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大校长郑骏年被查,与8月初落马的两位副校长有无关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9:25 1

摘要:2025 年 8 月 27 日,江苏省纪委监委一则重磅通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医学界激起千层浪: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骏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2025 年 8 月 27 日,江苏省纪委监委一则重磅通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医学界激起千层浪: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骏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这位昔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光芒万丈,被尊称为 “领军人物” 的正厅级校长;这位在专业领域成绩斐然,完成 5640 例次免疫细胞治疗、主导 600 余例 CAR - T 细胞临床研究的医学大拿,终究还是没能治愈自己身上悄然滋生的 “贪腐之癌”。

曾经的医学天才,如今的唏嘘过往

1966 年 3 月,郑骏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当年那个普普通通的徐州男孩,日后竟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国内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这一路历程堪称传奇。

可命运无常,谁都没料到,他最终会以这样一种令人扼腕叹息的方式,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满是污点的句号。

回顾他的学术生涯,那一串串成就,曾经是何等耀眼夺目:二十余载如一日深耕肿瘤免疫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成功完成 DC - CIK、NK 等免疫细胞治疗肿瘤达 5640 例次;亲自主持开发人源化 CAR - T 细胞产品,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重疾;牵头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两次成功通过美国 AABB 国际认证,这在业内是极高的认可;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手握 2437 万元经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项、省部级课题 14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更是两次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些成就,随便拿出一项,都足以让普通学者在学术圈站稳脚跟,荣耀一生,可如今,却都成了对他当下处境莫大的讽刺。

一路攀升的职业生涯,暗藏的权力漩涡

郑骏年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徐州医科大学体系内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徐州医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再到徐州医学院副院长,每一步晋升都是一次权力与责任的加码。

2016 年 7 月,他出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18 年 10 月,更是登上职业生涯巅峰,担任徐州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要知道,他所掌管的徐州医科大学可不一般。这所学校被誉为 “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2024 年时,在校师生规模达 15000 余人,14 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亿元。

身为这样一所重点医科大学的校长,郑骏年手中掌握的权力,大得超乎想象。科研经费如何分配,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关乎众多科研项目的命运;基建项目招标,涉及巨额资金与各方利益;附属医院管理,从人员调配到业务开展,都在其管辖范围内;人才引进,决定着学校未来学术力量的走向…… 这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像是一个个充满诱惑的 “潘多拉盒子”,一不小心,就可能沦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令人痛心的学术腐败,崩塌的信任大厦

医学界的腐败现象,向来最是刺痛大众的心。医生,本应是身披白衣、救死扶伤的天使,而医学院校长,更应是医德医风的标杆、学界楷模。可当备受尊崇的医学专家深陷贪腐泥沼,当肩负育人重任的高校校长走上违纪违法之路,这种巨大的反差与背叛,就像一把利刃,直直刺向社会信任的根基,让大众对整个医疗学术体系产生深深的怀疑。

郑骏年最让人难以原谅之处,就在于他亲手玷污了 “医学专家” 这一神圣无比的身份。他能在实验室里专注钻研最前沿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用智慧与专业为无数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疯狂滋长的贪欲。

他能成功治疗数千名癌症患者,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勇气;却唯独对自己身上的 “贪腐之癌” 束手无策,任由其侵蚀自己的灵魂。他能凭借科研能力斩获无数奖项,在学术领域声名远扬;却在廉洁自律这条最基本的人生准则上彻底失守,丢失了最宝贵的底线。

落马事件背后的关联,高校反腐再敲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郑骏年落马之前,8 月 6 日,江苏省纪委监委已发布消息,徐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王人颢、徐开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点击阅读:震惊!徐医附院两任院长同日落马,违纪违法行为大起底

这三人曾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共事,如今接连落马,背后的关联,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王人颢出生于 1964 年 3 月,身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 2016 年 11 月起便担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后来还兼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直至 2024 年 3 月卸任。

徐开林则是博导、教授,1983 年医学本科毕业,2016 年 7 月出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2018 年 3 月卸任。在公开报道中,我们能发现两人交集颇多。

徐开林

比如徐开林担任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前身)附属医院院长时,院党委书记正是王人颢。2018 年 6 月,徐开林卸任长达 12 年的院长一职,王人颢随即重回该医院,担任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如今三人先后被查,他们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权力勾结等问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

郑骏年的落马,再次给高校领域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高校绝非反腐的 “保险箱”“避风港”。

近些年来,已有多位高校领导因各种贪腐问题被查处,涉及招生录取、科研经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多个关键领域。高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权力相对集中,而监督机制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得高校很容易沦为腐败现象的高发地带。

像徐州医科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每年科研经费过亿,基建项目一个接一个,附属医院规模庞大、业务繁杂,其中隐藏的利益输送空间,细想起来,实在是令人胆寒。

郑骏年的人生,本应是一部激励无数人的励志大片:出身平凡的徐州男孩,靠着自身不懈的刻苦努力,一步步成长为顶尖医学专家,最终成为掌管重点医科大学的校长。

可现实却无比残酷,他的经历最终演变成了一部发人深省的警示片。它告诫着世人,学术造诣再高,也不代表道德修养就一定与之匹配;医术即便高明到能妙手回春,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在廉洁自律的道路上始终坚守。

从曾经充满希望与荣誉的实验室,到如今的纪委审查室,郑骏年就这样,走完了自己充满戏剧性的双面人生。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彻查这一系列案件,还原真相,让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也让医疗学术领域重归一片纯净的天空。

来源:砚田文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