。万万没想到,从此以后,“大师”再也联系不上了。这时男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王京智利用专业手段,迅速厘清案件线索,突破了嫌疑人真实身份,成功锁定骗子的所在地。随后,连夜集合警力,赶赴外地实施抓捕,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全部赃款。

这样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案件,王京智已经经手了数百件。

“科技是破解案件的‘钥匙’,更是保护群众的‘利器’。”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在公安科技领域深耕了十七年。

从“萧警105e站”到“三能画像”

让科技暖起来、实起来

平日里,只要碰到跟科技相关的东西,王京智就会滔滔不绝,他对所有的设备如数家珍,就像一部记载着萧山公安科技信息发展的“百科全书”。

王京智日常工作、检查设备。受访者供图

2015年,王京智从网警大队调到科技通信管理科,面对的不再是隐藏在网络空间背后的犯罪分子,而是各类复杂精密的程序和系统。

“要让每一套系统稳定运行、每一个程序适配实战,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 执勤岗,为分局数千名民警的日常执法、案件侦办、队伍管理搭建起坚实的技术底座。”王京智说,虽然面对的不再是具体的案件,但责任一点没减少。

彼时,他牵头研发了公安内部办事的“最多跑一次”平台——“萧警105e站”,让分局内部各类审批实现了网络在线审批。

“过去审批流程办理一个事项,程序较为烦琐,有些派出所比较远,民警来回路上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王京智说,有了这套系统,现在最快只需要十分钟就搞定了。

2022年,他又带领团队研发“三能”积分评价体系,通过采集分析每位民警的“成长数据”,为其生成精准的“三能画像”,打造出“全警数字全息档案”, 为队伍管理精准画像、科学用人提供决策依据。

从破解执法难题的智能柜,到方便民警的服务平台,再到精准管理的评价体系,十七年来,王京智始终用技术创新践行“科技强警”的初心。“只要能为基层减负、为实战助力,再难的研发我都愿意啃。”这位扎根公安科技领域的“工匠”,仍在为萧山公安推进“数智新公安”建设不断探索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