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精准杀伤癌细胞,但有时也可能“误伤”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引发肠梗阻。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精准杀伤癌细胞,但有时也可能“误伤”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引发肠梗阻。
接下来,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讲解化疗后肠梗阻的相关知识,帮助您轻松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顺利度过治疗期。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如食物残渣、粪便等)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就像交通堵塞一样滞留在肠道中。典型表现包括:腹部胀满、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停止排便排气。
肠梗阻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脱水、低钾血症等),极端情况还会出现肠壁缺血性坏死、肠穿孔以及全身感染。
肠梗阻分为三种,咱们先认认
动力性肠梗阻: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如麻痹性)或异常收缩(如痉挛性)所致。
血运性肠梗阻:因肠道供血障碍导致,虽较为少见但需紧急处理。
为什么化疗后容易发生肠梗阻?
药物影响:部分化疗药物可能会轻微损伤肠道粘膜,引起肠道黏膜炎症或水肿,影响肠道蠕动。
菌群失调:化疗后免疫力暂时下降,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肠道里的“好细菌”减少,“坏细菌”变多,影响肠道的功能。
神经调节异常: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导致蠕动减弱。
识别肠梗阻的关键信号:
"痛、吐、胀、闭"
这四个信号很直观,牢记了能及时发现问题:
痛: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胀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梗阻部位。
吐:恶心呕吐,早期吐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吐出胆汁样液体。
胀:腹部明显变大、膨隆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
闭: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注意:高位梗阻早期可能有少量排气或腹泻假象)。
怀疑有肠梗阻时,医生会安排下列常规检查以确诊:
腹部X光:初步观察肠道积气积液情况
腹部CT:准确判断梗阻部位和程度
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肠道情况
消化道造影:明确梗阻具体位置和性质
化疗后这样做,能有效预防肠梗阻
预防比治疗简单的多,日常做好这4件事就可以!
定时排便:每日固定一个时间(如早上起床后)去卫生间试一试,哪怕没有便意,也培养肠道的“排便习惯”;
适量活动与腹部按摩:身体允许的话,每天散散步;躺着的时候,顺时针按摩脐周10-15分钟,配合腹式呼吸;
记录排便日记: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
科学饮食:少食多餐(每餐5-6分饱),充分咀嚼食物。
万一中招也不用慌!
万一得了肠梗阻也不要恐慌,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我们有成熟的治疗方法帮您解决。
补液:静脉补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药物辅助:服用帮助排便的药物,必要时灌肠;
预防感染:用抗生素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导致的感染;
营养支持:如果暂时需要禁食,医生会通过输液补充营养,保证您的身体有能量。
医生的话
对化疗后的朋友来说,肠梗阻不是“躲不开的麻烦”,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识别和规范的治疗,大多数肠梗阻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希望大家都能心里有底、手上有招,一路“肠”通无阻,顺顺利利闯过治疗关,早日恢复健康!
——刘兵城医生
作者介绍
李倩涵,所院白血病诊疗中心护士。
韩博娇,所院白血病诊疗中心护师,所院宣传员。
惠岩,所院白血病诊疗中心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疗工作以及白血病发病机制基础研究。
审核专家
张俊平,主管护师,所院白血病诊疗中心四病区护士长及研究护士,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聚焦白血病护理、护理管理及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专著1部。
刘兵城,所院白血病诊疗中心病区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协会白血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治疗。
供稿、供图:李倩涵 韩博娇 惠 岩
编辑:林仲玮
校对:何美曈
审核:董 源 刘兵城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