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Nat. Commun. 废弃木材摇身变高附加值室温磷光材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2:44 1

摘要:近期, Wei-Ming Yin、Ben Dang、Sitong Guo、Min Sun、Yuan-Ru Guo、Shouxin Liu、Shujun Li、Jian Li、Tony D. James、Zhijun Chen 等发现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

近期, Wei-Ming Yin、Ben Dang、Sitong Guo、Min Sun、Yuan-Ru Guo、Shouxin Liu、Shujun Li、Jian Li、Tony D. James、Zhijun Chen 等发现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与天然木材原位热固化可增强木材的室温磷光(RTP)性能,这种增强源于 MF 与木材组分在原位热固化过程中的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能促进天然木材中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 RTP 发射;基于此发现,他们通过 MF 与废弃木材来源的热固化反应,将废弃木材转化为在 530 nm 处寿命达 332.5 ms 的 RTP 材料(R-wood@MF),该材料还具有耐水和耐有机溶剂的绿色 RTP 发射特性,并展示了其作为防伪胶水和多功能光学薄膜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 "Up-recycling of waste wood into value-adde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讯作者是 Zhijun Chen

木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天然结构材料,在建筑、家具和功能材料领域应用广泛,随之产生的废弃木材残渣日益增多,但仅有约 17% 被回收利用。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环境影响(如木材腐烂降解产生的碳排放)角度看,木材回收至关重要。目前,废弃木材多被转化为刨花板、燃料和肥料,而近期研究发现木材具有室温磷光(RTP)发射特性,这归因于木材细胞壁中受限的木质素。然而,天然木材的 RTP 寿命仅为几十毫秒,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此前虽有两种策略可延长寿命(引入外部重原子促进木质素系间窜越以获得更多三重态激子、刚性化木质素抑制三重态激子非辐射衰减),使木质 RTP 材料寿命提升至数百毫秒且在光催化、3D 打印等领域展现潜力,但多数已报道的木材转化为 RTP 材料的方法仅依赖氢键等非键相互作用,易受化学试剂、湿度等外部环境破坏,RTP 性能受损,针对成分复杂的废弃木材,亟需开发新的可靠转化方法。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作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上,鉴于 MF 能提供刚性网络稳定三重态以实现 RTP 发射,且在木材工业中常用作高性能、安全且低成本的胶粘剂,作者探究了 MF 与木材的相互作用,发现 MF 可通过与木材组分的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有效增强天然木材的 RTP 发射;随后,作者以废弃木材为原料,将回收木材粉末浸泡在 MF 中,经热固化工艺将废弃木材转化为 RTP 材料(R-wood@MF),并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如荧光和磷光光谱、寿命)、稳定性(耐水、耐有机溶剂、长期储存)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如木材种类、MF 与木材质量比、木材粉末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展示了该材料在防伪胶水、3D 成型材料、显示薄膜、防伪标签和泡沫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潜 力 。

(1) 材料准备:多聚甲醛、三乙醇胺、去离子水、三聚氰胺、木材样品、过氧乙酸溶液(由 30% 过氧化氢和乙酸按体积比 1:1 混合制备)、环氧树脂、蔗糖、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呋喃树脂、聚氨酯树脂(PU)。

(2)实验步骤如下: MF 树脂前驱体溶液制备:将 9.009g 多聚甲醛(0.3mol)、1mL 三乙醇胺(约 7.5mmol)和 25mL 去离子水混合,在 55℃下加热至溶液均一;随后加入 12.612g 三聚氰胺(0.1mol),在 80℃下搅拌至溶液透明,继续在 80℃下保持反应 150min,得到 MF 树脂前驱体溶液。 wood@MF 制备:取 10.0g 木材样品,在约 1.0MPa 真空条件下浸泡于 MF 树脂前驱体溶液中 8h;之后将样品在 105℃下固化 2h,得到 wood@MF。 D-wood@MF 制备:将木材样品用过氧乙酸溶液在 120℃下处理 2h 进行脱木质素,随后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以去除化学试剂,通过冷冻干燥保留其内部孔结构,得到脱木质素木材(D-wood);取 10.0g D-wood,在约 1.0MPa 真空条件下浸泡于 MF 树脂前驱体溶液中 8h,之后在 105℃下干燥 2h,得到 D-wood@MF。 R-wood@MF 制备:将所有废弃板材粉碎成粉末,并通过 30 目样品筛;取 2.0g 回收木材粉末(R-wood),在约 1.0MPa 真空条件下浸泡于 8.0g MF 树脂前驱体溶液中 8h;之后将样品在 105℃下固化 2h,得到 R-wood@MF。 其他相关制备:将蔗糖引入 R-wood 制备 R-wood@sucrose,用于对比 R-wood@MF 的性能;分别使用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呋喃树脂、聚氨酯树脂(PU)与 R-wood 结合制备 R-wood@resin,探究不同树脂对 RTP 性能的影响;将 R-wood@MF 与环氧树脂结合制备柔性功能薄膜;利用 R-wood@MF 树脂的发泡特性制备 R-wood@MF 泡沫。

