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帮苹果出配件了?还搭载33W澎湃快充,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评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9:38 1

摘要:在如今这个智能设备不离手的时代,充电宝已然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近日,小米推出了一款磁吸支架充电宝 10000 7.5W,将充电宝、手机支架与磁吸无线充功能巧妙融合,不仅可以当时手机支架横屏追剧,同时还能充电,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便捷充电体验。

前言

在如今这个智能设备不离手的时代,充电宝已然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近日,小米推出了一款磁吸支架充电宝 10000 7.5W,将充电宝、手机支架与磁吸无线充功能巧妙融合,不仅可以当时手机支架横屏追剧,同时还能充电,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便捷充电体验。

小米磁吸支架充电宝 10000 7.5W 拥有浅蓝、浅紫、浅咖和深灰四种时尚配色,简约清新的风格,采用 PC + ABS 材质外壳,重量适中,便于随身携带,轻松放入口袋或包包,丝毫不会给出行增添负担。而且,圆润的机身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握持舒适度,即使长时间拿在手中,也不会感到不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它的实际体验与性能如何。

开箱介绍

外包装采用米系一贯的简约设计,正面拥有产品渲染图以及产品名称等信息。

背面为产品参数信息、安规认证标识以及条形码贴纸,详细参数到实物环节再详细介绍。

打开包装,除充电宝本体外仅有使用说明书,并无其他物品。

小米磁吸支架充电宝拥有浅蓝、浅咖、浅紫、深灰四种配色可选,机身采用PC+ABS阻燃材质塑料外壳,表面细砂纹理处理,手感细腻,本次上手的配色为浅咖色。

正面上方拥有环形磁吸充电区域,环形内凹,中心还有闪电标识,方便用户辨别以及对齐使用。

下方印有充电宝参数

产品名称:充电宝

产品型号:WPB1007Z

电池种类:锂离子电池

额定能量:37Wh 7.4V 5000mAh

额定容量:5900mAh(5V3A)

输入参数:

USB-C自带线:5V3A、9V3A、12V2.5A

USB-C:5V3A、9V3A、12V2.5A

输出参数:

多口输出:5V3A 15WMAX

无线输出:5W/7.5W/10W/15W MAX

USB-C自带线:5V3A、9V3A、11V3A、12V2.5A、15V2A 33W MAX

USB-C:5V3A、9V3A、11V3A 12V2.5A、15V2A 33W MAX

制造商:北京米物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宝通过了CCC认证。

机身一侧配置USB-C双向快充接口以及电量数显屏。

实测最高充电功率为 8.99V 2.8A 25.13W。

汇总小米充电宝充电功率对比图,可以了解到,其中小米充电宝 25000支持PD 3.1 140W快充输出,其他产品可兼容120W、90W、67W、33W等输出档位,兼容PD、PPS及MiPPS等快充协议,这款充电宝为33W的主流功率。

另一侧拥有自带线设计,线缆两端均有抗弯折加固设计。

底部拥有电源开关键,并设有USB-C自带线端子收纳槽。

槽内有USB-C端子辅助固定结构设计。

自带线端子为L型设计,在边充边玩时不与手掌冲突。

自带线长度约为 15cm。

背面拥有金属支架,可多角度无极调节,方便用户在多场景下使用。

尺寸&重量

移动电源长度约为 108.8mm。

宽度约为 69.04mm。

厚度约为 20.21mm。

整机重量约为 229.1g。

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看到小米充电宝的重量排名,小米充电宝25000 拥有更大的电池容量,因此重量达630g,这款充电宝重量仅为137g,对比起来重量要超出400g左右。

使用体验

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在日常桌面使用的体验如何呢?这个也是需要我们亲身体验一下,浅谈一下感受。

午饭时间是刷信息流的最好时刻,支架可立于桌面,手机也能自由摆放。

办公之余小憩看剧也是不错的选择,充电宝放在办公桌边,在充电状态下收到的消息就能直接浏览,不用再担心遗漏重要讯息,同时也支持 iPhone 进入横屏Standby模式,但需注意iOS系统适配。

