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的后宫,是一座被雾气缭绕的深井,好奇的人只要探身去看,总会被扑面的潮湿气息带走全部理智。世人才喜欢说什么天家无情,权力场上没有对错?说这些话的时候都自带一副悲天悯人的神色,其实也未必真懂过那一方天地。真实的宫闱比戏台上还杂乱、还难琢磨,今天把关于武家两姐妹
唐朝的后宫,是一座被雾气缭绕的深井,好奇的人只要探身去看,总会被扑面的潮湿气息带走全部理智。世人才喜欢说什么天家无情,权力场上没有对错?说这些话的时候都自带一副悲天悯人的神色,其实也未必真懂过那一方天地。真实的宫闱比戏台上还杂乱、还难琢磨,今天把关于武家两姐妹、以及后宫中光怪陆离的权力漩涡,都从头说一遍——不拈轻巧,也不怕问得深了点!
武家的姊妹,原本在洛阳城中也不过是寻常人家的女儿,说起来倒是带点不安分的家学渊源。到了那一年,史称开元盛世正悄悄上路,宫廷大开选秀、选妃、纳才,武则天和她的姐姐武顺,就像被风送进池塘边的花瓣一样,轻飘飘地落在这块沉重的地盘上。姐妹俩气质相似,各有绝艳。武则天年轻的胭脂未干,眼神里瞧得出来既聪明又带点不服气,嘴角常常扬着,看上去有点不易接近,但她并不躲人。
说话间武顺站在她身旁,年龄大那么几岁,人更寡言了,只是目光深邃,看人的时候像能抠出人的底子。宫里宫外都知晓这两姐妹的好颜色,宫中宫外都有人窃窃私议,她们背后的人家必然闹哄一片。不过谁管呢?这地方的规矩就是这样,该来的自有安排。进了皇宫,地上的尘土人人都踩得起,没人理会那一步踏下去能不能回头。
高宗李治,这个大唐天子的心思就没谁能摸得准。他见着武则天姐妹,倒是起了点新鲜劲头。当舆论说“高宗喜欢美色”或“后宫乱象频出”的时候,没人真关心皇帝是荒废了朝政还是心生嫉妒,只见满殿珠光宝气、耳边宫娥小步碎语。高宗跟两个美人之间那点情爱恩怨,只怕比庙堂上的刀光剑影还来得叫人咬牙切齿。
一时间,姐妹和皇帝三人的小世界里,浮云低垂。人情世故全部搅在一起,不管情愿不情愿,谁也避不开。姐姐武顺因为得宠,也因为高宗多疑,起初还想安静度日,后来发现只要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武则天这头,她多少还想着一丝亲情?但心底藏的锋利弯刀,早就割断了那些牵绊。这姐妹俩,在宫里的分寸感逐渐崩碎,哪怕最初彼此守望,到头来也只是仇深似海的对峙。
上头的人再多优柔寡断,底下的争斗也不会因此收敛。武则天发现高宗对姐姐有意,心底鲜明的焦灼冒了出来。翻脸那天,姐妹俩都不是听话的软柿子,扣着言语比拼的不只是气焰,还有命数。武顺自知成了后宫的弃子,无奈地饮恨而终。外人说武则天太狠,可内里又有几分不得已?她难道不曾犹豫?可诡谲的宫墙下,软弱没有立足之地。
高宗还觉得没玩够呢,他后来又发现了贺兰敏月。史书上就写,贺兰敏月容貌出众,一时之间成了皇帝新宠。这孩子其实年纪不大,还夹杂着少女的不谙世事,偏偏落在了血雨腥风里。武则天起初打算好好照拂,名义上是疼爱外甥女,倒也真有几分自己的影子在她身上。谁知树大招风,人一有天赋就躲不过被嫉妒。贺兰敏月的命,很快就走向了极端黑暗的尽头。
据《旧唐书》记载,有一桩封禅的事成了死局的契机。武则天安排得密不透风,果断到让人发凉。贺兰敏月被毒酒夺了性命,宫中众人不敢言语,只是低头装聋作哑。说狠,是狠。可左右皆输,武顺和贺兰敏月的消失,并没有给武则天带来太多安宁。她孤身立于乱世,得了权柄,却似乎从未得自由。
