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刺刀诉说历史 一段故事见证精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1:19 2

摘要:在滨海新区档案馆的展厅里,静静地陈列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它曾经安装在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上,是1945年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在刘岗庄与日本侵略者打“保卫战”时赢得的战利品。这把刺刀由原大港区刘岗庄村党总支书记刘宝起老人捐赠,如今成为那段烽火岁月的重要见证。

津滨海讯(记者 郑贺阳 朱春蕊 王琦)在滨海新区档案馆的展厅里,静静地陈列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它曾经安装在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上,是1945年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在刘岗庄与日本侵略者打“保卫战”时赢得的战利品。这把刺刀由原大港区刘岗庄村党总支书记刘宝起老人捐赠,如今成为那段烽火岁月的重要见证。

8月28日,记者来到住在滨海新区大港街道春晖里社区的刘宝起老人家中。虽然年过九旬,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正专注地伏案写毛笔字。

大儿子刘锦刚说,父亲平日喜爱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老人早早与家人约定,要一起观看盛大的九三阅兵仪式。

提及这把刺刀,时光回溯至1944年。当时,冀中九分区武工队进入大港地区开展游击斗争,进驻刘岗庄后不仅发展党员、建立支部,还积极投入生产,深受群众拥护。年仅13岁的刘宝起常随父亲为武工队伤员送水送药,帮忙晒盐、运盐。聪明勇敢的他深得武工队队长周继发喜爱,结下深厚情谊。

1945年6月,日军调集300多人突袭刘岗庄,企图清剿武工队、破坏地下组织。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武工队灵活周旋、英勇反击,最终成功击退敌军,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就包括这把刺刀。

不久,武工队奉命奔袭咸水沽。临别之际,周继发队长将刺刀赠予刘宝起留作纪念。从此,这把刺刀成为刘家珍藏的宝贝,也记录下一段军民同心、抗击外侮的光荣历史。

“小时候我在家里见过它,还拿来玩过儿,时不时还给它上点儿油。”刘锦刚回忆道。直到有一天,刘宝起郑重地对家人说:“我把刺刀捐给档案馆了。放在家里,它只是一件旧物;但放在档案馆,它就是历史的证据,是日寇侵略的罪证,更是我们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

刘宝起的决定得到全家支持。如今,这把刺刀安静地陈列于滨海新区档案馆的展柜中,以无声的方式向后人诉说八十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它不仅是一件实物、一段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见证了滨海大地上的英雄儿女在抗战中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壮举与崇高精神。(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