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失血”360亿,这家锂电材料龙头怎么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6:12 2

摘要:近日,中伟股份发布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营收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滑15.2%。

电池材料龙头中伟股份(SZ:300919)的业绩正踩下刹车。

华夏能源网&零碳资本论获悉,近日,中伟股份发布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营收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滑15.2%。

尽管中伟股份的营收规模有所增长,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且毛利率下滑趋势明显,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收入萎缩。

中伟股份由湖南邵阳富豪企业家邓伟明创立于2014年,2020年在A股上市。上市后,中伟股份的营收开始狂飙,2024年营收最高达到402亿元。公司核心产品中,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的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磷酸铁材料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中伟股份董事长、总裁邓伟明

然而,高速增长四年后中伟股份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如今面临着盈利增长放缓、负债规模扩张、资产周转率下降、现金流净额大幅流出等难题。

中伟股份经营业绩变化背后发生了什么?在行业“反内卷”、汽车行业持续高增长下,中伟股份能否重回发展“快车道”?

四年流失一个“中伟股份”

实际上,中伟股份业绩降速在去年便已显现。

2024年,中伟股份营收创下历年新高,同比增长17.36%,达到402.2亿元,比2021年翻倍。然而,2024年中伟股份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24.64%,降到14.67亿元。

除了“增收不增利”,中伟股份其他的经营指标也在下滑。

2021年时,中伟股份的存货周转率达到5.65次,但到今年上半年,已经降到了1.87次。这意味着有大量资金被占用,拖累了资产的流动性。

同样在下降的还有资产运营效率。2021-2024年,中伟股份总资产周转率从1.05次降至0.59次,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至0.29次,这意味着资产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收入,回报率降低。

与此同时,中伟股份的负债和库存却在悄然飙升。其中,存货规模已经增至4年来新高,达到102.27亿元。而负债规模也从2021年的175.77亿元,猛增至今年上半年的452.6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60.60%,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具体来看,公司短期借款半年内多了9.76亿元,从2024年末的36.09亿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5.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4.84亿元。两者合计高达120.69亿元,利息偿付压力集中,短期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此外,中伟股份的应付票据也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91.83亿元。而2022年时候,这一数据仅有42.7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的应收账款增加至51.69亿元,较去年末扩大8.36亿元,并且有近44%的应收债款集中在前五大客户身上。中报显示,中伟股份前五大欠款方应收账款合计为22.97亿元,占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数的比例为43.8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伟股份对大客户的依赖性较强,从而影响其在合作中的议价能力。

在此境况下,中伟股份持续“失血”。2021年以来,其投资和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共流出359.07亿元,而截至6月30日,中伟股份市值为308.4亿元,相当于四年流失了一个“中伟股份”。

其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年半来持续为负,今年上半年投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25.36亿元,同比下滑15.9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流出4.39亿元,同比下滑131.99%;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3.12%,为14.76亿元。整体来看,目前仍未见“止血”迹象,资金链面临一定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上市以来,中伟股份5年已经花光了三次募资来的107亿元。今年,中伟股份又开启了港股IPO进程,准备再次融资“输血”。在经营业绩全面降速后,中伟股份如何赢得海外资本的认可,恐怕并不容易。

核心产品盈利水平承压

中伟股份之所以业绩刹车,缘自其产品毛利率下降、产能利用不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背后,反映的是锂电产业链近两年持续“内卷”,上下游受困于价格战的现状。

中伟股份的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两大业务毛利率均处于低位。

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新能源金属业务收入92.73亿元,同比增长44%,但毛利率仅为7.44%,同比下滑了3个百分点。

中伟股份的第一大业务电池材料,上半年收入96.33亿元,同比下滑5.55%,毛利微增了0.43个百分点至17.34%。

进一步拆解电池材料业务会发现,其三元前驱体产品上半年收入74.91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15.2%;毛利率为18.05%,同比下滑0.26个百分点。

三元前驱体是中伟股份的核心产品。2024年中伟股份的三元前驱体产能为19.25万吨,占到全球份额的五分之一,为行业第一。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也排名全球第一。

正是这款拳头产品,在市场竞争残酷下价格承压、增长乏力。今年前7个月,8系三元前驱体均价为87642元/吨,同比下降0.8%。

中伟股份的另一款主要产品磷系材料磷酸铁,上半年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71.62%。尽管该产品收入规模扩大,却拖累了整体业绩。该产品的毛利率为-7.34%,同比下滑6.59个百分点,处于亏损状态。

华夏能源网&零碳资本论注意到,核心产品低毛利拉低盈利能力的同时,中伟股份电池材料的产能利用率也令人堪忧。

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电池材料产能利用率为66.56%。分产品来看,三元前驱体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86%,磷酸铁的产能利用率为71.78%,均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伟股份新能源金属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08.12%,满负荷运转,且仍有3万金吨的产能在建。但是,新能源金属仅有7.44%的毛利率,卖得多但赚钱少。

未来面临两大挑战

对于中伟股份来说,业绩“踩刹车”或许只是公司眼下的挑战。未来,中伟股份仍面临多重难题。

首先就是客户自供能力的提升,将挤压中伟股份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提升自供能力是整个行业的趋势,提升自供能力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中伟股份自己便已经建立了一套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和精炼,到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再到回收的垂直一体化运营体系。目前,中伟股份在印尼的镍原矿粗炼总产能达到近20万金属吨,可满足其目前所有镍系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需求。

而中伟股份的客户,也在通过“自建产能”来降低成本,减少对中伟股份的采购依赖。例如,宁德时代(SZ:300750)通过邦普循环布局正极材料,设计年产12万吨三元正极前驱体的产能,且已全部投产;容百科技(SH:688005)布局了年产6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厦钨新能(SH:688778)也布局了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产能,包括2万吨四氧化三钴、4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

这些客户的自供产能直接与中伟股份的核心产品形成竞争,未来将较大幅度挤压公司的市场份额。

中伟股份与非洲私人投资基金AL MADA合作建设的中伟摩洛哥产业基地

另外,近年来中伟股份将发展重点瞄向海外,海外业务成效显著但挑战巨大。

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新增6家境外子公司,员工规模及产能扩张同步增长。这无疑将考验中伟股份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组织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业务快速增长带来了资产、负债、生产销售和人员规模的扩张,同时海外项目的布局也使得管理复杂度大幅提升,这对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在人才储备、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等方面面临管理难度的提升。”中伟股份在中报中坦承。

在海外产能方面,中伟股份已经在印尼、摩洛哥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海外项目面临的市场变化、当地政策、执行延期等方面的风险较大。去年12月底,中伟股份就曾公告,将募投项目“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

来源:零碳资本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