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字楼到田埂:辞掉8000月薪回村拍视频,我终于活成想要的样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2:11 1

摘要:大家好,我叫董小亮,今年29岁,至今还是单身一个人。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直到2020年的那个秋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这样下去了……

大家好,我叫董小亮,今年29岁,至今还是单身一个人。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直到2020年的那个秋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这样下去了……

2020年深秋的一个周五,我在杭州的写字楼里加班到晚上十点,电脑屏幕上还停着客户改了第五版的推广方案。外卖点的卤肉饭早就凉透了,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吹得人胳膊发僵,我盯着手机里刚发的工资条——扣除社保和房租,8000块钱最后只剩3200。那一刻我突然感觉真的很累很累,不是身体累,是心里的劲儿像被抽干了似的。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做出改变了?

闲暇之余,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老家发小拍的视频:我家老房子后面的稻田金灿灿的,我妈正蹲在田埂上摘辣椒,阳光洒在她头发上,连白头发都透着暖光。我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跟着我爸去山上采板栗,晚上一家人围着灶台煮玉米,柴火噼里啪啦响,空气里全是甜香。

那天晚上我没睡,坐在出租屋的飘窗上,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突然就做了个决定:辞职,回农村拍短视频。

第二天跟领导提辞职的时候,他以为我开玩笑:“小周,你再熬半年就能升职了,现在走?疯了?”我没解释,就说“想回家了”。跟爸妈打电话,我妈第一句就是哭腔:“你在城里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农村能干嘛?拍视频能当饭吃?”我爸更直接,在电话里骂:“你要是敢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朋友也劝我:“8000块月薪虽然不算多,但稳定啊,回农村你连社保都没人给你交,到时候喝西北风?”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我心里那股劲儿上来了——我不想一辈子困在格子间里,每天重复着没盼头的日子,我想试试,哪怕摔得头破血流。

2020年11月,我拖着两个行李箱回了家。刚进村子就有人指指点点:“这不是老周家的女儿吗?听说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了!”我假装没听见,推开老房子的门,我妈坐在门槛上织毛衣,看见我就别过脸,眼泪却掉在了毛线团上。我爸躲在屋里抽烟,烟蒂扔了一地,半天没跟我说一句话。

第一天住回老房子,我就傻了——窗户漏风,晚上睡觉得裹两床被子;卫生间还是旱厕,冬天去一次冻得人直打哆嗦;最麻烦的是网络,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想传个视频得跑到村口的小卖部蹭WiFi。

我花了三天时间收拾屋子,把漏风的窗户钉上塑料布,给卫生间装了个简易的浴霸,又花钱让电信的人来拉了宽带。然后从网上买了个199块钱的手机支架,开始拍第一条视频。

一开始我没找着方向,就拍农村的日常:早上起来看日出,中午帮我妈喂鸡,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星星。视频剪得乱七八糟,配的音乐也没章法,发出去之后,播放量只有几百,点赞个位数。我妈路过我房间,看见我对着手机叹气,嘴硬心软地说:“要不……还是回城里吧?”我摇摇头:“再试试。”

转机是在半个月后。那天我妈要做南瓜饼,从院子里摘南瓜,去皮、蒸熟、和面粉、揉成团、煎得金黄,整个过程我都拍下来了。拍的时候我没多想,就随口跟我妈唠嗑:“妈,你这南瓜饼跟小时候做的一样,我那时候一次能吃三个。”我妈笑着说:“你那时候吃多了不消化,半夜喊肚子疼,忘了?”

这条视频我没怎么剪辑,就加了个“农家南瓜饼”的标题,配了首轻快的民谣。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播放量居然过万了!评论区里好多人说:“阿姨做的南瓜饼看着就香,我妈以前也这么做!”“看哭了,想家了,好久没吃家里做的饭了。”还有人问:“能不能教我做啊?”

那天我盯着评论区,眼泪差点掉下来——原来大家喜欢的,不是什么华丽的画面,是农村里的烟火气,是那种透着家常的温暖。

从那以后,我就把方向定在了“农家美食”上。我妈成了我的“主角”,她做腊肠、腌咸菜、晒笋干,我就跟着拍,一边拍一边跟她聊天,把那些藏在食物里的故事讲出来。

拍做腊肠那天,我爸也凑过来帮忙。他蹲在院子里切肉,我问他:“爸,你以前是不是跟爷爷学做腊肠的?”我爸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说:“你爷爷那时候做腊肠,要放八角、桂皮,还得用柏树枝熏,熏出来的肉特别香。”我把这段对话剪进视频里,结果这条视频播放量破了10万,粉丝一下子涨了3000。

那天晚上,我爸坐在院子里,拿着我的手机翻评论,嘴角偷偷往上翘。我妈端来一碗热汤,说:“你爸今天早上五点就去镇上买肉了,说要挑最好的五花肉给你拍视频。”我看着我爸,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原来他早就不生气了,只是拉不下脸。

