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旱情就是命令,粮安重于泰山。今年彬州市遭遇六十年不遇的春旱灾害,土壤墒情持续恶化,为将彬州市夏季粮油作物旱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秋粮应种尽种、种足种好,彬州市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粮工作。
旱情就是命令,粮安重于泰山。今年彬州市遭遇六十年不遇的春旱灾害,土壤墒情持续恶化,为将彬州市夏季粮油作物旱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秋粮应种尽种、种足种好,彬州市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粮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抗旱保粮应急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印发《彬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保粮工作的通知》《2025年全市农作物抗旱技术意见》等文件,切实加强指导。
二、加大技术指导。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小麦首席专家来彬指导调查旱情,成立7支技术指导组包抓10个镇办指导抗旱工作,下派技术干部280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培训场次160场,培训2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三、科学精准施策。在能灌溉区域对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全面启动灌溉,下发微喷带16万米,做到应灌尽灌;对不能灌溉区域全市统筹调配运水车51台,日运水412.5吨,灌溉1480亩,并严格落实点水、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实施小麦“一喷三防”16.3万亩,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
四、强化资金保障。及时分解下发中、省、咸阳市级抗旱救灾资金225.1万元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彬州市委、市政府列支165万元用于镇(街道)购置肥料药品、实施灌溉、无人机作业等抗旱保粮工作。
五、推行以秋补夏。动员群众在油菜、小麦收获后至秋播前的土地空闲期,种植一茬豆类、玉米、荞麦、小米、紫苏等短生育期作物,实现以秋补夏。目前在永乐镇白村育紫苏苗6亩,可移栽700亩大田。(通讯员 王芳)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