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歇又不敢歇:中小学老师的暑假,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生活的妥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1:53 1

摘要:早上 7 点,小学班主任张老师的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 —— 不是闹钟,是学校工作群的消息:“请各位老师今天 12 点前提交暑假安全排查总结,附 3 张现场照片。” 她揉着眼睛坐起来,旁边 5 岁的女儿还在熟睡,昨晚刚陪女儿画完 “暑假愿望清单”(想去动物园、吃冰

早上 7 点,小学班主任张老师的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 —— 不是闹钟,是学校工作群的消息:“请各位老师今天 12 点前提交暑假安全排查总结,附 3 张现场照片。” 她揉着眼睛坐起来,旁边 5 岁的女儿还在熟睡,昨晚刚陪女儿画完 “暑假愿望清单”(想去动物园、吃冰淇淋),现在看来,清单里的 “妈妈陪我玩一整天” 又要落空了。

在很多人眼里,中小学老师的暑假是 “神仙假期”:不用早起盯早读,不用改作业到深夜,能在家吹着空调歇俩月。可现实是,2024 年《中小学教师暑假生活调研》显示,仅 15% 的老师能在暑假 “完全脱离工作”,85% 的老师要 “一边处理工作,一边兼顾家庭”,平均每天花 4.2 小时在工作上,花 3.8 小时在带娃、做家务上 —— 所谓的暑假,不过是 “换个地方上班,顺便带娃”。

今天就走进几位中小学老师的暑假,看看那些 “想歇又不敢歇” 的日常,还有藏在 “工作与生活” 之间的妥协。

对老师来说,暑假的 “工作” 从来不是 “暂停键”,而是换了种形式的 “继续键”—— 培训要参加、教案要写、学校的事要配合,手机 24 小时不敢静音,生怕错过重要消息。

1. 培训:“线上 + 线下” 连轴转,还得打卡交作业

暑假最躲不开的是 “教师培训”,而且大多是 “强制性参与”,不参加会影响年度考核。

线上培训占比最多:某区要求老师暑假完成 “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解读” 等 5 个线上课程,每个课程要学够 24 学时,还得提交 3 篇学习心得、2 个教学案例。张老师每天趁女儿午睡时学 2 小时,“有次女儿醒了哭着要抱,我只能一边哄她,一边用手机刷课程进度,心得写得颠三倒四,还被要求重写。”线下培训更折腾:初中数学王老师要去市区参加 “中考命题趋势培训”,每天早上 6 点起床赶公交,中午在培训机构吃盒饭,下午 5 点才能回家,“培训 5 天,来回通勤花了 8 小时,还得错过女儿的舞蹈汇报演出 —— 她盼了半年,我却只能在视频里看。”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小学老师暑假平均参加 4.3 个培训,累计时长 37.6 小时,其中 62% 的培训 “要求提交手写笔记或视频作业”,38% 的老师 “因为培训错过家庭重要活动”。

2. 备课:“提前备出半本书”,不然开学慌

暑假也是老师 “囤教案” 的时间,尤其是要带新年级的老师,得提前把下学期的课备好,不然开学后又要 “上课 + 改作业 + 备课” 连轴转。

小学语文李老师要带三年级,暑假得备出前 15 课的教案,每课要写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堂活动设计”,还要做 PPT、找配套的课文动画。“我每天早上 8 点开始备课,写到中午 12 点,下午还要改之前没改完的学生作文,一天下来手腕都酸了。” 她的电脑里建了个 “暑假备课文件夹”,里面已经存了 28 个文档,“还差 5 课没写完,得赶在 8 月中旬弄完,不然开学没时间。”还要准备 “开学材料”:比如班主任要写 “新学期班级计划”,科任老师要做 “学科衔接课件”。某中学的刘老师,暑假要写 3 份计划、做 4 个课件,“有次朋友约我去爬山,我只能说‘材料没写完,不去了’—— 朋友还笑我‘暑假比上班还忙’,其实我也想歇,可开学要交的东西,现在不弄,开学就没时间弄了。”

