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的由来和历史:一座超地域性的文化名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1 18:49 3

摘要:第三次,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滕王阁意外失火,火势过盛,导致难以挽救,滕王阁不幸被夷为灰烬。江西观察使纥干众见状当即决定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面积,还增加了附属建筑物,建成后的滕王阁更显宏阔巍峨。

滕王阁的由来(修建历史)

滕王阁是江西的文化地标,有“西江第一楼”之誉。从史料来看,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并在唐代历经了三次修建。

第一次,是在永徽四年(653),滕王李元婴创建了滕王阁。

第二次,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御史中丞王仲舒视察江南西道,见滕王阁有坍塌之势,于是再度重修。

第三次,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滕王阁意外失火,火势过盛,导致难以挽救,滕王阁不幸被夷为灰烬。江西观察使纥干众见状当即决定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面积,还增加了附属建筑物,建成后的滕王阁更显宏阔巍峨。

两宋至元明期间,滕王阁的重建次数更多,史料多有记载。

而到了清代,滕王阁的兴废更是频繁,二百六十余年内修建足有13次之多,其中火灾、兵毁次数繁多,自然损坏更是难于计数,不乏完全倾覆后再次修建,因此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滕王阁,早已经不是最开始的那一个了。

而之所以滕王阁历经无数损毁却能一次次得到重建重修的机会,则源于它本身被赋予的文化历史意义。

滕王阁的历史(文化意义层面)

滕王阁自建成之后,很快便声名远播,它被视为中华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集中体现,蕴藏着豫章古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主要都与王勃的《滕王阁序》有关。

公元653年,滕王阁始建,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在重建的滕王阁欢宴群僚及宾客,彼时年仅25岁的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在席间赋诗,落笔生辉,名篇《滕王阁序》就此惊艳出世,传唱千古。

《滕王阁序》气韵铿锵,格调不凡,辞藻壮丽,千百年来被无数名家阅读品评,而作为王勃主要描摹的对象,滕王阁也因此名扬天下。

滕王阁因王勃而扬名,此后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几乎每次重建都有记文传世,更有无数文人以朝圣般的心态来到此处,留下了大量的诗赋记文。

据文献显示,白居易、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辛弃疾、汤显祖、钱谦益、朱彝尊、姚鼐等等著名文人和官宦都曾登临滕王阁,题写诗词文章。千百年下来,这些诗文赋记、名人活动,不断为滕王阁增光添彩,为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滕王阁从景观形态转变为文化符号,从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变成超地域性的文化符号,是和王勃及之后的文人、文学紧密联系相关的。

从根本上说,滕王阁成为江南名楼,奠定经典内涵,靠的就是文学的传播。阁以文传,成为文化符号和文化见证后,滕王阁便已永远屹立存在了。

来源:羿羿随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