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临床角度说,血脂异常包含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多个指标异常。每个指标的意义不同,但最后指向的路径基本一致——心脑血管出问题。
从临床角度说,血脂异常包含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多个指标异常。每个指标的意义不同,但最后指向的路径基本一致——心脑血管出问题。
但问题不是一次性爆发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细节堆出来的。
高血脂不是“突然就高”的,它是你每天的饮食、作息、情绪、身体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一个结果。
有些人查出血脂高后,第一反应是吃药。但单靠药物,没法彻底解决问题。
生活习惯才是根。尤其是每天的早晨和夜晚,这两个时间段,血液流动慢,代谢节奏变,血脂水平波动大,特别容易出状况。
血脂高的人,不能乱来,尤其要记住:“晨起2不要,睡前2不宜,日常3坚持”。
早上醒来,身体还没完全启动,血液浓度高,血管弹性差,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血脂高的人,晨起的第一小时尤其关键。
第一,不要立刻剧烈运动。
有人一睁眼就去晨跑、跳操,以为这样能“清脂”。错了。刚醒来,心率和血压都处在变化期,血脂高的人此时剧烈运动,容易引发心绞痛或小范围心肌缺血。轻则胸闷,重则心梗。
第二,别空腹喝浓茶或咖啡。
很多人早上起床后,喜欢空腹来杯咖啡,提神醒脑,但对于血脂异常的人来说,这相当于给血管“添堵”。空腹状态下,浓茶和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血糖波动,同时影响脂质代谢,反而容易让甘油三酯飙升。
正确的做法是醒来后先喝一杯温水,帮助稀释血液,再慢慢活动,等身体“启动”后再进行轻度运动,比如散步、拉伸,咖啡或茶则放在早餐后再喝。
晚上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段,但对血脂高的人来说,睡前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夜间的血脂代谢和血管健康。
第一,睡前不宜吃夜宵,尤其是高脂高糖的食物。
很多人晚上喜欢吃点零食、甜品,有些人甚至吃炸鸡、烧烤当宵夜,这对血脂高的人来说是灾难。夜间摄入脂肪和糖分后,代谢变慢,脂类物质更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第二,睡前不宜情绪激动。
焦虑、愤怒、恐惧,这些情绪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率加快。长期如此,容易诱发高血脂相关的焦虑性失眠,加重血脂代谢紊乱。
如果控制不住晚上的嘴巴,可以准备一些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片、无糖酸奶。而情绪波动大的人,可以在睡前泡泡脚,或者听点舒缓音乐,尽量让神经系统慢下来。
血脂高不是看运气,而是“养”出来的。同样地,想把它压下来,也得靠一点一滴地“养”回来。日常三件事,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坚持吃够膳食纤维。
不少人饮食结构单一,精米白面吃得多,蔬菜、水果、杂粮吃得少,肠道无法有效清除胆固醇,血脂自然高。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果中推荐苹果、柚子、火龙果,含果胶丰富,有助于脂肪代谢。
第二,坚持活动身体,但不能盲目。
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高血脂人群。跳绳、登山这些高强度运动,不仅对关节压力大,而且容易造成心率骤升。更适合的方式是快走、游泳、太极、慢骑行,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天。这样既能控制体重,又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帮助清除坏胆固醇。
第三,坚持好好睡觉。
很多人白天累,晚上熬夜刷手机、追剧,睡眠不足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长期睡不好,血脂控制几乎无从谈起。成年人建议每晚睡足7小时,保持规律起居时间。
有些人觉得,自己体型正常甚至偏瘦,就不会有高血脂的问题。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临床上,很多瘦子血脂照样高,尤其是那些代谢异常但“看起来健康”的人群。
瘦人的问题往往在于内脏脂肪超标。外表不胖,但肝脏、胰腺周围脂肪堆积严重,导致代谢紊乱。这类人群更容易被忽视,很多人甚至是在查出脂肪肝后才知道自己血脂早就不正常了。
所以不管胖瘦,只要生活方式不健康,血脂就有可能出问题。控制血脂,不是看镜子,而是看化验单。每年做一次血脂检查,是基本的自我管理。
药物控制血脂有效,但也有副作用。比如他汀类药物,有些人会出现肌肉酸痛、肝功能异常。医生开的药必须按时吃,但更重要的,是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有些人吃药后不注意生活习惯,结果药效被“吃”掉了。比如吃完药去喝酒、熬夜、吃油炸食物,等于自毁成果。药物是辅助,生活习惯才是根本。
特别是饮食上,最好学会看营养标签,控制每天脂肪摄入,尤其是反式脂肪酸。这类脂肪常见于饼干、蛋糕、速食食品中,对血脂影响极大。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情绪和压力,是血脂升高的重要推手。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刺激肝脏分泌更多胆固醇,导致血脂异常。
尤其是职场中年人,白天忙到飞起,晚上还要应酬、加班,长期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脂控制几乎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吃得再清淡,也未必能把血脂降下来。
对于这部分人群,建议定期给自己“放空”,比如每周安排固定的冥想时间,或去户外走走。别小看这些“无用功”,它们对血脂的改善,远远超过你想象。
高血脂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就以为没事。直到一次体检发现胆固醇超过7、甘油三酯飙到3以上,才知道问题严重。
更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往往一来就是大事:心梗、脑梗、猝死。这些不是突发,而是多年的血脂异常累积的结果。血脂高的人,不能等身体“报警”才行动,那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
控制血脂,不能靠“自觉”,而要靠“自律”。早上醒来别着急动,晚上睡前别乱吃乱想,白天多走动、多吃菜、好好睡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降脂药”。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林晓燕, 李胜利, 刘艳, 等. 高血脂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4): 367-370.
[2]王凯, 赵丽娟.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23, 30(12): 89-93.
[3]李丹, 徐丽萍, 韩晓燕. 情绪应激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24, 37(02): 142-146.
来源:李医师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