将 小米15Pro 放置于充电宝之上,同样能够正常触发无线充电,但手机本身无磁吸功能,需配合第三方手机壳实现磁吸充电。

同时支持无线充电的耳机、手表同样能正常触发无线充电。

磁吸体验

既然是磁吸充电宝,日常最多的应该是搭配 iPhone 机型来使用,那要先来看看尺寸兼容性如何,下面以 iPhone16 Pro 为例。

可以看到完美适配,也不会出现遮挡情况,磁吸力同样在线,即使悬空也牢牢吸在充电宝上。

同时不会与Dceo部分冲突。

协议测试

秉承探索全面协议的理念,将对USB端口进行协议测试,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协议来匹配输出设备。

测得 自带线 支持 PD3.0、XIAOMI 33W 以及 DCP 充电协议。

PDO报文显示自带线还具备5V3A、9V3A、12V2.5A、15V2A四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5-11V3A一组小米私有电压档位。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3C测得USB-C口支持QC3.0、PD3.0、DCP、Apple 2.4A充电协议,以及小米33W私有快充协议。

PDO报文显示结果与自带线的相同。

使用 POWER-Z P240 多协议双向电源 为 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进行负载,可以看到PDO显示与 POWER-Z KM003C 一致,使用最高负载档位为 11V 3A,可以进行正常负载。

将小米自带线家族支持协议汇总,可以看出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充电宝支持市面上主流充电协议,如SCP/FCP、PD、PPS、Mi PPS等充电协议,该配置在同家族充电器中也处于主流水准。

产品拆解

充电头网通过拆解了解到,充电宝采用了两块力神聚合物锂电池,电芯通过了国家3C强制认证,并且配置创芯微CM1025-LAE锂电保护方案进行保护。PCBA模块采用双板设计,采用了芯海CPW3220 MCU搭配南芯科技SC8911同步升降压转换器方案实现自带线和接口双向快充。

伏达NU1705A高集成无线充电方案实现无线充功能。同时为无线充电以及电芯都配备热敏电阻进行温度监控,PCB板配备导热垫,壳体上贴散热铜箔帮助散热,电芯采用泡棉缓冲保护,做工可靠。

产品测试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一看这款移动电源的具体使用体验。充电头网会从充电兼容性测试、输入全程测试、输出效率测试等方面带大家全方位了解这款移动电源。

充电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环节可以清楚的得知移动电源的各个接口为各个设备的充电情况,充电头网会使用数十款设备搭配移动电源进行测试,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测试数据。

自带线

将 小米15Pro 接入移动电源自带线,实测功率为 8.48V 2.98A 25.28W。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设备多数握手9V或15V电压档位,电流在1-3A区间。

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每款手机的充电功率,充电功率最高的是两款 iPhone 16 机型,充电功率达到 29W左右,触发的是PD协议,其次是笔电、平板、掌机等机型,充电功率在28W左右,同样触发PD协议,剩余机型除小米系设备外均握手PD协议,功率在10-25W区间。

USB-C

将 小米15Pro 接入移动电源USB-C端口,实测功率为 8.49V 3.01A 25.56W。

再来看看USB-C端口的表现如何,可以看到所测设备握手电压情况与自带线相差不大。

可以看到柱状图中所测设备充电功率与自带线表现一致,除米系手机握手私有协议外,其余机型均握手PD协议,大部分能达到20W以及上的充电功率,最高可达29W,整体表现优秀。

设备支持介绍

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支持33W澎湃秒充,对于小米以及红米设备来说,大部分机型都能很好适配,也存在部分机型不兼容澎湃秒充的情况,充电头网对比也进行了相应的汇总。

先来看看小米数字系列的私有协议支持情况,小米数字系列中小米8系列及以下的机型不支持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仅支持QC或PD协议。对于小米9-15系列的机型都能适配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