调研显示,72% 的老师暑假会 “提前备出下学期 1/3 的课程”,平均备课时长 46.8 小时;45% 的老师 “暑假没看完一本非专业书”,因为 “时间都用来写教案、做材料了”。

3. 消息:“工作群 24 小时在线”,不敢漏一条

老师的暑假,手机从来不敢 “静音”—— 学校会随时发通知,家长也会随时找,稍微晚回一会儿,可能就会被 “催”。

学校通知不等人:暑假里,老师要配合学校做 “安全排查”“招生准备”“新生家访” 等工作。张老师上周刚陪领导去 3 个学生家里家访,“都是偏远的村子,开车来回要 2 小时,家访完还要写报告,晚上 10 点才发群里。” 还有的学校要求老师 “每天在班级群发安全提醒”,张老师每天晚上 8 点准时发,“有次忘了发,家长私信问‘张老师,今天怎么没提醒?担心孩子出去玩不安全’,我赶紧补发,还道歉,其实那天我陪女儿去医院了,忙得忘了。”家长消息随时来:孩子的暑假作业有疑问、想调开学后的座位、甚至 “孩子在家不听话”,家长都会找老师。李老师平均每天收到 8 条家长消息,“有个家长凌晨 1 点问‘老师,孩子暑假作业的作文怎么写?’,我第二天早上看到,赶紧回复,还得解释‘昨晚睡了,没看到’,生怕家长不高兴。”

数据显示,89% 的老师暑假 “手机 24 小时开机,工作群消息秒回或 1 小时内回”;63% 的老师表示 “因为频繁看手机,和家人吃饭时都心不在焉”。

除了工作,老师的暑假还要 “承包” 大部分家庭任务 —— 带娃、做饭、照顾老人,想 “给自己放半天假” 都难,所谓的 “休息”,不过是 “从学校的忙,变成家里的忙”。

1. 带娃:“暑假带娃比带学生累”,连喝口水都要跑着

很多老师自己也是家长,暑假孩子没人带,只能 “自己带”,一边处理工作,一边看孩子,忙得像 “陀螺”。

张老师的女儿 5 岁,暑假没人看,她只能走到哪带到哪:“我备课的时候,把她放在旁边玩积木,可她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讲故事,我刚写好一段教案,被她打断,就忘了接下来要写什么。” 有次她要参加线上培训,只能让女儿看动画片,“培训 2 小时,女儿看了 2 小时电视,我心里特别愧疚,可没办法,不培训不行。”还要陪孩子上兴趣班:王老师的儿子报了游泳班和书法班,他每天早上送儿子去游泳,中午接回来做饭,下午送儿子去书法班,晚上回来还要陪儿子写暑假作业,“一天下来,比上班还累 —— 上班至少有课间休息,带娃连喝口水都要跑着。”

调研显示,68% 的中小学老师暑假 “主要负责带娃”,其中 42% 的老师 “带娃的同时还要处理工作”;仅 9% 的老师能 “把孩子送托管班,自己有时间歇着”,大多是因为 “托管班太贵,承担不起”。

2. 顾家:“照顾老人、做家务,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老师还要照顾老人,比如接送老人去医院、帮老人做家务,暑假成了 “家庭保姆”。

李老师的妈妈有高血压,暑假里她每周要陪妈妈去医院测血压,还要帮妈妈打扫卫生、买 groceries。“有次我刚准备写教案,妈妈打电话说‘头晕’,我赶紧放下电脑送她去医院,折腾了一下午,教案只能晚上熬夜写。”家务也大多是老师做: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尤其是双职工家庭,老师暑假在家,这些活就成了 “默认任务”。刘老师每天早上 7 点起床做早餐,送儿子去兴趣班后,回来打扫卫生、洗衣服,中午做午饭,下午陪儿子,晚上做晚饭、洗碗,“只有等家人都睡了,我才能坐下来处理工作,有时候写到凌晨 1 点,第二天早上 6 点又要起来。”

