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国内皮卡市场也开始火热起来了,既能拉人又能拉货的属性也扩宽了皮卡车的受众,但是这一车型随着技术的迭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皮卡中高端市场,国内外都有很多不错的产品,郑州日产携全新力作 Z9 皮卡,以其产品特性,重新定义豪华越野新标准,打破传统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国内皮卡市场也开始火热起来了,既能拉人又能拉货的属性也扩宽了皮卡车的受众,但是这一车型随着技术的迭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皮卡中高端市场,国内外都有很多不错的产品,郑州日产携全新力作 Z9 皮卡,以其产品特性,重新定义豪华越野新标准,打破传统皮卡工具车属性的局限,为追求品质与冒险精神的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驾乘体验。它究竟是如何在强者如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让我们一探究竟。
当我第一次站在 Z9 皮卡面前时,5520×1960×1950mm 的庞大身躯带来的压迫感,彻底颠覆了我对皮卡 "工具车" 的刻板印象。这个尺寸不仅超越了主流中型 SUV,更在视觉上营造出硬派越野车的雄浑气场。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其车身结构中暗藏的 "钢筋铁骨"。
工程师团队突破性地采用了高强度钢比例达 63% 的笼式车身框架,这种航空级材料的应用,使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惊人的 30000N・m/deg。对比同级竞品普遍 20000N・m/deg 的水平,Z9 的车身刚性提升了整整 50%。这意味着在复杂路况下,车身变形量更小,操控稳定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在碰撞事故中能形成更可靠的生存空间。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特意查阅了中国汽研(CAERI)的碰撞测试数据。在正面 25% 偏置碰撞中,Z9 的 A 柱变形量仅为 3.2cm,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5cm 标准;侧面碰撞中,车门侵入量控制在 8cm 以内,而乘员舱结构保持完整。这些数据背后,是郑州日产对车身安全的高标准追求。
除了被动安全,车身设计还兼顾了实用性。1332L 的后斗容积足以装下 4 个标准尺寸的全地形轮胎,而 28 处储物空间的巧妙布局,让每一件工具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二排魔术空间,通过 7 种座椅组合方式,竟能变出 970L 的纯平空间 —— 当我将一辆折叠婴儿车和三套露营装备同时装入车内时,这种 "变形金刚" 般的空间利用率,在同级别车型中堪称一绝。
在试驾过程中,Z9 的智能安全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车辆以 60km/h 行驶时,预碰撞安全系统(FCW+AEB)能够在 0.8 秒内识别前方障碍物并自动刹车。这种反应速度比人类平均反应时间快了近一倍,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伤害。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能识别横穿的自行车和行人,实测在夜间弱光环境下仍能保持 92% 的识别准确率。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的调校也值得称道。在湿滑路面进行麋鹿测试时,系统能精准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分配,车身侧倾被抑制在 15° 以内,而同级车型普遍在 20° 左右。这种 "人车合一" 的操控感,让驾驶者在极端路况下依然信心十足。我特意邀请了专业车手进行盲测,结果显示 Z9 的 ESC 介入时机比某德系豪华品牌 SUV 还要提前 0.3 秒。
更贴心的是,Z9 全系标配 6 安全气囊,包括主副驾正面气囊、侧气囊和贯穿式侧气帘。在翻滚测试中,侧气帘能在 0.03 秒内完全展开,覆盖前后排车窗,为乘员提供全方位的头部保护。这种 "全员安全" 的设计理念,打破了皮卡市场长期以来只注重前排安全的行业惯例。
在阿拉善英雄会上,我亲身体验了 Z9 的越野性能。当车辆驶入 30° 斜坡时,分时四驱系统迅速将动力分配至后轮,配合 220mm 的离地间隙,轻松完成攀爬动作。接近角 31°、离去角 26° 的黄金比例,让车辆在通过驼峰时如履平地,而同级车型普遍在 25° 左右的接近角,往往会在此处 "折戟沉沙"。
10 种全地形模式的智能切换堪称亮点。在沙地模式下,系统自动降低换挡转速,避免车轮打滑;而在岩石模式中,变速箱会锁定在 1 挡,提供最大扭矩输出。我特意测试了泥地脱困能力,车辆在陷入 30cm 深的泥潭后,仅需 3 秒即可脱困,而搭载同款发动机的竞品车型平均需要 5 秒以上。更让人惊喜的是,蠕行模式能自动控制车速,驾驶者只需专注方向,即使新手也能轻松挑战极限路况。