人到高处,周遭皆虚空。武则天后来的帝皇之路,史家怎么形容她的“天纵英明”,都掩盖不了她亲手断送了亲情的事实。她这一路得了权势,折损的是手心里温热的血脉,是枕边一声叹息。她明白,但选择闭眼。时有史论说“她对政治冷静果断”,其实是把人冰成了铁石心肠——这样的人想不伟大都难,想不寂寞也难。
武顺与贺兰敏月不是彻头彻尾的牺牲品吗?但真要一杆子打翻,说武则天全无软肋,也不是。事实是,她每次狠下心除炭灭火,都是被权力的绳索缠住。你信不信?这很难讲。许多人觉得后宫如地狱,指责武则天手段残忍,却总有人欣赏她凭能力突破男权壁垒。当初她立名立姓,带着底层女性的愤怒硬生生挤进龙椅,不觉间让后世艳羡,也让人汗毛倒竖。
至于高宗,哎,这人做得皇帝,谈不上多有能耐,说严重点就是没本事。他那些破绽百出的柔弱和犹豫,使得朝堂变成了权谋温床。可是他也是宫闱恶性事件的直接受害人?到底算是肇事者还是冤大头?有时候同情不起来,但细想想,帝王孤独才是滋生祸根的泥沼。无聊到赏花赏景、宠妃为乐,结果一步走偏,身后留下一堆腥风血雨。
有网友曾在讨论区喊:“要是高宗尚且不糊涂,哪有武则天上位?”可朝中那些人呢,不像书里写得那么明哲保身。亲兵亲臣各有算盘,明知君王昏聩却没人敢摇醒他。小朝廷大算计,反倒助长了后宫的倾轧。哦对了,史料提过,在这期间官员频繁更替,权臣魏元忠一类的人物成了气候,却也只能做点表面功夫。
其实吵来吵去,后宫真相一直烂在众人的缄默和回避里。
今天再读武则天这段事,难不成有多少悲壮?她绝不是天生的恶女,也因局势推着才换了刀剑。历史上多的是类似宫闱路数,说不定哪个角落里还有更倒霉的人,只是没人记录罢了。可我们最容易只记住她的手腕,忽略了姐妹间、姑侄间点点滴滴的挣扎。说到底,她做了独一无二的女皇,却也丢掉了与普通人相通的那点人心。
政权更迭,时局又起波澜。宫中斗争总归没有停歇的那天。每一次得势必有失落,每一次争宠必有抛弃。不只是唐朝,在后来的明、清、甚至现代某些权力场里,还不是一样七拐八弯。只是换了名字,或者场合罢了,盘根错节的利益暗流依旧。
武氏姐妹的悲喜,在千年之前固然可叹,当下流行网络宫斗题材,其实是共鸣更深——人心的镜头永远能映照黑暗。宫斗残酷,权力冷酷,身在其中的人活得更辛苦。至于那些史家笔下没有名字的小宫女,被活活忘在时间的另一个角落里。
故事越讲越重,想要清空心里的雾气也难。历史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出接着一出的舞台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变化多端,总归有漏网之鱼,也常有错看的片刻。
再想深一点,武则天最后成了女皇。她笑着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再哭也不再回头。被许多女性视作文豪偶像,被许多书生又议论为弑亲权谋。可是她毕竟活成了别人做不到的模样,谁又说这样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就写到这里,宫廷深处的喧嚣与沉默都停在字里行间,过去历史里那些冷暖自知的片刻,你我又能说多少分明?
来源:水煮鱼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