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 八百三十 王尧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3 09:53 2

摘要: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为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不久,因受其叔父王沖犯法牵连,王尧臣被调任知光州。其后,王尧臣为父服丧,服丧完毕后,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王尧臣(1003年-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县(今河南虞城)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为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不久,因受其叔父王沖犯法牵连,王尧臣被调任知光州。其后,王尧臣为父服丧,服丧完毕后,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郭皇后忽然去世,当时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亦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却得到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舆轿出门后,便向宋仁宗赵祯说道:“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赵祯遂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后又知审刑院,继而调任翰林院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对西夏用兵时,王尧臣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赵祯请求道:“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普通百姓。自西夏李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赵祯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尧臣出使回来后,又对赵祯上奏道“:在陕西的兵力有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敌军入侵时,常数倍于我军。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蹯、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入汉族内地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如以精兵扼守险要地带,再用强弓利弩猛攻,旁边又设奇兵埋伏,切断敌军首尾,边追边打,敌军不失败还能怎样?所以敌人害怕的是不能退出去。

敌寇屡次乘战胜之势,大肆掠夺后撤退,而我方各将不能追击,是由于兵太少而势力又分散的原因。如再循故辙,必无可胜之理。”

王尧臣接着又论述道“: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次战斗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敌人先占据了险要阵地,然后引诱我军,我军将帅不能据险阻击敌军的撤退,而大多都加速追击想立战功。而部队正疲惫不堪,便与敌军作战;敌人便放出铁骑冲击我军,接着用奚人步兵拉强弩猛射,势不可挡,终导致我军覆败,这是主帅们不考虑怎样应变以吸取以前的失败教训的过失。希望朝廷严训边疆守将,远派侦察,遇到敌寇来了,便根据远近设立营寨,然后再估量敌人兵力,再决定派人奋力阻击,不能轻易出战。”赵祯下诏用其言敕诫守边官吏。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韩琦因在好水川兵败,被降为知秦州,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给李元昊复信被降为知耀州。王尧臣说:“这两个人,都忠义智勇,不应该将他们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地方。”

王尧臣又推荐种世衡、狄青等人,说他们有将帅之才。次年,西夏人果然从镇戎军、原州入侵,乘胜攻掠平凉、潘原,关中为之震惊恐惧。范仲淹主动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西夏人遂退走。赵祯想起王尧臣的话,遂又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为招讨使,驻在泾州,增加驻军三万人,又使王尧臣再次安抚泾原。

当初,大将曹玮曾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守卫的士兵,有时还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遂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后,公开反叛。王尧臣恰好经过此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遂开门出降。王尧臣亦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离开了。

王尧臣回京后,对赵祯上奏:“自从陕西用兵以来,夏竦、陈执中两人都以两府旧臣身份,做了陕西经略、安抚使、招讨使等职,而韩琦、范仲淹只当了经略副使和安抚副使。后来张存任延州知府、王沿任渭州知府、张奎任庆州知府时,都是学士、待制的身份,也只能管理本路总管的事。

到夏竦、陈执中被罢职时,在四路各设统帅,各统帅便都同时兼任都总管以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职副总管也就兼任副使。如今韩琦、范仲淹、庞籍等人既然做了陕西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便应当统一受他们的节制,但尚挂经略使头衔的人还有九个,他们有各自独立设置机构行事。他们的名号不同,因而下面所禀受的指挥也就不一样。今天请朝廷撤去各路都总管、副总管并取消经略,只任命缘边安抚使一个机构。”不久,滕宗谅也为此上奏,赵祯遂裁撤了那些多余重复的机构官员。

后来,王尧臣又上奏道“:鄜延、环庆两路,地方都险固易守;只有泾原一地,自汉、唐以来,都是争夺的要地。从镇戎军到渭州,基本上已无险阻。虽有城堡栅寨据守平地,但与敌方交界,难以防守,要像唐朝的郭子仪、浑瑊一样,常驻扎重兵把守。自李元昊反叛朝廷以来数年,都由这几处入侵。朝廷在泾州设置统帅府,作为控扼关中、陕西的总指挥部,诚然符合事机。但多次经历失败后,边疆地区空虚,士气不振。

希望深刻地认识到我方最近的这一弱势,精选将佐;那些新招集的士兵,未经过训练,应用有经验的老兵更换。倘若一路兵力强实完备,敌寇也就不敢长驱直入了。”王尧臣又论述沿边各城寨、军事要地、敌方路线以及防御战备、轻重物资等的计谋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赵祯。,又请求在泾原等五州军垦营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请求撤掉潼关的瞭望楼,赵祯都答复说可以实行。

其后,王尧臣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硆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为此进奏赵祯道“: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召来民怨并离散民心,唐德宗便是因此才导致叛乱的。”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便附和其建议,王尧臣又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朝廷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其后,王尧臣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不久,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当初,学士苏易简、丁度都是从郎中进升中书舍人充当承旨,到王尧臣做承旨,却没有升官职,可能是被宰相贾昌朝压制的。不久,文彦博做了宰相,因王尧臣任期已满,便优先升职。朝廷在明堂中大摆宴席庆祝,升他为给事中。王尧臣与三司互相讨论茶法,统计全国每年的财税收入与支出,上报数字,后升任枢密副使。

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侬智高反叛,王尧臣奏请将广西宜、容、邕三州分为三路,以融、柳、象三州隶属宜州路,白、高、宝、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等州隶属容州路;以钦、宾、廉、横、浔、贵等州隶属邕州路;遇到蛮族入侵,由三路会同所属各州郡军队配合快速打击,再命经略、安抚使驻守桂林统一指挥;再加上招募纯朴、有气量、忠心勇敢的当地土军分别屯守,从全、永、道三州运送粮米作为他们的军饷,撤掉远下南方守戍的北方士兵。当时,狄青正任岭南经制使,朝廷令他审议王尧臣的提议,狄青认为其建议很好。

王尧臣在枢密院任职三年,尽力裁撤抑制幸进小人,因此有人刻了一封匿名信散布京城说他的坏话,但赵祯却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来,王尧臣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赵祯欲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遂升为吏部侍郎。

北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王尧臣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号为“文安”。王尧臣因文学而进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其文辞温润华丽。王尧臣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赵祯早立继承人,并说赵曙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赵祯,却没有成功。

后来,其子王同老进呈他立宋英宗的遗稿,来为父亲论功,宋神宗赵顼遂为此询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赵顼遂又给王尧臣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并改谥号为“文忠”。

王尧臣还精于目录学,曾与史馆检讨王洙、馆阁勘校欧阳修等人校正编订三馆秘阁藏书,撮其条目,讨论撰次,仿唐《开元四部录》体列,撰为目录六十六卷,后得赐名为《崇文总目》,该书目为北宋重要的官修目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来源:龙城史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