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一个只有20天的抗日部队的番号,是如何威名天下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2:43 3

摘要:1937年8月22日,中央红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正在东进途中的八路军,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因此八路军的番号,在国民革命军的正式序列中,仅仅存在了20天而已。

一支国民革命军的抗日部队,授予的番号仅仅存在了20天,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如惊雷一样威名华夏,以至于成为抗日的代名词,永远彪炳史册。

1937年8月22日,中央红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正在东进途中的八路军,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因此八路军的番号,在国民革命军的正式序列中,仅仅存在了20天而已。

国民党的“路军”着实不少,最高时总数达到42支,如杨虎城的17路军,还有一度成为热搜榜首,第一次淞沪会战中浴血抗日的19路军,但此时早已籍籍无名。

而八路军的番号,为什么仅用了20天,就红了近百年?这支部队在这20天里,迸发了怎样巨大的力量?

9月2日,还没来得及戴上国民党帽徽的115师343旅先期到达山西侯马,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和副团长到当地驻军申请火车车皮,表明了尽快赶赴抗日前线,不料却遭到百般为难,最终给批了一列装运牲畜的列车。车厢是木桩围栏,地板上全是马粪和杂草,八路军官兵毫不犹豫地上了火车,冒着扑鼻的恶臭和冰冷的秋雨,急急地北上。一路上,战士们斗志昂扬,引吭高歌,对向而来的国民党败兵,无不睁着一双疑惑惊奇的目光,看着这支义无反顾扑向火海的军队。

列车经过洪洞、临汾、霍县等车站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在站台,他们听说红军要开往前线打鬼子,便拿着各种慰问品前来迎送红军。看着挤在运输牲畜的车厢上,全身湿淋淋的官兵们,个个生龙活虎、威风凛凛的气势,让他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多日来因国军连连败迹而惶惑不安的情绪瞬间消失,精神为之大振,激动地呼喊着口号,朝车上狂扔慰问品。八路军干部们纷纷劝阻,张口闭口“我们八路军有纪律”,很多百姓才知道这支部队不叫红军了,而叫八路军。于是,高呼八路军的口号此起彼伏,这应该是八路军的声名在山西被迅速传颂的开始。

抗战时期的聂荣臻

聂荣臻率领第二梯队344旅随后跟进,到达原平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触目惊心。聂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国民党军队垮得一塌糊涂,真是兵败如山倒!一批又一批的溃兵,用步枪挑着子弹、手榴弹袋和抢来的包裹、母鸡等东西,像潮水般地涌下来。他们看到我们要往前线去,感到非常奇怪,向我们的战士散布失败情绪,说日军如何如何厉害。”(见《八路军抗战纪实》第48页)

因此,到底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聂帅回忆录中的这段描述,便是一个生动的诠释。

随后跟进的129师、120师,很多部队已经戴上了国民党的帽徽,而左臂上的“八路军”臂章尤为醒目,沿途同样受到广大群众盛况空前的欢迎,八路军,成为广大百姓争先恐后传播的热门话题。

而一个超级巨星的出场,更让八路军的声名如日中天。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总部人员于8日北上,每到一地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盛大的欢迎。他们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传奇红军司令朱德在这支队伍中,便想领略一番朱老总的风采,欢迎 的群众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开国将军傅钟回忆说:“火车在吕梁山东麓、汾河东岸向北开进,沿途的车站越来越多地挤满了欢迎的人群。无论商人、学生、工人、农民,都拼命往前挤,要看看红军-八路军的朱总司令。”

“八路军,就是朱毛的红军!”

“八路军,看着就比晋绥军强!

“八路军,有种!”

......

八路军的声名如同飓风一样,正迅速刮遍山西之时,9月11日,朱老总收到延安电传,八路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路军”。

然而,在这短短的20天内,这支装备低劣的军队,凭着气势如虹的雄风,誓灭日寇的勇气,慷慨赴死的决心,使八路军的声名,几乎在一夜之间人气飙升。14天后,一场“平型关大捷”,更是让八路军威名天下。

其实,八路军的名字,并非是叫着顺口才深入人心,而是一亮相、一亮剑,立刻征服了天下。

向英勇无畏的八路军致以崇高敬意!

来源:大漠孤烟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