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本文内容背景架空,请勿与现实结合。
注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本文内容背景架空,请勿与现实结合。
“陈婷,你还记得李明和张华吗?”闺蜜在电话里问我。
“当然记得,小学同班同学嘛。”我一边整理着桌上的文件,一边回答。
“你猜猜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李明应该混得不错吧,从小就是好学生。张华嘛...”我停顿了一下,“估计也就那样吧。”
闺蜜笑了:“你猜错了,大错特错。”
我放下手中的笔,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那两个从小就截然不同的孩子,如今真的会有什么意外的变化吗?
01
时间回到30年前,我们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铃一响,李明就会迅速收拾书包,背带拉得笔直。
“李明,一起去小卖部买糖吃吧!”张华总是这样邀请他。
“不行,我妈说了,放学要直接回家写作业。”李明摇摇头,匆匆走向校门口。
张华耸耸肩,转身招呼其他同学:“走,咱们去河边抓蝌蚪!”
李明的书包永远整整齐齐,每本作业本都用牛皮纸包着书皮,上面工整地写着科目名称。铅笔削得尖尖的,橡皮擦得干干净净。
张华的书包就像个百宝箱,除了课本作业本,还塞着玻璃球、橡皮筋、小汽车模型,甚至半包薯片。拉链都拉不严实,东西经常掉出来。
“张华,你的数学作业呢?”老师问。
“老师,我忘带了。”张华挠挠头,憨笑着。
“又忘了?下午记得补交。”
李明在一旁默默听着,悄悄检查自己的作业本是否都带齐了。
周末的时候,差距更加明显。
李明被父母送到各种培训班。周六上午学钢琴,下午学奥数。周日上午学书法,下午学英语。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连吃饭都要掐着点。
“妈妈,我能不能不去钢琴课了?”李明有一次小声请求。
“不行,钢琴能培养你的气质。而且已经交了一年的学费。”妈妈边说边给他整理衣服。
“可是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踢球...”
“踢什么球,那些都是不务正业。你看张华,整天疯玩,成绩能好吗?”
李明只好低头走向钢琴教室。
与此同时,张华却在奶奶的纵容下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奶奶,我想看动画片!”张华抱着奶奶的胳膊撒娇。
“好好好,看吧看吧,奶奶给你泡奶茶。”奶奶慈爱地摸摸他的头。
有时候,张华会骑着单车到处“探险”。今天去看建筑工地,明天爬树掏鸟蛋,后天跟着大哥哥们学游泳。
“这孩子野惯了,管都管不住。”张华的妈妈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只能无奈地对邻居说。
家长会的时候,两家的态度截然不同。
李明的父母总是提前半小时到校,端坐在教室前排正中间的位置。爸爸穿着熨得平整的白衬衫,妈妈化着淡妆,手里拿着笔记本。
老师一开口,李明妈妈就开始认真记录。每当老师提到李明的名字表扬时,两人会相视一笑,满脸骄傲。
“李明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性格有点内向,建议多参加集体活动。”班主任说。
会后,李明的父母还要单独找老师谈话。
“李老师,我们家李明在家有什么不好的表现,您一定要告诉我们。”
“还有,他的作业质量怎么样?需要我们在家怎么配合?”