数据显示,76% 的中小学老师暑假 “承担了 80% 以上的家务”;31% 的老师 “因为照顾老人和做家务,没有完整的 1 天休息时间”。

3. 想 “歇会儿”:“连看半集电视剧的时间都没有”

很多老师的暑假愿望很简单:“能安安静静看半集电视剧,或者睡个懒觉”,可连这点愿望都很难实现。

张老师说:“我暑假里最奢侈的事,就是趁女儿午睡时,看 15 分钟的综艺节目,还得把声音调小,生怕吵醒她。有次看着看着睡着了,女儿醒了哭,我赶紧起来哄,醒来后发现节目已经结束了。”王老师更无奈:“我想周末和朋友去钓鱼,计划了 3 周,每次都因为‘要写教案’‘要陪儿子上兴趣班’‘学校有临时通知’取消,最后朋友说‘你这暑假,还不如上班自由’。”

调研显示,仅 12% 的老师暑假能 “每周有半天属于自己的时间”;58% 的老师表示 “暑假结束后,感觉比开学前还累”。

老师不是不想歇,而是 “不敢歇”—— 怕工作没做完,开学跟不上;怕家长有意见,影响信任;怕自己放松了,就被别人超过。

1. 怕工作 “拖后腿”:“大家都在备教案、学新课,我不做就落后了”

教育行业竞争也激烈,暑假里,很多老师会 “主动加班”:学新的教学方法、备更优质的教案、做更精美的课件。李老师说:“我们年级组的老师,暑假里都在群里分享自己备的教案,我要是不认真备,开学后我的课就没别人的好,学生也会觉得‘李老师的课不好听’,我不想让学生失望。”

还有的老师怕 “培训没学好,影响教学”:“新课标有新要求,培训要是没认真听,开学后不知道怎么教,耽误学生学习,那就是我的责任。” 刘老师说,他暑假里把培训课程看了 3 遍,笔记写了 2 本,“虽然累,但心里踏实,至少开学后知道该怎么上课。”

2. 怕辜负 “期待”:“家长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老师最在意的是家长的信任,暑假里,家长把孩子的安全、学习都 “托付” 给老师,老师不敢 “松懈”。张老师说:“有个家长跟我说‘张老师,孩子就听你的话,暑假麻烦你多提醒他安全’,我听了特别感动,也特别有压力 —— 我要是没做好安全提醒,万一孩子出点事,我怎么对得起家长的信任?”

还有的老师怕 “家访没做好,没了解学生情况”:“暑假家访能看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开学后能更好地帮学生,要是我不去家访,就不知道学生家里的困难,可能会忽略学生的需求,那就是我的失职。”

有位老教师说:“我教了 30 年书,每年暑假都盼着‘能歇几天’,可从来没实现过。不是学校有事,就是家里有事,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暑假能真的‘放假’,不用想工作,不用带娃,就自己待着,该多好。”

其实,老师的暑假不需要 “完全躺平”,只需要 “多一点空间”:学校少一点临时通知,让他们能有完整的半天陪家人;家长多一点理解,不是所有问题都要 “立刻回复”;社会多一点关注,别再觉得 “老师的暑假很轻松”。

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会累,会想歇,会盼着 “暑假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我们看到老师暑假里还在发安全提醒、还在备教案、还在带娃做家务时,不妨说一句 “老师,辛苦了,注意休息”—— 这句话,比任何 “赞美” 都温暖。

希望有一天,中小学老师的暑假,能真的 “歇一歇”:不用被工作群消息吵醒,不用一边带娃一边备课,能陪家人去一次动物园,能看完整的一集电视剧,能睡一个不用设闹钟的懒觉。毕竟,只有老师休息好了,开学后才能更有精力教学生,不是吗?

来源:唐sir期刊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