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首谈奥运失利!坦言一年煎熬,感谢恩师邱贻可相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2:18 1

摘要:“那365天,每一分钟都不好受。 ”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首度揭开伤疤,直面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失利带来的漫长煎熬。当陈梦砸拍呐喊的时刻,镜头捕捉到孙颖莎苍白的脸色和强忍的泪水,有粉丝心痛地说:“莎莎眼里的光都碎了。”

“那365天,每一分钟都不好受。 ”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首度揭开伤疤,直面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失利带来的漫长煎熬。 当陈梦砸拍呐喊的时刻,镜头捕捉到孙颖莎苍白的脸色和强忍的泪水,有粉丝心痛地说:“莎莎眼里的光都碎了。

两届奥运会,同样的对手,相同的比分。 东京和巴黎,孙颖莎两次在女单决赛中败给陈梦,与金牌失之交臂。 尤其是在巴黎周期,她对陈梦保持六连胜的绝对优势,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意外失手。

失利的阴影迅速笼罩了她的生活。 回到更衣室,孙颖莎独自静坐两小时一动不动。 她的奖牌被塞在行李箱最底层,不愿被看见。 更令人揪心的是,她开始对乒乓球产生生理性排斥,站在球台前突然干呕,甚至跑到洗手间呕吐。

深夜的噩梦反复纠缠着她。 第五局9:7领先时的擦网球,第六局10:8时打丢的半高球,这些画面在黑暗中不断重演。 有次凌晨三点,教练邱贻可发现她独自对着发球机训练,那种憋在心里的难受,从每个毛孔里渗出来。

教练邱贻可成为了她走出困境的关键人物。 他仔细分析比赛录像,将决赛慢速播放二十遍,指出孙颖莎在领先时手软的问题。 为了调整她的心态,邱贻可甚至发明了“高压模拟器”:在训练赛打到9平时切断空调,让队员在40度高温中打决胜分。

技术层面,孙颖莎加强了反手直线球的训练。 数据显示,她的反手变直线成功率达到了82%,比奥运前提升15个百分点。 马龙在看到她的训练后惊讶地发现,孙颖莎在练习男子式的反手爆冲,落点比世界冠军还要刁钻。

转机出现在2025年多哈世乒赛。 决赛中,孙颖莎在决胜局0-3落后、5-7被追平的劣势下实现惊天逆转,战胜王曼昱成功卫冕。 比赛结束后,一向冷静的她罕见地躺倒在地,掩面痛哭。

那场眼泪不是喜悦的宣泄,而是压抑了九个月情绪的释放。 孙颖莎坦言:“我之所以哭,不是因为我赢了,而是这一次,我终于肯定了自己。 ”连续赢得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让她找回了自信,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口气又‘捯’回来了。 ”

心态的转变是她走出阴霾的关键。 过去她将“世界第一”和“奥运冠军”视为沉重负担,这种紧绷的心态影响了赛场发挥。 现在她认识到:“越轻松反而越能发挥”,金牌不是生活的全部。

她开始从其他角度寻找价值:地铁上有女学生举着印她头像的球拍套,公园里老大爷学她正手猛冲的动作。 这些场景让她意识到,拼搏的意义远超过金牌本身。

生理上的挑战同样巨大。 她的行李箱总是塞满各种肌贴,记录着连续21天辗转四个城市参赛的疲惫。 在女团半决赛前,队医用筋膜刀刮开她肩背部硬化的肌肉,皮肤上留下点点血迹,而她只关心:“贴上肌贴会影响我挥拍吗?

巴黎奥运会期间,她在14天内进行了61局比赛,身体承受力几乎达到极限。 哪怕在澳门世界杯前夕,队医劝她停止过度训练时,她仍然坚持到凌晨三点做肌肉放松。

邱贻可教练的陪伴方式充满智慧。 有一次,他搬来两箱乒乓球说:“现在开始,你打丢一个球,我就吃掉一个。 ”看着教练真把球往嘴里塞,孙颖莎又哭又笑地抢回球拍:“我打! 我好好打!

德班世乒赛前夜,邱贻可看着练习发球的孙颖莎,没有打扰她,而是静静地讲述自己第一次参加世锦赛时把球拍拿反了的糗事。 那晚,孙颖莎抱着被子熟睡得很沉。

经过一年的挣扎与成长,孙颖莎在2025年世乒赛颁奖礼上主动拥抱获得亚军的王曼昱。 阳光穿过体育馆的玻璃顶,把她睫毛上没干的泪珠照得亮晶晶的。

来源:Turbo体娱狂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