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课堂丨高三复习如何调节心理状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8:30 3

摘要:八月末的傍晚,夕阳给书桌镀上暖橙,林晓(化名)盯着数学错题本,笔尖悬了三分钟没落下。窗外传来学弟学妹的打闹声,她猛地合上书,长叹一声——这已是当天第三次“学不进去”。

八月末的傍晚,夕阳给书桌镀上暖橙,林晓(化名)盯着数学错题本,笔尖悬了三分钟没落下。窗外传来学弟学妹的打闹声,她猛地合上书,长叹一声——这已是当天第三次“学不进去”。

作为准高三生,迷茫像雾一样缠着她。床头“目标XX大学”的便签格外醒目,可一坐到书桌前,眼皮就重得抬不起来。前一晚熬到凌晨刷物理题,今早上课昏昏沉沉,电磁感应定律全成了耳旁风。课间同桌炫耀刷完一整本真题集,林晓攥着只写几页的练习册,忍不住怀疑:“拼尽全力就能考上目标大学吗?考上了又能怎样?”

这种迷茫,藏在不少准高三生的心里。我们总觉得高三生该是“头悬梁、锥刺股”的热血模样,却忘了十七八岁的年纪,本就容易在期待与焦虑间徘徊。今天,茉莉姐姐就跟着林晓的脚步,拆解高三迷茫的四层谜题,帮你在迷雾中踩出属于自己的路。

学不进去、一学就困:不是懒,是身体在求救

周末清晨,林晓七点定闹钟补数学,可翻开课本,熬夜的疲惫瞬间涌来,脑袋像塞了棉花,例题看两遍都不懂。她气得扔笔时,妈妈端着早餐轻声说:“先睡半小时吧,你上周每天只睡六小时,身体扛不住。”

茉莉姐姐想说:“学不进去”从不是“懒”,而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很多高三生陷入“时间=效率”的误区,以为熬得越晚、坐得越久就是努力。可当睡眠不足、压力过载,大脑会启动“保护模式”,用“发困”“走神”提醒你该休息了。

茉莉姐姐建议:每天留20分钟放松身体,可以选择跑两圈、拉伸一下或晒晒太阳。林晓调整作息后,晚上11点半准时睡,早上跳绳10分钟,原本两小时的作业,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准确率还高了不少。与身体和解,才是对抗迷茫的第一步——你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坚持”,而非“透支式努力”。

“努力也未必成功”:别被结果焦虑困住

八月的第一次月考,林晓排名没升反降。她盯着成绩单红了眼,明明这月更认真,额外整理错题,怎么会这样?“是不是再努力也考不上目标大学?”那晚,她的日记本写满自我怀疑。

茉莉姐姐想说:高三像跑马拉松,不是每一公里都能看见终点,也不是每步都比前步快。我以前留下的高三错题本同样贴满便利贴,有的写“这题错三次”,有的画笑脸“终于懂了”。其实我当年也不是每次努力都有回报,你现在做的错题、背的单词,或许不会立刻体现在排名上,但会像小石子一样,慢慢铺成通往目标的路。

林晓突然想起小学学骑车,摔十几次才学会,原来每一次摔倒都是在找平衡。高三的努力亦是如此:不是“努力就必然成功”,而是“不努力就永远没机会靠近想要的生活”。

茉莉姐姐建议:从现在开始,每天写一件“做到的小事”:比如背完30个单词、搞懂三角函数题、上课没走神等等。林晓坚持一个月后翻看便签,才发现自己已走了这么远。对抗结果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好眼前每一步,而非盯着遥不可及的终点。

“别人都比我努力”:别掉进比较陷阱

林晓的同桌是学霸,每天早到半小时背单词,放学还留在教室刷题;好朋友报线上冲刺班,朋友圈全是“今日学习8小时”的打卡;妈妈买菜都能带回邻居家孩子模考进步50名的消息。

这些声音像小锤子敲着她的神经。她模仿同桌早起背单词,却因睡眠不足上课走神;跟风报线上班,因节奏太快跟不上导致更焦虑。直到看见同桌课间偷偷抹眼泪,才知道学霸也会为解不出物理题而崩溃;好朋友私下说,“学习8小时”里有两小时在摸鱼,只是怕被落下才打卡。

茉莉姐姐想说:社会环境营造的“必须比别人努力”的氛围,其实是个“比较陷阱”。每个人节奏不同:林晓晚上做题效率高,同桌早上记忆力好。后来林晓按自己的习惯制定计划:早上背文科、下午做理科、晚上整理错题,虽“学习时长”不如人,效率却高了很多。

高三不是“比谁更努力”的比赛,而是“找自己节奏”的修行。不用和别人比速度,只需和昨天的自己比:多懂一个知识点、少走神十分钟,都是胜利。

“考上大学又怎样”:找到目标,才有力气前行

林晓妈妈说:“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好工作,不用像我们这么辛苦。”可她更迷茫:“努力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别人的期待?”直到学校“职业体验日”,林晓跟着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友去污水处理厂,看校友用知识把浑浊污水变清澈,突然想起小时候总在小区捡垃圾,想让环境变好。那晚,她把目标从“考上XX大学”,改成“考上XX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用知识保护身边环境”。

目标具体后,林晓的迷茫少了很多。以前背化学方程式觉得枯燥,现在想到能用来处理污水就有动力;以前怕做错题,现在觉得每道错题都是在为未来专业打基础。

茉莉姐姐想说:“考上大学又怎样”的迷茫,本质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三不只是为考大学,更是为找到热爱的事,为未来争取选择的权利——选喜欢的专业、想过的生活、想成为的人。你现在的努力,不只是为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为未来有底气做真正热爱的事。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