但困难也跟着来。一开始我用手机拍,光线不好的时候,画面糊得没法看;剪辑也只会用剪映的基础功能,有时候想加个字幕都得琢磨半天。有一次拍做豆腐,从泡豆子、磨豆浆到点卤,拍了整整一天,结果导出视频的时候不小心删了,我坐在地上差点哭出来。

我妈看见我难受,就说:“别哭,明天再拍一次,妈陪你一起。”第二天早上五点,我妈就起来泡豆子,我拿着手机重新拍,拍的时候手都在抖,生怕再出问题。那天的视频剪好发出去,播放量破了20万,有粉丝说:“看着阿姨做豆腐,想起我奶奶了,以前过年才能吃到这么香的豆腐。”

那之后,我攒了两个月的钱,花6000块买了台二手相机,又报了个线上剪辑课,每天晚上等爸妈睡了,就坐在灯下学Pr,有时候剪到凌晨一两点,眼睛都看花了。我妈总担心我熬坏身体,每天晚上都给我煮一碗鸡蛋面,放在我书桌旁边。

有一次拍采蜂蜜,我跟着村里的李叔上山。早上五点就出发,山路又陡又滑,我摔了一跤,相机差点掉下山崖,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渗出血来。李叔说:“要不别拍了,下山吧。”我摇摇头,爬起来接着拍。那天的视频里,有我摔跤的片段,也有李叔爬树采蜂蜜的样子,我在视频里说:“山里的蜂蜜甜,是因为采蜜的人都不容易。”

这条视频火了,播放量破了50万,粉丝一下子涨到了5万。好多人在评论区关心我:“博主没事吧?看着都疼!”“李叔好厉害,这才是真正的农家蜂蜜!”还有人问:“能不能买一瓶蜂蜜啊?”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有粉丝问能不能买我家的土特产。一开始我没敢答应,怕弄不好砸了口碑。后来村里的王大伯找到我,说他家里的板栗卖不出去,眼看着要烂在山上,问我能不能帮忙拍个视频。

我跟着王大伯上山拍采板栗,他爬树的时候,我问他:“大伯,你种板栗多少年了?”他说:“快三十年了,以前板栗能卖到城里的超市,现在年纪大了,搬不动了,只能看着板栗烂在山上。”我把这段话剪进视频里,配了句“帮王大伯卖板栗,5块钱一斤,包邮”。

没想到视频发出去第二天,就有200多个人下单,王大伯家的500斤板栗三天就卖完了。他拿着钱来我家,非要给我塞红包,我没要,说:“大伯,能帮你把板栗卖出去,我比啥都开心。”

那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找我,让我帮他们卖土特产:张奶奶的竹篮、刘婶的咸菜、李叔的蜂蜜……我专门开了个小店,把村里的土特产挂上去,每卖一件,就给村民分八成,我只留两成当运费和包装费。

有一次,一个上海的客户买了我家的腊肠,收到货后说:“腊肠太香了,我女儿吃了两碗饭,能不能再买十斤?”我跟我妈说的时候,我妈笑得合不拢嘴,说:“没想到我做的腊肠还能卖到上海去。”

2021年底,我的粉丝涨到了15万,每个月的收入比在城里上班的时候多了两倍。我用攒的钱,给家里装了新的窗户,换了个大冰箱,还帮村里修了一段烂掉的山路。

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来我家吃饭,都说:“小周现在出息了,不仅自己有出息,还帮村里的人卖东西。”我爸喝了点酒,拍着我的肩膀说:“闺女,爸以前错了,不该反对你。”我妈坐在旁边,给我夹了一块排骨,说:“多吃点,这一年你辛苦了。”

现在的我,每天早上跟着我妈去田里摘菜,上午拍视频,下午打包发货,晚上陪爸妈在院子里聊天。不用挤地铁,不用改方案,不用看客户的脸色,每天都能闻到田里的青草香,吃到家里做的热饭。

上个月,我的粉丝突破了30万。有个粉丝给我发私信,说:“看你的视频,我决定明年回农村创业,跟你一样,把家里的土特产卖出去。”我给她回了句:“加油,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

有时候我会想起2020年那个深秋的晚上,我坐在出租屋的飘窗上,纠结要不要辞职。如果那时候我退缩了,现在可能还在写字楼里加班,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有人问我:“你后悔吗?”我从来没后悔过。我感谢当初那个敢辞职的自己,感谢那个在没人支持的时候还能坚持的自己,更感谢那个在摔了跟头之后还能爬起来的自己。

现在的我,不仅赚到了比以前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还能陪着爸妈,帮着村里的人。每天早上醒来,听见院子里鸡叫的声音,看见我妈在厨房做饭的背影,我就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其实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啊,不是所有人都要挤在写字楼里才算成功。只要你敢跟着自己的心走,敢为自己的选择拼一次,哪怕路上有再多的困难,最后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我,真的很感谢现在的自己,没辜负当初的勇气。加油,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来源:悦动情更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