悬挂系统的调校同样可圈可点。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 后多连杆整体桥式悬挂的组合,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将悬挂行程提升至 280mm。在穿越炮弹坑时,车轮始终保持与地面接触,车身晃动被控制在很小范围,这种 "刚柔并济" 的悬挂设计,在硬派越野车中也属上乘。我对比了某进口越野车的悬挂行程数据,发现 Z9 竟比其多出 30mm。
当我拉开车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不是传统皮卡的塑料感,而是 NAPPA 真皮与 Alcantara 材质的完美碰撞。中控台采用双缝线工艺,每一针的间距误差控制在 0.1mm 以内,这种精益求精的做工,甚至超越了部分豪华品牌 SUV。更让人惊艳的是 0.87㎡ 全景天窗,当它完全开启时,车内瞬间被自然光填满,后排乘客可以惬意地欣赏星空,这种通透感在皮卡车型中极为罕见。
后排座椅的设计堪称 "移动沙发"。3 档可调的靠背角度,配合 140mm 的坐垫厚度,让长途乘坐成为一种享受。贴心的是座椅下方隐藏的 57L 储物盒,既能放置随车工具,又能作为临时冷藏箱使用。这种 "细节控" 的设计思维,在皮卡市场中实属罕见。我实测将两瓶红酒放入储物盒,配合车载冰箱的制冷功能,长途旅行中也能随时享受冰镇饮品。
智能科技的应用同样令人惊艳。14.6 英寸中控屏搭载的 AI 大模型 DeepSeek,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完成 12 项车辆控制。我尝试用方言发出 "打开天窗" 的指令,系统在 0.5 秒内准确识别并执行。这种本地化的智能交互体验,比某些合资品牌的 "水土不服" 系统强了不止一个档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能学习用户习惯,自动推荐常去的加油站和餐厅,这种 "懂你" 的智能,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Z9 的动力系统堪称 "全能选手"。柴油版搭载 2.3T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63 马力,峰值扭矩 420N・m,匹配 8AT 变速箱,实测百公里油耗仅 8.2L。我特意进行了一箱油续航测试,在综合路况下,Z9 柴油版轻松跑出 1000 公里的续航成绩,这对于长途穿越来说至关重要。汽油版则采用 2.0T 发动机,最大功率 238 马力,匹配 7DCT 变速箱,0-100km/h 加速时间 9.6 秒,这种动力表现完全超越了同级皮卡。
分时四驱系统的加入让动力分配更加灵活。日常城市驾驶可使用 2H 后驱模式,油耗更低;雨雪天气切换 4H 高速四驱,提升行驶稳定性;遇到越野路况则采用 4L 低速四驱,爆发出强劲扭矩。这种 "一车三用" 的动力组合,让用户无需为不同场景购买多辆车。我采访了一位 Z9 车主,他表示:"周末带家人去草原露营用四驱模式,平时送货用两驱模式,一个月油费比之前的货车省了 30%。"
在与竞品的对比中,Z9 的优势一目了然。与长城炮乘用版相比,Z9 的车身刚性提升了 30%,而油耗却降低了 15%;对比江铃域虎 9,Z9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多出了车道居中保持和自适应远近光功能。这种 "全面碾压" 的态势,源于郑州日产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Z9 上市首月订单量突破 5000 台,其中 70% 来自增购用户,这说明其 "乘商两用" 的定位已得到市场认可。
更值得关注的是 Z9 的定价策略。在同配置水平下,Z9 的售价相比竞品低了 8%-12%,这种 "高性价比" 的定位,使其在 30 万元级市场中极具竞争力。我对比了某进口皮卡的配置清单,发现 Z9 在相同价位下多出了空气悬架、AR-HUD 等 10 项配置,这种 "降维打击" 让竞品毫无还手之力。
写到这里,总的来说,郑州日产 Z9 皮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皮卡市场正式进入 3.0 时代。它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车或越野车,而是融合了豪华、智能、越野、商用等多重属性的 "全能选手"。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于 "工具" 与 "乘用" 的定位时,Z9 已经用产品实力证明:皮卡可以同时满足诗与远方的向往,以及生活与事业的担当。这种破局者的姿态,或许正是其在中高端市场表现优异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 Z9 能继续在皮卡市场的创新浪潮中航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湘湖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