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云评|粮满仓・好丰光:乡村田野里的丰收画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4:26 2

摘要:初秋时节走进乡村田野,撞入眼帘的满是让人心里发暖的“丰光”:连片的麦田里,金黄麦穗压弯了秆,收割机驶过留下整齐的麦茬,车斗里的麦粒堆得冒尖;村头晒谷场上,竹匾排成方阵,玉米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农户拿着木耙翻动谷物,汗珠滚落时眼里却闪着亮;粮站门口,三轮车、

初秋时节走进乡村田野,撞入眼帘的满是让人心里发暖的“丰光”:连片的麦田里,金黄麦穗压弯了秆,收割机驶过留下整齐的麦茬,车斗里的麦粒堆得冒尖;村头晒谷场上,竹匾排成方阵,玉米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农户拿着木耙翻动谷物,汗珠滚落时眼里却闪着亮;粮站门口,三轮车、小货车排起长队,过磅员报出的数字刚落,农户就笑着掏出手机,跟家里人念叨“今年收成又比去年多两成”。这“粮满仓”与“好丰光”交织的场景,藏着乡村发展最质朴的答案——粮食丰收不仅是“仓廪实”的底气,更是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是农户日子红火的最好见证。

过去一段时期,不少乡村在种粮这件事上,也曾错过“好丰光”。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短期产量,盲目跟风种经济作物,结果市场行情波动,不仅没赚到钱,还挤占了主粮种植空间,到了收获季,田里没了连片丰收的景象,农户脸上也没了笑意;有的地方忽视农技推广,还是沿用“靠天吃饭”的老办法,遇上旱涝灾害,麦穗干瘪、玉米秃尖,收割时看着稀稀拉拉的作物,农户只能叹口气;还有的地方没重视产后处理,收割的粮食因晾晒不及时发霉变质,好好的收成打了折,晒谷场没了往日的热闹,只剩浪费的可惜。那时农户常说:“不是不想种好粮,是没找对法子,看不到像样的“丰光”,心里也没底。”这话道破了乡村种粮的关键:“粮满仓”不是凭空来的,“好丰光”也不是自然成的,得靠科学种粮、用心管粮,才能让田野里长出丰收的景致,让农户收获实实在在的希望。

如今,越来越多乡村的田野上,开始呈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丰光”,这份改变,始于一个个贴合种粮实际的小举措。不再是“一把种子撒下去”的粗放种植,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精准下肥,不仅减少浪费,还让麦穗更饱满、颗粒更重;不再是“病虫害来了才防治”的被动应对,而是用无人机巡查、生物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时,让整片农田长势均匀,丰收时满眼都是整齐的金黄;不再是“收割后随便堆”的粗放处理,而是建烘干房、修晾晒场,粮食收割后及时烘干、妥善储存,晒谷场上竹匾成行、粮堆成山,成了乡村最鲜活的丰收图景。这些做法看似普通,却让“种粮”这件事有了章法,让“好丰光”从“偶然撞见”变成“常态可见”,更让“粮满仓”有了稳定的保障。

更深层的“好丰光”,藏在粮食丰收带来的连锁变化里。田里的粮食收得多了,农户的粮袋子鼓了,腰杆也更直了——买新农机时不再犹豫,种粮的底气更足;给孩子交学费、给老人买营养品时不再犯难,日子的成色更足。村里的“丰光”也跟着变:曾经闲置的农机站,如今摆满了收割机、播种机,农忙时机器轰鸣,成了乡村最热闹的“丰收交响曲”;曾经冷清的粮贩子,如今主动上门收粮,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卖好价,讨价还价的笑声里满是满足;甚至村里的小卖部,丰收季的生意也格外好,农户买烟酒、买零食,犒劳忙碌的自己,也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份因“粮满仓”而生的“好丰光”,不只是田野里的景致,更是乡村生活蒸蒸日上的生动写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粮满仓・好丰光”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扎根种粮实际的必然结果。它不需要“大而全”的噱头,更多依靠的是对种粮规律的尊重、对农户需求的回应——不搞“花架子”,而是从“怎么让粮食增产”“怎么让农户增收”入手,把科学种粮的法子教给农户,把保障丰收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乡村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推广适合的品种和技术,让每一片农田都能长出属于自己的“好丰光”。这些看似微小的实践,实则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提升农户幸福感的关键。

乡村的真正兴旺,从来不是靠“花里胡哨”的点缀,而是靠田野里长出的“好丰光”,靠农户手里攥着的“粮满仓”。当每一寸农田都能长出饱满的庄稼,每一个农户都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每一个乡村都能因粮食丰产而焕发生机,这样的乡村振兴,才是有根基、有底气、有温度的振兴,才是符合中国人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美好向往的真实图景。

来源:热点情报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