Q: 各个组分的作用是 ? 废弃木材(R-wood):作为原料来源,其含有的全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产生室温磷光(RTP)发射的基础物质,其中全纤维素与 MF 结合可产生 500nm 处的 RTP 发射,木质素与 MF 结合可产生 530nm 处的 RTP 发射;同时,废弃木材的多孔结构为 MF 树脂的渗透提供了空间,利于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 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一是提供刚性网络结构,能稳定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三重态激子,减少激子被环境中湿度和氧气淬灭的概率,从而增强 RTP 性能;二是与木材组分发生共价相互作用(形成醚键)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力),共价键可稳定 MF 与木材的界面相互作用,非共价相互作用能限制天然发色团的分子振动,二者共同促进 RTP 发射;三是 MF 本身具有良好的胶粘剂特性和加工性能,利于材料的成型(如制备 3D 材料、薄膜、泡沫)和应用(如作为防伪胶水)。 环氧树脂:与 R-wood@MF 结合用于制备柔性功能薄膜,主要作用是赋予材料柔性,同时不显著影响 R-wood@MF 的 RTP 性能,使材料能应用于显示屏幕等场景。 蔗糖:仅作为对比材料的组分,用于与 MF 进行对比,凸显 MF 在增强 R-wood 的 RTP 强度和寿命方面的优势。 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呋喃树脂、聚氨酯树脂(PU):均作为对比树脂,与 MF 一同用于制备 R-wood@resin,用于探究不同树脂对 RTP 性能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这些树脂虽能增强 RTP 发射,但 MF 的增强效果更优。

▲ 图 1: R-wood@MF 制备流程的示意图,展示了从废弃家具经粉碎得到废弃木材(R-wood),再将 R-wood 与 MF 结合,通过热固化工艺制备 R-wood@MF 的过程,同时标注了木材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木素纤维素等组分。

图 1(Preparation of R-wood@MF):主要内容为 R-wood@MF 的制备流程示意图,清晰呈现了从废弃家具开始,经粉碎处理得到废弃木材(R-wood),随后将 R-wood 与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结合,通过热固化工艺最终制备出 R-wood@MF 的完整过程;同时在示意图中明确标注了木材中的关键组分,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木素纤维素,没有具体数据,仅为流程性展示,为后续材料制备实验提供了清晰的步骤指引,让读者能直观理解废弃木材转化为 RTP 材料的路径。

▲ 图 2a:展示 wood@MF 的荧光(黑色虚线)和磷光(绿色实线)光谱,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归一化强度;插图为 wood@MF 在紫外光激发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图 2b:展示 wood@MF 的时间分辨磷光发射,横坐标为寿命(ms),纵坐标为计数,激发波长为 365nm,可观察到材料的长时稳定余辉磷光。图 2c:展示 D-wood@MF(蓝色线)、wood@MF(绿色线)和 Lig@MF(青色线)的磷光光谱,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强度;插图为 wood@MF 在紫外光激发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图 2d:展示 wood-MF(绿色线)和 wood@MF(蓝色线)的 FT-IR 光谱,横坐标为波数(cm⁻¹),纵坐标为强度,重点标注了 1160cm⁻¹ 处(对应醚键)的信号差异。图 2e:展示 wood-MF 和 wood@MF 的高分辨率 C 1s XPS 光谱,横坐标为结合能(eV),纵坐标为强度,红色圆点为 XPS 原始数据,红色实线为不同化学键的分峰,标注了 C-H、C-C、C=C、C=O、C-N/C=N 等化学键及 wood@MF 中 C-O-C 键的占比(20.5%)和 wood-MF 中 C-O-C 键的占比(10.8%)。图 2f:展示纤维素与 MF、木质素与 MF 的独立梯度模型图,直观呈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 2(RTP emission of wood@MF and mechanism):主要内容围绕 wood@MF 的 RTP 发射性能及作用机制展开。图 2a 中,wood@MF 在 365nm 紫外光激发下,荧光发射中心位于 440nm,磷光发射显著,且在 500nm 和 530nm 处有明显余辉发射,插图数码照片直观展示了紫外光激发时和关闭后的发光效果;图 2b 时间分辨磷光发射数据显示,wood@MF 的余辉磷光可稳定持续至约 1000ms,能清晰观察到双余辉发射;图 2c 中,D-wood@MF(主要含全纤维素)在 500nm 处有单一 RTP 发射峰,Lig@MF(木质素与 MF 复合)在 530nm 处有余辉发射,证明 wood@MF 的 500nm 和 530nm RTP 发射分别源于全纤维素 - MF 复合物和木质素 - MF 复合物;图 2d FT-IR 光谱显示,wood@MF 在 1160cm⁻¹ 处(对应醚键)的信号比 wood-MF(物理混合)显著增强,表明 MF 与木材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图 2e 高分辨率 C 1s XPS 光谱数据显示,wood@MF 中 C-O-C 键占比(20.5%)高于 wood-MF(10.8%),进一步证实醚键形成;图 2f 独立梯度模型显示,纤维素与 MF 的相互作用力为 - 47.1kcal/mol,木质素与 MF 的相互作用力为 - 34.6kcal/mol,均强于木质素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力(-22.2kcal/mol),说明 MF 与木材组分的强相互作用利于限制发色团分子振动,促进 RTP 发射。这些数据共同揭示了 MF 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增强木材 RTP 性能的机制。

