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 “防虫网”!智能虫情测报系统覆盖千亩农田,预警准确率超 90%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3:45 2

摘要:圣启科技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是传统虫情测报仪的智能化升级产物,其核心作用是通过“自动化采集 + 实时数据传输 + 智能分析”,解决传统测报“数据滞后、误差大、人力成本高” 的痛点,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精准、高效、长效” 的支撑,具体作用可从农业生产、管

圣启科技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是传统虫情测报仪的智能化升级产物,其核心作用是通过“自动化采集 + 实时数据传输 + 智能分析”,解决传统测报“数据滞后、误差大、人力成本高” 的痛点,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精准、高效、长效” 的支撑,具体作用可从农业生产、管理决策、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展开:

一、实时监测虫情,实现“早预警、早防治”,减少作物损失

传统虫情测报依赖人工定期巡检(如 3-7 天一次),数据存在明显滞后 —— 等发现害虫爆发时,往往已造成叶片啃食、果实受害等不可逆损失。
物联网自动虫情设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主动预警”:

实时数据上传:设备内置 4G/5G/LoRa 模块,可将虫体图像、虫口数量、温湿度等数据分钟级 / 小时级上传至云端平台,无需人工现场取数;

智能阈值预警:用户可根据作物类型(如水稻、棉花、蔬菜)预设虫情阈值(如“每灯稻飞虱≥30 只”“蚜虫日均增长 20%”),当数据超过阈值时,平台会通过短信、APP 推送、系统弹窗等方式,立即向农户、村级植保员或农业部门发送预警信息;

动态趋势可视化:云端平台自动生成“虫情变化曲线”“单日增量柱状图”,直观展示害虫 “发生 - 增长 - 爆发” 的动态,帮助用户判断是否需要防治、何时防治(如害虫卵期 / 幼虫期用药效果最佳),避免 “被动救灾”,最大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例如:水稻产区的物联网设备监测到稻纵卷叶螟数量 3 天内增长 5 倍,提前 7 天预警,农户在幼虫期喷施针对性农药,防治效果提升 40%,减少了后期叶片卷苞导致的减产。

二、提升监测准确性与效率,避免“盲目防治”

传统人工测报存在两大核心问题:识别误差大(相似虫种易混淆,如棉铃虫与烟青虫)、覆盖范围有限(人工难以兼顾偏远地块),导致防治决策“凭经验、靠感觉”,易出现 “漏防” 或 “过度防治”。
物联网自动虫情设备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AI 精准识别计数:设备搭载高清工业相机(200 万像素以上)和训练好的虫情识别模型(基于 YOLO、ResNet 等算法,针对当地主要害虫优化),可自动区分虫种(准确率通常≥90%)、统计虫口数量(误差≤5%),避免人工分拣的主观误差;

大范围、无死角覆盖:单个设备可覆盖 50-100 亩农田,多个设备联网后可形成 “区域虫情监测网络”(如一个乡镇布设 20-30 台),农业部门能实时掌握不同地块、不同作物的虫情差异,避免 “一刀切” 式防治(如仅对虫情超标的地块用药,未超标地块不施药);

环境数据联动分析:设备集成温湿度、光照、风速传感器,可自动关联“虫情与环境” 的关系(如高温高湿时蚜虫繁殖快、雨天蛾类活动减少),进一步提升虫情预测的准确性(如结合未来 3 天降雨预报,判断夜蛾类害虫产卵高峰推迟)。

三、降低人力与防治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传统虫情测报需要大量人工投入:植保员需定期(如每周 2 次)前往田间取下虫体收集盒、分拣计数、记录数据,尤其在偏远山区、大面积种植基地,人力成本高、效率低;同时,因监测不准导致的 “盲目打药”(如一季作物多打 2-3 次药),也会增加农药、人工(打药)成本。
物联网自动虫情设备通过“自动化替代人工” 和 “精准防治减少浪费” 实现成本降低:

减少人力投入:设备无需频繁人工干预,仅需每 1-2 个月维护一次(更换信息素诱芯、清理储虫仓),可将植保员的田间工作量减少 70% 以上,尤其适合劳动力短缺的农村地区;

减少农药与用工成本:精准监测让防治更“有的放矢”—— 例如,传统种植棉花可能一季打药 6-8 次,而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仅在棉铃虫、红蜘蛛超阈值时打药 3-4 次,每亩可减少农药支出 50-80 元,同时减少打药人工成本(每亩节省 2-3 个工时);

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现代物联网设备多采用防水、防尘、抗雷击设计(符合 IP65 防护等级),适应田间恶劣环境,故障率低,长期使用成本低于传统测报仪的人工维护成本。

、推动绿色农业与智慧农业发展

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食品认证” 等政策导向下,物联网自动虫情设备是实现 “绿色防治” 的关键工具:

减少农药残留与生态破坏:精准用药避免了“大水漫灌式” 打药,不仅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还减少对土壤、水源及有益昆虫(如蜜蜂、瓢虫)的伤害,保护农业生态;

助力智慧农业落地:作为智慧农业的“前端感知设备”,物联网虫情设备可与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系统联动(如虫情预警后,自动触发无人机精准施药、灌溉系统调整湿度抑制害虫繁殖),推动农业生产从 “传统经验型” 向 “数据驱动型” 升级。

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的作用,本质是通过“数据化、智能化” 打通 “虫情监测→预警→防治→管理” 的全链条,最终实现 “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护生态、提升效率” 的目标,既是农户防治病虫害的 “千里眼”,也是农业部门管理病虫害的 “指挥棒”,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来源:小乾胡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