再来看看红米K系列机型的私有协议支持情况,除较老旧机型外,例如K20系列,其余机型多数支持澎湃秒充(MI TurboCharge)。

米系机型测试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设备电压在8V左右,电流在3A左右。

充电功率最高的是 小米12(25.98W),其次是 小米15Pro(25.58W),从柱状图来看整体可分为25W、24W、22W 三个功率段,均能握手私有协议,但整体功率没有PD协议来的高。

多口输出测试

当用户拥有更多的智能设备需要同时充电时,这款充电宝的功率分配也是需要了解清晰,以便为终端设备进行更快速的充电。

双口输出时,自带线输出功率为 7.26W,USB-C输出功率为 7.31W。

在外出差时,难免遇到身上的多款数码设备需要补电的情况,下面就测试一下使用充电宝为 iPhone 16 Pro 、AirPods 4、Apple Watch SE 苹果三件套充电的功率分配情况,可以看到自带线充电功率为 1.25W,USB-C输出功率为 1.06W,同时无线充电可正常工作。

边充边放测试

边充边放,指的是把充电器给移动电源充电,然后移动电源的各个端口能否输出功率,这样出差即使带的是单口充,也可以充多个设备。

边充边放时,充电宝输入功率为 26.29W,输出功率为 20.17W。

同时在充电宝充电时,同样可以进行磁吸充电,将手机横置触发Standby模式,也是一个不错的桌面时钟。

充电全程测试

针对 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的充电全程测试,将使用 小米 120W 氮化镓充电器 为其充电,测试全程在25℃的恒温箱中进行,充电全程如下。

接通电源后握手9V电压,前11分钟功率稳定在25W左右,随后下降至17W左右,维持至2小时2分钟左右,功率开始缓慢下降并进入涓流模式,完全充满耗时2小时34分钟,整体充电曲线非常稳定。

绘制出折线图,可以看出 小米 120W 氮化镓充电器 为 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充电至50%耗时1小时5分钟,充至80%耗时1小时47分钟,充至100%耗时2小时34分钟。

输出效率

输出效率是衡量充电宝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充电宝在以不同的档位输出时的效率是不同的,输出效率越高,说明转化率越高,发热也就越小,此次还测试了这款充电宝在5V3A下的输出效率。

让移动电源以5V3A 15W的功率持续输出,最后于2小时12分钟结束;实际放出的电池能量约为32.29Wh,所以移动电源在以5V3A 15W的功率输出时的效率约为32.29/37=87.27%。

纹波测试

空载纹波

空载纹波测试中,纹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5V0A档位,纹波峰峰值为33.6mVp-p;纹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0A档位,纹波峰峰值为6.4mVp-p。

带载纹波

带载纹波测试中,纹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5V2A档位,纹波峰峰值为42.4mVp-p;纹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档位,纹波峰峰值为6.4mVp-p。

温度测试

移动电源是一种转换设备,充电过程中会有损耗,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所以移动电源会发热。小米 10000mAh 磁吸支架充电宝 最高支持 PD 30W 输出,将移动电源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以15V2A负载10分钟后采集移动电源表面的温度。

放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充电宝正面 ,最高温度为44.6℃,主要集中于USB端口。

再来看看背面温度,最高温度在 39.8℃左右,发热区域与正面一致。

充电头网总结

这款小米磁吸支架充电宝,凭借人性化设计直击用户出行痛点自带的 USB-C 线,出门无需额外携带充电线,同时还能化身提绳,随手拎取,机身保持小巧轻薄的设计,在实现磁吸无线充电时,不会与Deco冲突,握持手感自然舒适。

相较于系列前代产品,新增可收纳金属支架支持多角度调节,追剧、视频通话时无需手持,解放双手;LED 数显屏则清晰显示剩余电量,充电进度、剩余续航一目了然,让充电更有掌控感,性能方面,支持15W 磁吸无线充,贴合即充,实测为小米、苹果等机型完美适配;同时具备33W 有线快充,无论是米系手机、平板,还是苹果设备,都能快速补电,短时间内恢复充足电量,满足日常通勤、短途旅行等多场景的快充需求,真正做到 “便捷与速度兼得”。

来源:充电头网评测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