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夜经济融合发展、扩围提质,为绘就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夜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夜经济融合发展、扩围提质,为绘就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夜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有一种夜,叫云南。2025年8月27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阿尼么村正式启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云南网、云南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及30余位深耕文旅领域的网络名人,将走进阿尼么村,通过镜头与文字带领广大网友,沉浸式感受云南乡村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与浓郁烟火气息。
夏日的云南,入夜后更显精彩。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围绕夜食、夜购、夜游、夜娱等消费场景,持续推动夜间消费业态“上新”,为夜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也因夜色更添魅力,夏日夜间消费热潮滚烫。2025年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中,咖啡品鉴交流、后备箱集市、夜间光影艺术、云端音乐派对等活动轮番上演,让云南的夜晚绽放别样光彩;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阿尼么村,村民与游客在石头墙上创作壁画、在核桃树下聆听音乐会,“乡村好歌汇”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间歌唱人才,更引得游人如织。彩云之南,正用独特的夜色证明:越夜越精彩。
夜经济,是以服务消费为核心、在夜间开展的综合性经济活动,涵盖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多种业态。数据显示,我国约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旅游场景下人均夜间消费更是白天的3倍以上。今年上半年,云南全省1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营收181.02亿元,同比增长8.3%,亮眼成绩印证了云南夜经济的活力。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政策层面全力创新培育夜间文旅经济新增长点。显然,云南发展夜经济的潜力空间巨大,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叠加的“时势”已至,此次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举办,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回应。
从昆明南强街巷热闹非凡的夜间民族舞,到丽江古城独具特色的非遗打跳;从大理阿尼么村人气高涨的“乡村好歌汇”,到西双版纳璀璨夺目的星光夜市——今年以来,云南以夜间消费为代表的文旅业态持续推陈出新,不仅丰富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更打响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全省各地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将政府的有效引导与企业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以繁荣夜间文旅消费为抓手,为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注入新动能。但同时也要看到,如何打破“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境、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跨越,推动夜经济向“新”更向“质”升级,仍是云南夜经济发展需破解的关键命题。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若仅局限于“卖风景”“卖小吃”的传统模式,很难实现夜经济的突破性增长。苍山洱海的生态基底、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都是发展夜经济的“天然素材”,不应长期停留在初级业态。要推动夜经济升级,首先要念好“融”字诀:推动夜购、夜食、夜秀、夜娱、夜游、夜动、夜读七大场景跨界融合,打破传统时空界限,让消费场景从“日光下”向“月色里”深度延展,比如将民族歌舞与夜间光影秀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其次要聚焦“扩围提质”:针对不同年龄、文化、职业背景的消费群体,精准优化产品供给与服务体验——面向年轻人推出潮流市集与音乐派对,为家庭客群设计亲子夜游项目,为文化爱好者打造夜间非遗工坊,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云南的夜晚找到专属乐趣。
阿尼么村的篝火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滇池畔的咖啡香传递着云南的生活美学,云南的“夜”正在时光流转中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文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夜经济融合发展、扩围提质,云南的新“夜”态必将燃旺夜间消费市场,为绘就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夜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