老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李明真的很好,你们不用太担心。”
张华的奶奶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有时候还会打瞌睡。当听到老师提起张华的名字时,才会抬起头来。
“张华同学比较活泼,但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理想。”
奶奶点点头:“这孩子确实皮,回去我会说说他。”
散会后,奶奶拉着张华的手就走了。
“奶奶,老师批评我了吗?”张华仰着小脸问。
“没事,你还小呢。奶奶带你去买糖葫芦。”
看着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我当时觉得李明真幸福,有这样负责任的父母。而张华虽然自由,但肯定会吃亏的。
那时候的我们都认为,李明的未来一定会比张华光明得多。
02
进入中学后,两人的轨迹如大家所料,开始明显分化。
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第一天上学,他穿着崭新的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
“同学们,我们来自我介绍一下吧。”班主任说。
轮到李明时,他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大家好,我叫李明,希望能和大家好好相处。”
说完就坐下了,脸微微发红。
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聊天,李明却独自坐在座位上预习功课。
“李明,一起去操场走走吧?”有同学邀请。
“不了,我要做数学题。”李明头也不抬。
几次之后,同学们也就不再邀请他了。
李明的成绩确实很优秀,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经常把他当作其他学生的榜样。
“大家看看李明,作业本多整洁,字写得多工整。”
“李明这道题做得很好,思路非常清晰。”
每当听到这样的表扬,李明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放学后,李明依然是匆匆回家。书包里装的除了课本作业,就是各种习题册。
“今天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妈妈问。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上课学习。”李明一边写作业一边回答。
“那就好,你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事情不用操心。”
周末的时候,李明还要去上补习班。数学、物理、化学,科科都不能落下。
与此同时,张华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虽然学校条件一般,但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
第一天上课,张华就主动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打招呼。
“你好,我是张华,多多关照!”他笑容灿烂。
“我是小王,你看起来很好相处呀。”
“我是小李,以后一起吃饭吧。”
没过几天,张华就成了班里的“社交达人”。不管是内向的同学还是调皮的学生,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张华,班里要选班干部,你参选吗?”同桌问他。
“我想试试班长。”张华眼睛亮了起来。
竞选演讲的时候,张华的话不算特别有文采,但很真诚。
“同学们,虽然我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我愿意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们是一个班集体,要互相帮助。”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华以绝对优势当选班长。
当选后,张华真的很负责。班里的卫生、纪律、活动,他都亲力亲为。
“老师,我们班想组织一次春游,您看行吗?”张华主动找班主任商量。
“春游?这个...”老师有些犹豫。
“我已经联系好了地点,也制定了安全预案。而且我会负责全程的组织工作。”
老师看着张华认真的表情,点了点头:“好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春游那天,张华像个小大人一样,又是点名又是分组,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都说他很有领导才能。
虽然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张华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看到同学弹吉他,他就想学。听说摄影很酷,又想买相机。
“妈妈,我想学吉他。”张华打电话给在外地的妈妈。
“学吉他?那要花钱买琴啊。”
“我可以先借同学的练练。”
“行吧,你喜欢就学。但别耽误功课。”
张华借来吉他,自己看视频学。手指按弦按得生疼,但他乐此不疲。一个月后,已经能弹几首简单的歌了。
高考前夕,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备考。
李明每天学习到深夜,各种模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房间里贴满了知识点总结,密密麻麻的。
“李明,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体。”妈妈心疼地说。
“不累,就剩最后几个月了。”李明揉揉眼睛,继续做题。
张华也在努力,但方式不太一样。他会找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也会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张华,这道数学题我也不会。”同学苦恼地说。
“没关系,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问老师。”张华拍拍同学的肩膀。
他们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讨论,气氛倒挺轻松。
高考结果出来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李明考了628分,顺利被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全家人都激动得流泪了。
“儿子,你太争气了!”爸爸激动地拍着李明的肩膀。
“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妈妈含着眼泪说。
李明也很高兴,觉得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张华考了486分,刚过二本线,被一所普通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录取。
“奶奶,我考上大学了。”张华兴奋地告诉奶奶。
“好好好,我们家华华真棒。”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学校不如李明的好,但张华并不沮丧。他觉得能上大学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市场营销听起来很有趣。
“这个专业好啊,以后能当老板。”奶奶开心地说。
所有人都觉得,李明的未来肯定比张华光明得多。毕竟一个是名牌大学,一个只是普通二本。
