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2044年,50岁以上的男人里,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没结过婚。”
“到2044年,50岁以上的男人里,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没结过婚。”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研究机构的最新数字。
农村光棍,不再只是村口晒太阳的闲人,而是实打实的养老压力。
先说钱。
光靠种两亩玉米,一年下来挣不到一万块。
姑娘在外头刷短视频,看到城里奶茶店员月入五千,自然不会回头。
想让她们愿意留下,先得让家门口有钱赚。
村里修条好路,把山货卖进城里;政府补贴点网费,直播卖腊肉也能挣差价。
腰包鼓了,才有人愿意坐下来谈感情。
再说人。
不少光棍不是不想学,是不知道学什么。
县里技校开叉车班,学费三千,三个月拿证,月薪八千起步。
可消息传到村里已经错过报名时间。
要是村里喇叭提前喊一嗓子,或者微信群有人提醒,情况就不一样。
教育不是灌鸡汤,是把“怎么赚钱”拆成步骤,手把手教。
观念也得松一松。
重男轻女像一根老刺,扎了两代人。
现在谁家生女儿,村里人背地里嘀咕“绝户”,这话得有人当面怼回去。
镇上的宣传栏别只贴防火防盗,换点“生男生女一样养老”的漫画,效果比开会强。
至于找对象,不能光指望媒婆。
隔壁县搞过一场“山货节”,顺带安排相亲摊位。
卖蜂蜜的小伙子现场泡蜂蜜水,姑娘尝一口,话题就有了。
跨地域婚姻不是神话,关键得创造见面的理由。
真走到引进外籍配偶那一步,手续麻烦、语言不通,风险不小,只能算备选。
政策兜底也少不了。
光棍不是懒人,很多人年轻时打工落下病根,老了干不动活。
村里如果能用扶贫款补个洗澡间,冬天不用跑公共澡堂,体面一点,心里就亮一点。
再给个低保名额,至少饿不着。
别小看这点钱,对一个人来说就是“我还被当回事”。
最后,别把光棍当问题户。
村口小卖部老板单身三十年,谁家电视坏了,他免费帮忙修。
这样的人,缺的只是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村里要是办个“腊肉厨艺赛”,让他当评委,他也能笑得像孩子。
说到底,光棍不是数字,是隔壁总帮你修水管的大哥,是赶集时帮你抬筐的大叔。
让他们活得有点盼头,是整个村子最实在的体面。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