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教授刘国耀,在心中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作出自己的工控系统,不再受制于人?”他和妻子胡歙眉等几位东大教师,带着10万元,租了江宁开发区胜太大队二楼的小办公室,开始搞生产、做研发,这就是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爱是相互扶持,亦是共同成长
在江宁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
我们总能看到将青春、爱情、事业
安放在一起的创业“夫妻档”
他们既是生活的同路人
更是创业路上的好伙伴
在七夕这个特别的日子
我们将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造”争气
相识、相恋、结婚、下海,一路走来,他们越挫越勇。
1993年,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教授刘国耀,在心中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作出自己的工控系统,不再受制于人?”他和妻子胡歙眉等几位东大教师,带着10万元,租了江宁开发区胜太大队二楼的小办公室,开始搞生产、做研发,这就是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形态。
在校园相识、相恋、结婚,再共同下海创业,一路走来,刘国耀、胡歙眉夫妇默契十足。
“作为夫妻,我们比普通合伙人多了份信任,共同面对遇到的问题;作为搭档,又比普通夫妻多了份责任,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不断奋斗。”
创业初期,刘国耀带领团队连轴转攻克技术难关,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儿,而胡歙眉负责跑市场,经常都是靠着两条腿走路或者去挤公交,“脚上磨出了血泡,忍着疼,见了用户还得保持微笑。”胡歙眉回忆道。
艰辛的创业之路让夫妻二人越挫越勇。在他们的带领下,科远每年都坚持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科研,并牵头搭建多个重大研发平台,企业也逐步发展为全方位智慧产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涵盖智慧工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
“把握时代机遇,勇攀科技高峰,我们民企要为‘中国造’争口气。”刘国耀坚定地表示。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跨国伉俪”带领江宁科技企业上市
“中西合璧”展现文化交融”。
本月初,江宁开发区企业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这家服务全球音频市场的企业成为江宁第50家上市公司。而企业的“掌舵人”正是一对60后跨国夫妻。
一头短发,戴着眼镜,轻声慢语,温柔知性的王斌却又有着不输男子的干练果断。1989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王斌选择了技术产品外贸这条全新赛道。经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王斌积攒了丰富的外贸经验和产业资源。一次偶然机会下,她接触到了音频行业,决定创立实体企业做高端音响产品。
来自“音响王国”丹麦的柯海力,曾在多家国际知名音响品牌公司工作。在王斌创办汉桑的第3年,柯海力辞去了原公司产品开发总监职务,加入汉桑,选择与妻子王斌共同创业。两年后,他们联手创办了汉桑科技的前身汉桑(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是人生伴侣,也是事业搭档,王斌与柯海力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开创未来。
王斌懂外贸,也熟悉公司内部各职能和管理;柯海力则更理解欧美客户的品牌文化、设计理念和产品研发。公司先从功放、数字光盘播放器和家庭影院解码器等传统高性能音频做起,随后切入音频流媒体模组、无线Hi-Fi 音箱、家庭定制安装系统、儿童智能音箱、AIoT智能终端和智慧音频系统,产品服务于全球70%以上的高端音频品牌客户。在“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中,这对跨国夫妻带领汉桑科技一路在高速增长通道上驰骋。
“梨夫妻”的“梨”想生活
执“梨”之手与“梨”偕老。
夏秋之际,正是梨农丰收的季节。在湖熟街道周岗社区北干沟南,一户人家掩映在百亩梨园中,别有一番韵味。梨园的主人是一对“80后”夫妻,经过近10年深耕,这对“梨夫妻”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这里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2015年,崔艳波辞去了当时在连云港的工作,在导师的推荐下,来到湖熟街道,一头扎进了梨园里。
对于崔艳波的这个决定,妻子王莉当时虽有些不理解,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辞职,跟着他,来到农村,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她以前很白的,自从跟着我来到这里,黑了很多。”说起王莉,崔艳波有些心疼,可王莉却不以为然,打趣地说:“你不懂,这叫小麦色,好多人还专门晒成这种颜色呢。”
从此,夫妻俩在梨园里各自忙碌着: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崔艳波负责应对病虫害防治、梨树修剪芽;王莉则在梨树下做文章,养了近千只鸡,梨树下还种了些时令蔬菜,每年靠这些又能增收三万元。
育梨养鸡种菜,生活自由,收入不错,这是很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就想种出更多健康、美味、安全的梨子,让更多的人尝到,同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种植”。崔艳波说,他始终相信,农业、农村未来一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区
这样的创业夫妻还有很多
他们是夫妻
也是并肩创业的合伙人
他们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关键时刻
共同体味彼此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子循环往复,但爱历久弥新
今日七夕
祝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来源:江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