这种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改变。
03
四年后,大学毕业季来临。果不其然,李明的表现依然优秀。
李明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年年拿奖学金。专业课几乎门门都是90分以上,导师对他赞不绝口。
“李明是我见过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导师在推荐信里这样写道。
凭借出色的成绩和导师的推荐,李明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IT公司,薪资待遇令同龄人羡慕。
第一天上班,李明穿着新买的西装,提着公文包,准时到达公司。
“李明,欢迎加入我们团队。”部门经理热情地和他握手。
“谢谢经理,我会努力工作的。”李明礼貌地回答。
公司安排了一位资深程序员带他,李明学得很认真。每天早到晚走,从不迟到早退。
“这个新人不错,很踏实。”同事们私下里评价。
李明的技术能力确实很强,分配给他的任务总能保质保量完成。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认可。
“李明,这个项目就交给你负责了。”
“好的,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李明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周末也经常来公司,研究新技术,优化代码。
一年后,李明顺利转正,还涨了薪水。在同学聚会上,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李明,你现在月薪多少啊?”老同学好奇地问。
“还行,够用了。”李明谦虚地回答,但眼中有着掩不住的自豪。
李明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到公司,晚上九点左右下班,回家吃饭洗澡睡觉。周末不是在家学习新技术,就是去父母家吃饭。
“儿子,要不要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妈妈关心地问。
“暂时不用,我想先把工作做好。”
“工作重要,但个人问题也不能拖啊。”
李明点点头,但心思还是在工作上。他觉得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与李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华。他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张华在大学里参加了学生会,还是院里的文艺部部长。各种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人脉资源很广。
“张华,下周有个商业竞赛,你想参加吗?”室友问他。
“当然想啊,听起来很有意思。”张华眼睛发亮。
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张华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他策划的活动总是很成功,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毕业时,张华的简历看起来很丰富:学生会干部、文艺部部长、商业竞赛亚军、实习经历丰富...
找工作时,张华投了很多简历。虽然学校不算顶尖,但他在面试中表现出色。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面试官问。
“我善于沟通,能够快速融入团队。而且我很愿意尝试新事物,学习能力强。”张华自信地回答。
“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了解?”
“我提前做了调研,贵公司在行业内有很好的声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张华滔滔不绝地说了十几分钟。
面试官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当场就给了口头offer。
张华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市场推广。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工作内容很有挑战性。
“张华,这个客户比较难搞,你试试看。”主管说。
“没问题,我去了解一下客户的需求。”
张华很快就和客户建立了良好关系。他会花时间了解客户的行业背景,分析他们的痛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小伙子不错,很有想法。”客户对公司反馈。
几个月后,张华成了部门的业务骨干。但令人意外的是,半年后他提出了离职。
“为什么要离职?在这里不是挺好的吗?”同事们很不解。
“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尝试不同的行业。”张华笑着解释。
接下来的几年里,张华换了好几份工作。从广告公司到互联网公司,从市场推广到销售管理,每份工作都干得不错,但都没有长期做下去。
在同学眼中,张华的职业轨迹显得很不稳定。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会关心地问:
“张华,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啊?”
“又换工作了?这次是做什么的?”
张华总是乐观地回应:“在学习新东西,挺有意思的。”
相比之下,李明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既定轨道上稳步前行。升职、加薪、买房、结婚,每一步都按部就班。
在外人看来,李明就是成功的典型代表。而张华似乎还在“找方向”,前途未卜。
谁也没想到,命运的转折点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04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都到了40岁。
那天是我的40岁生日,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祝福。正当我准备关掉手机休息时,门铃响了。
“谁会这个时候来?”我嘀咕着去开门。
门口没有人,只有一个快递包裹。我拿起包裹,看了看寄件人的名字,愣了一下。
张华?
我带着疑惑拆开包裹,里面是一张制作精美的邀请函。烫金的字体,高档的纸张,一看就价格不菲。
“诚挚邀请您参加华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庆典暨新产品发布会。”
我仔细看了看公司信息,赫然发现张华的名字出现在公司高管名单中,职位是: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不可能吧?”我自言自语道。
我立即上网搜索这家“华晨科技”,搜索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业内知名的创新型企业,专门做智能家居产品,去年的营业额据说超过了一个亿。
新闻报道里,张华穿着得体的西装,在各种商务场合侃侃而谈。完全看不出这是那个从小成绩平平、换工作如换衣服的张华。
我想起了李明,突然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以前每逢节日,这个从小就很有礼貌的同学总是会发祝福短信。但最近两年...
我拨通了李明的电话。
来源:二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