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高句丽听说大唐建立,军力强盛,就派使者来进贡。唐高祖李渊封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和新罗也跟着来朝贡,唐朝又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真平为乐浪郡王。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31
贞观十七年秋天,新罗国派使者来大唐求救,请求出兵讨伐高句丽。
高句丽位于大唐东北边,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当时半岛上主要有三个国家:北边是高句丽,南边是百济,百济东南是新罗。
高句丽最强,跟百济结盟,想一起瓜分新罗,还经常派兵侵犯大唐辽西一带。隋文帝和隋炀帝当年多次派兵征讨,都没能打赢。高句丽越来越嚣张。
后来高句丽听说大唐建立,军力强盛,就派使者来进贡。唐高祖李渊封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和新罗也跟着来朝贡,唐朝又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真平为乐浪郡王。
虽然三国都接受大唐的册封,但彼此之间还是打来打去。后来新罗王真平忧心忡忡而死,只留下一个女儿叫善德,被国人推举为王,勉强支撑局面。
就在这时,高句丽内部也出了大变故——东部酋长泉盖苏文(泉是姓,盖苏文是名)非常凶残霸道。高句丽王高建武和大臣们计划除掉他,不料盖苏文提前得知消息,竟然带兵杀进王宫,亲手杀了高建武,还将他分尸,并把参与计划的大臣全部杀光。之后他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王,自封“莫离支”(这个官职相当于大唐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独揽大权。他还跟百济和亲,联手再次攻打新罗。
新罗女王善德急得不行,赶紧派人向大唐求救。唐太宗派使者带着诏书去高句丽,命令他们停战。盖苏文直接拒绝了大唐的使臣。
太宗于是召集大臣开会,讨论出兵的事。褚遂良劝阻说:“如今中原安定,四方都臣服,陛下威望这么高,震动古今。现在远渡辽海去讨伐一个小国,如果能速战速决当然好,但万一失利,不仅损伤威望,还可能引发更多战事,后果难料啊!”
太宗说:“盖苏文弑君篡位,现在又违抗我的诏令,侵略邻国,怎么能不讨伐?”
这时李世勣接话说:“上次薛延陀入侵,陛下本来想发兵追击,却因为听了魏征的话错过了机会,不然薛延陀早就被灭光了。”
太宗点头说:“确实如此。这次我决定亲自出征,一定要扫平东夷!”于是命令将作大匠阎立德等人到洪、饶、江三州造四百艘船用来运军粮,又派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兵力,以及契丹、奚、靺鞨等部落的军队先攻打辽东,试探虚实。
不久,鸿胪寺上报说高句丽进贡了白银,褚遂良进谏说:“这就像是《春秋》里记载的郜鼎(比喻不义之财),陛下不该收。”
太宗于是召见高句丽使臣,当面质问:“你是不是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派来的?”使臣答是。
太宗大怒:“你们原本都是高建武的臣子,拿着俸禄做官。盖苏文弑君叛乱,你们不能报仇,反而替他跑来游说,欺瞒我大唐!你们自己说,有罪没罪?”
这番话说得使臣哑口无言。太宗下令把他关进大牢,随即下诏亲征。
褚遂良再次上书劝阻,说:“征高句丽只需派一两个猛将、几万精兵就够了,不必陛下亲自去。”太宗不听。
其他大臣也接连进谏,太宗一概不理。他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李大亮辅助,自己带着太子前往洛阳。
这时薛延陀派使者来进贡,太宗对他说:“回去告诉你们可汗,现在我们父子要东征高句丽,他如果想趁机入侵,就赶快来。”
使者回去报告真珠可汗,可汗吓坏了,赶紧又派使者来谢罪,还表示愿意发兵助战。太宗说:“我的兵力够了,不劳你们费心。你们可汗如果能诚心归顺大唐,我不会亏待他。”使者只好回去。
太宗查到前刺史郑元璹曾经随隋炀帝东征过,觉得他熟悉情况,就把他从老家召来行营,询问军事。
郑元璹说:“辽东路线远,粮草运输困难,高句丽人又擅长守城,不容易攻下,请陛下三思!”
太宗不高兴地说:“现在不是隋朝了,你看我怎么打败他们吧!”