▲ 图 3a:上半部分为废弃木板、R-wood 粉末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5cm 的尺度;下半部分为 R-wood@MF 在日光下、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灯后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1cm 的尺度。图 3b:展示 R-wood@MF 的荧光(黑色虚线)和磷光(红色实线)光谱,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归一化强度,激发波长为 365nm。图 3c:展示不同 R-wood(I:指接板、II:装饰板、III:胶合板、IV:中密度木板、V:刨花板)制备的 R-wood 和 R-wood@MF 在 530nm 处的 RTP 寿命,横坐标为 R-wood 种类,纵坐标为磷光寿命(ms)。图 3d:展示 R-wood@MF 在水中浸泡不同时间(0.5h、1h、2h、5h)后在 530nm 处的时间依赖性 RTP 寿命,横坐标为寿命(ms),纵坐标为计数,标注了不同浸泡时间对应的寿命值。

图 3(RTP Emission of recycled wood):主要内容聚焦回收木材制备的 R-wood@MF 的 RTP 性能。图 3a 数码照片显示,废弃木板经粉碎得到 R-wood 粉末,R-wood@MF 在日光下呈常规外观,紫外光照射下发光,关闭紫外灯后呈现明亮绿色 RTP 发射;图 3b 光谱数据显示,R-wood@MF 在 365nm 激发下,荧光发射中心为 440nm,磷光发射位于 500nm 和 530nm,寿命分别为 337.1ms 和 332.5ms;图 3c 数据表明,用不同种类回收木材(指接板、装饰板、胶合板、中密度木板、刨花板)制备的 R-wood@MF,其 530nm 处 RTP 寿命均显著高于对应的 R-wood,体现了该方法对不同废弃木材的适用性;图 3d 时间依赖性寿命数据显示,R-wood@MF 在水中浸泡 0.5h、1h、2h、5h 后,530nm 处寿命分别为 301.0ms、247.2ms、209.9ms、171.3ms,浸泡 36h 后仍保持 196.0ms 寿命,远优于此前报道的易被湿度或水淬灭的木质 RTP 材料,证明其优异的耐水性。此外,对比 R-wood@sucrose,R-wood@MF 的 RTP 强度和寿命更优,且 20wt% R-wood@MF 性能最佳,R-wood 粉末尺寸从 30 目减小到 150 目时,RTP 强度和寿命增加,这些数据全面证实了 R-wood@MF 的优异性能和制备工艺的优势。

▲ 图 4a:展示用 R-wood@MF 修复的瓷杯在明场、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1cm 的尺度,重点呈现修复处的绿色余辉发射。图 4b - 图 4d:分别展示由 R-wood@MF 制成的 3D 材料在明场、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图 4b 和图 4c 标注了 1cm 的尺度,图 4d 标注了 2cm 的尺度,体现 3D 材料的 RTP 性能。图 4e:展示由 R-wood@MF 制成的薄膜在明场、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1cm 的尺度,显示薄膜的余辉特性。图 4f:展示通过程序控制紫外灯,利用明亮的绿色余辉实现从 A 到 B 的光路追踪,呈现了光路的捕捉效果。图 4g:展示在药瓶上由 R-wood@MF 制成的标识在明场、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1cm 的尺度,呈现标识的绿色余辉。图 4h:展示由 R-wood@MF 制成的刚性多孔泡沫在明场、紫外光照射下和关闭紫外光源后的数码照片,标注了 1cm 的尺度,体现泡沫的 RTP 性能。

