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泰山封禅的九位皇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2 17:53 2

摘要:封禅,“封”指的是祭天,“禅”指的是祭地,封禅则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早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有了封禅的传说。而封禅的地点则是在泰山,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被古人认为是“直通帝座”的天堂,也是百姓崇拜的神

封禅,“封”指的是祭天,“禅”指的是祭地,封禅则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早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有了封禅的传说。而封禅的地点则是在泰山,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被古人认为是“直通帝座”的天堂,也是百姓崇拜的神山,有着“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据记载中国历史上进行过泰山封禅的共有九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刘炟、汉安帝祜、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宋真宗之后帝王来到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在位期间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施书同文、车同轨,为后世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本格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文武大臣前往泰山封禅,但秦始皇的泰山封禅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结局,不仅受到了当时儒生们的嘲讽,而且在秦始皇封禅后进十余年,秦朝便宣告灭亡。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政治上强化了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经济上兴修水利、整治漕运、治理黄河、改革农业技术,大大的推动了农业发展;文化上独尊儒术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军事上多次出击匈奴,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汉武帝元鼎四年,汾阴出土宝鼎,被认为是祥瑞之兆,因此刘彻命令讨论封禅事宜,在三年后完成了封禅泰山的盛典,并改年号为元封。

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东汉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余年,期间整顿吏治,打击地方豪强,环节土地兼并,设立台阁制强化皇权,是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在民生上汉光武帝复苏经济、轻徭薄赋,并且勤政爱民、倡行节俭,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后到了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赞誉。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刘秀率群臣到泰山封禅,次年去世。

汉章帝刘炟,东汉的第三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孙子,十九岁时继位,三十三岁便去世,可谓是英年早逝,不过虽然去世比较早,但汉章帝在位期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刘炟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在位时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快速发展,还两次派兵增援班超,加速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他统治时期与汉明帝统治时期被并称为“明章之治“。汉章帝元和二年,刘炟前往泰山封禅,不仅有文武百官、皇室宗亲随行,还有远国来宾,场面极为盛大。

汉安帝

汉安帝刘祜,东汉第六位皇帝,汉章帝之孙,十三岁时称帝,由汉和帝皇后邓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救灾安民、讨平四夷,使当时危机四伏的东汉转危为安,邓太后去世后,28岁的汉安帝亲政,期间重用外戚,导致宫女、宦官乱政,并且枉杀鲜卑将领,导致鲜卑反叛,最终导致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虽然汉安帝也有促使西域回归汉朝版图、使高句丽臣服等功绩,但整体来说是过大于功的。汉安帝延光三年刘祜封禅泰山,次年在南游途中暴毙,庙号恭宗,后来被汉献帝撤销庙号。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开创了隋朝,共在位二十四年,期间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不仅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还开创了科举制度,有效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因为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昌盛,因此他统治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在统一南北之后,朝中大臣纷纷奏请隋文帝封禅泰山,隋文帝以“德薄”没有答允,后晋王杨广与群臣在开皇十四年再度请求封禅,于是在开皇十五年隋文帝东巡至泰山封禅。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在唐高宗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辅政,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后来随着长孙无忌等人的相继离世,唐高宗变得独断专行,拒谏饰非,史称“前贤为,后愚废”,显庆五年之后,由于李治常头晕目眩,难以治理国政,便让皇后武则天参政,史称“二圣临朝”,也由此催生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高宗麟德二年,李治率领文武百官、武皇后率领内外命妇前往泰山封禅,随行的还有突厥、波斯、天竺、新罗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45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统治前期,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到了统治后期唐玄宗逐渐怠政,重用宦官、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结果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在开创开元盛世之时,朝中大臣曾上书唐玄宗封禅泰山,唐玄宗欣然同意,于开元十三年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并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在位之初宋真宗任用李沆、吕端等人为相,勤于政事、发展经济,并通过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实现了百年的和平,史称“咸平之治”,不过在位后期宋真宗沉溺于“东封西祀”之中,导致了社会矛盾加深,所谓“东封西祀”指的是东至泰山祭天、西至汾阴祭地。景德四年宋真宗以“天书下降”为由改元为“大中祥符”,并于当年前往泰山封禅,四年后又至汾阴祭祀后土,这一连串的举动对宋朝的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史载“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来源:历史AB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