郑元璹借口年老多病,告辞回去了。
太宗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峡的兵四万、长安洛阳的壮士三千、战船五百艘,从莱州出海直扑平壤。
又命太子詹事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六万以及兰、河二州的归降胡人,直攻辽东。
太宗亲自写诏书讨伐盖苏文,诏书中列出五大理由:以大击小、以顺讨逆、以治乘乱、以逸敌劳、以悦当怨,说得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各地勇士纷纷应征入伍,还献上各种攻城器械,多到数不清。
太宗正准备从洛阳出发,忽然京城送来急报,说副留守李大亮病逝,还呈上他的遗表,内容是劝阻东征。
太宗非常悲痛,追赠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但对遗表中劝谏的话,还是没听进去。
于是太宗亲自率军从洛阳出发,到了定州。下诏让太子监国,留在定州城,命太傅高士廉、詹事张行成、庶子高季辅,以及侍中刘洎、中书令马周一同处理政务。
这时尉迟敬德已经退休,却特地赶到行营劝太宗:“陛下亲自征辽东,太子又在定州,长安、洛阳腹地空虚,万一出事怎么办?何况高句丽只是个边远小国,哪用得着陛下亲自去?不如派一员大将带兵平定就是了。”
太宗说:“我已经留房玄龄守长安、萧瑀守洛阳,没问题。你如果还能打仗,就跟我东征吧。”敬德不好再反对,只好随驾同行。
太宗亲自佩戴弓箭,在马鞍后自己绑好雨衣,加快速度赶路,直抵幽州。随后给李世勣下令:表面上做出要从柳城出兵的假象,虚张声势,实际上暗中渡过辽水,直扑盖平城。
李世勣按计划行动,顺利到达盖平城下。高句丽兵毫无防备,突然听说唐军杀到,慌乱不堪。李世勣一鼓作气攻进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
不久张亮也率水军渡海,袭击卑沙城。该城靠海,地势险要,只有西门可以上去。右骁卫将军程名振和副总管王大度夜里从西门爬上去,杀了守军几十人,其余守军溃散。唐军进城抓了八千男女。
两路军队都到幽州报捷。太宗于是打算亲自前去督战。
中书侍郎岑文本负责军中粮草器械,计算调度,忙得日夜不停,累得精疲力尽,突然在幽州病逝。太宗亲自去看望,流泪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宪”,派士兵护送灵柩回老家安葬,然后继续东进。
途中接到李世勣军报,说已经包围辽东城,高句丽派四万人来救援,被江夏王李道宗击退。太宗放心前进,走到辽泽一带,前面有二百多里的沼泽地,士兵们用簸箕运土填沼泽,在最深的地方搭桥通过。全军过后,又把桥拆掉,以示决心。到了马首山,江夏王李道宗率众迎接,太宗慰劳他们。
第二天,太宗带几百骑兵到辽东城下,看见士兵背土填壕沟,也下马亲自背土石。随从官员们纷纷跟着干,填平了城壕。于是太宗和李世勣合兵,把城围了几十层,喊杀震天。
正好刮起南风,太宗命令精锐士兵爬上冲竿,放火烧城楼。将士们趁机登城,守军抵挡不住,只好撤退。李世勣带兵杀进城,斩首一万多人,俘虏四万人,改辽东城为辽州,接着进攻白岩城。
守城士兵箭石齐下,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脸上中箭,鲜血直流,太宗亲自替他吮吸伤口血,将士们更加感动振奋。
高句丽乌骨城主派一万多兵来救白岩,将军契苾何力率八百精锐骑兵冲入敌阵,被包围。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去救,敌兵拦阻,被万备一声大喝,如雷震一般,敌兵吓得纷纷后退。
薛万备杀进重围,见契苾何力腰部被长矛刺伤,就让他跟在后面,自己在前面开路,手持长枪左挑右刺,杀散敌兵,和何力一起回营。
何力虽然受伤,勇气不减,用布裹住腰,召集部下再次杀向敌军。太宗又派兵接应,杀死无数乌骨城士兵,追击几十里,斩首一千多级,直到天黑才收兵回营。
白岩城主孙代音听说援兵败退,自知无力抵抗,就派人请降。太宗在水边设帐,亲自受降,改白岩城为岩州,仍让孙代音当刺史。
契苾何力伤势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还找到了刺伤他的仇人高突勃,让何力亲手杀他报仇。
何力却上奏说:“高突勃当时是为他的主人效力,才冒死刺我,是忠勇的表现。我跟他并不认识,没有私仇,不该杀他。”太宗连连称赞,赦免了高突勃。
接着唐军进攻安市城。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句丽官名)高延寿和高惠真率十五万兵来救安市。太宗对将士们说:“延寿如果直接进军,依托城池险要,储备粮食,抢我们的牛马,拖垮我们,是上策。如果不行,把安市城的军民全部转移,趁夜撤退,也算中策。但如果自不量力,想跟我们硬拼,那就是下策了。我料定他必出下策,你们等着看吧,延寿肯定会被我们活捉!”
果然,不久探马来报,高延寿带兵来了,离安市城只有四十里。太宗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会这样!就怕他中途停留,不肯来送死,得想办法引他快点来才好歼灭。”于是叫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进帐,命他带一千突厥骑兵去诱敌,只许败不许胜。
阿史那社尔领命而去,走了三十多里,看见敌军气势汹汹地来了,就上前交锋,打了没几下就假装败退。高延寿笑着对高惠真说:“人人都说唐军强大,原来这么没用,真是有名无实啊!”于是下令大军前进,一直到安市城东南八里处,依山布阵。
太宗带着几百骑兵登高观察敌情,看见高句丽兵来了,就回大营,命令李世勣率一万五千步骑兵在西岭列阵,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从山北峡谷绕到敌后冲击,自己率四千步骑兵带着鼓角,收起旗帜,悄悄登上北山,并约定各军一起进攻,一听到鼓角声就全力出击。
各路军队陆续就位,只听北山鼓号。太宗到达北山后,看见李世勣军已在西岭列阵,与敌军对峙,眼看就要开战。忽然敌阵后方扬起尘土,知道长孙无忌军已经抄到敌后,就命令骑兵鸣鼓吹角,竖起大唐旗帜,各军呐喊进攻,一起冲向敌阵。
高延寿和高惠真仗着人多,还不慌不忙,准备分兵抵抗。突然有一位白袍将军大喊着冲入敌阵,手中方天戟舞得飞快,只见戟光不见人,一片白光中无数高句丽兵被刺倒。唐军纷纷跟进,高句丽兵东倒西歪,阵势大乱,不到一两个时辰就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战场。
太宗大喜,回营升帐,诸将都来报功,共斩首两万多级。清点完毕后,太宗问诸将:“我刚才看见一位白袍将军,带头冲阵,锐不可当,你们快去把他找来!”
诸将领命去查问,果然有一位英姿勃勃的英雄站出来承认,去见太宗。太宗问他姓名,他伏地自报家门。太宗嘉奖了几句,当场任命他为游击将军,赏赐金帛和骏马。
正所谓:试看战阵建功日,便是英雄遇主时。
想知道这人是谁?请看下回分解。
来源:深度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