图 4(Applications of R-wood@MF):主要内容为 R-wood@MF 的多种应用展示,无具体数值数据,通过数码照片直观呈现应用效果。图 4a 中,用 R-wood@MF 修复的瓷杯,在关闭紫外光后修复处呈现绿色余辉,可用于瓷器识别,体现其作为防伪胶水的应用;图 4b - 图 4d 中,利用 MF 的热固性,R-wood@MF 可借助模板加工成 3D 形状,且在关闭紫外光后保持绿色 RTP 发射,展示其在 3D 装饰材料领域的潜力;图 4e 中,R-wood@MF 与环氧树脂制成的柔性薄膜,关闭紫外光后有明显余辉,可作为余辉显示屏幕;图 4f 中,通过程序控制紫外灯,利用 R-wood@MF 薄膜的绿色余辉能在 0.5s 内捕捉从 A 到 B 的光路,证明其在快速定位和精确追踪方面的应用价值;图 4g 中,药瓶上由 R-wood@MF 制成的标识,关闭紫外光后呈现雪花状绿色余辉,可作为药品防伪标签;图 4h 中,R-wood@MF 泡沫具有坚硬多孔结构,关闭紫外光后发射绿色余辉,可用于传感、发光器件和防伪包装材料。这些应用实例充分体现了 R-wood@MF 的多功能性和实际应用潜力。

Q: 本论文中所制备的材料为何性能优异 ? ️ 论文所制备的 R-wood@MF 等材料性能优异,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能提供刚性且坚固的化学网络,该网络可保护全纤维素和木质素产生的三重态激子,减少激子被环境中湿度和氧气淬灭的概率,为 RTP 性能的稳定提供了结构基础;二是 MF 与木材组分在原位热固化过程中发生双重相互作用,一方面形成共价键(醚键),稳定了 MF 与木材的界面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存在强非共价相互作用(纤维素与 MF 相互作用力 - 47.1kcal/mol,木质素与 MF 相互作用力 - 34.6kcal/mol),这种双重作用能有效限制天然发色团(全纤维素、木质素)的分子振动,减少非辐射衰减,从而显著促进 RTP 发射;三是材料制备工艺合理,以废弃木材为原料,其多孔结构利于 MF 树脂充分渗透,且通过优化木材粉末尺寸(150 目优于 30 目)、MF 与木材质量比(20wt% 最佳)等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 RTP 性能;四是材料组分间协同作用良好,木材中的全纤维素与 MF 结合产生 500nm 处 RTP 发射,木质素与 MF 结合产生 530nm 处 RTP 发射,二者协同实现双余辉发射,且 MF 的胶粘剂特性和加工性能还赋予材料良好的成型性和应用适应性,如可制备成薄膜、3D 材料、泡沫等,同时保证了材料的耐水性(浸泡 36h 仍有 196.0ms 寿命)和耐有机溶剂性,以及长期储存稳定性(9 个月储存寿命仅小幅下降)。

总之,本文 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废弃木材升级回收策略,突破了传统废弃木材仅转化为刨花板、燃料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局限,首次通过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MF)与废弃木材的原位热固化反应,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室温磷光(RTP)材料,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木材回收开辟了新方向;其次,揭示了 MF 增强木材 RTP 性能的独特双重作用机制,不同于以往仅依赖氢键等弱非键相互作用的方法,该研究发现 MF 可通过与木材组分(全纤维素、木质素)形成共价键(醚键)和强非共价相互作用,共同限制发色团分子振动、稳定三重态激子,显著提升 RTP 性能(如 R-wood@MF 在 530nm 处寿命达 332.5ms),且这种作用机制使材料具备优异的耐水、耐有机溶剂性能,解决了传统木质 RTP 材料易受环境影响的难题;再次,材料制备工艺兼具低成本和高适用性,所用原料(废弃木材、MF)成本低(制备成本 0.90 美元 / 千克),且可适用于多种废弃木材(指接板、装饰板、胶合板等)和树脂,同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木材粉末尺寸、质量比)可调控材料性能,利于规模化生产;最后,拓展了木质 RTP 材料的应用场景,基于材料的 RTP 性能和 MF 的加工特性,成功开发了防伪胶水、3D 装饰材料、显示薄膜、防伪标签、泡沫材料等多种应用,展现了该材料在多功能光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为可持续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DOI 是:10.1038/s41467-025-63431-0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