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艾滋病越来越多?这些行为或是感染原因,许多人还在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3 07:10 2

摘要:63岁的王秀兰(化名)坐在诊室里攥着HIV阳性报告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就只是在家里带孙子,哪都没去过,咋就得了这种脏病?"这位连县城都没出过的农村老人,最近因持续低烧、全身无力、又感冒前来就医。

63岁的王秀兰(化名)坐在诊室里攥着HIV阳性报告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就只是在家里带孙子,哪都没去过,咋就得了这种脏病?"这位连县城都没出过的农村老人,最近因持续低烧、全身无力、又感冒前来就医。

王奶奶自述最近一段时间来感觉体质特别的差,常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最近两天还发生了严重腹泻,已经躺床上两天了。现在想来做个全身检查,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这王奶奶的身体还不查不知道,一查结果出来感觉天都要塌了,检查报告显示王奶奶感染了HIV,也就是艾滋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化进一步加大,年轻人外出,留守老年人占据农村人口很大一部分,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素养的缺失,导致各种疾病问题显著升高。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50岁以上新发HIV感染者占比已突破45%,其中女性通过家庭内传播感染的比例高达31.7%。这是非常吓人的一组数据!农村艾滋病越来越多?

一、漏诊率较大

HIV病毒在急性感染期传染性最强,但此时患者仅表现为流感症状。由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核酸检测能力(HIV RNA检测),以及人均健康知晓率较低的原因,导致农村艾滋病平均漏诊时间长达3.8年。病毒在这期间又通过夫妻生活、哺乳、共用剃须刀等途径悄然扩散。

二、被忽视的三大传播途径

1. 重复医疗器械:在个别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重复医疗器械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上世纪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卫生室仍未配备消毒设备,几乎70%村卫生室未配备高温消毒设备而遗留下来的大批患者。再者农村地区游医泛滥,无证牙医拔牙、针灸等操作也成为隐形传播途径

2. 家庭内传播:留守妇女因丈夫在外高危行为感染,然后又通过哺乳或伤口接触传染给孙辈比比皆是。

3. 血液迷信疗法:某些"养生机构"鼓吹的血液净化、胎盘回输等伪科学疗法,也成为新的感染源。

案例1:"我以为疼孙子是享福"

湖北63岁的李奶奶常年帮带孙子,因口腔溃疡用嘴嚼碎食物喂孩子,3年后祖孙双双确诊。医生痛心指出:唾液虽不传播HIV,但口腔出血时病毒可通过食物残渣传染。

案例2:"拔颗牙毁了下半生"

云南70岁的赵大爷为省800元正规拔牙费,选择150元的游医服务。重复使用的器械让他成为全省最年长的新发感染者,因为贪图便宜却要用后半生来偿还,实在不值得。

案例3:"老伴走后,我犯了糊涂"

独居的周大伯通过广场舞结识新伴侣,因"觉得安全套是年轻人用的"而感染。数据显示:60.8%老年男性感染者通过商业性行为染病,但仅12%会使用防护措施。

农村防艾的3策略

1. 检测技术下沉

推广指尖血快速检测试剂(准确率98.7%),将窗口期从22天缩短至14天。最近全国许多乡镇卫生院都在推行"健康存折"制度,村民每完成1次检测可兑换10元生活用品,检测率提升40%。我认为这个方法不错,对艾滋病检测有一定意义。

2. 靶向阻断传播链

为留守家庭发放"亲情防护包"(含独立餐具、创伤消毒片)

在村镇药店设置匿名检测点,提供72小时阻断药领取服务。

培训村医使用便携式核酸快检设备,实现1小时出结果。

3. 加大健康宣传力度

四川某县通过"坝坝电影"播放防艾方言短剧,将安全套使用演示融入广场舞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老年人群体从根本上认识艾滋病,以及防护措施。

1. 定期"健康扫雷":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时应主动检测,建议采用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无创且隐私性强)

2. 创伤管理升级:家用急救包常备独立包装碘伏棉片,避免共用剃须刀、修脚工具

3. 加强家庭沟通:子女可借"体检陪同"契机,向父母科普:"艾滋病不是脏病,但隐瞒才是真危险"

总的来讲,我国农村艾滋病发病率是呈增长趋势,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尤为突出,所以关爱老年健康重要而又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报告. 北京, 2025.

[2]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25).

[3] 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 国办发〔2024〕32号.

[4] 李志强等. 农村地区HIV家庭内传播特征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4,45(3): 356-361.

[5] WHO. HIV self-testing strategic framework. Geneva, 2023.

来源:吴医生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