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常用6大套路?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忽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8:14 1

摘要:部分高校会将冷门专业(如农学、护理、海洋类、材料类、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单独设立一个招生代码或专业组,使其不参与学校主代码的投档线排名。

1、什么是分代码?

部分高校会将冷门专业(如农学、护理、海洋类、材料类、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单独设立一个招生代码或专业组,使其不参与学校主代码的投档线排名。

这样一来,学校的主投档线便得以保持较高水平。

2、这些专业毕业证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但问题在于,这些专业往往就业前景、社会认可度或考生兴趣较低。学校如何吸引学生报考呢?答案常是——“转专业”宣传。

很多高校的招生老师经常宣传“先进校再转专业”,并请来“成功学长”现身说法,强调“低位次进、高位次转”的“划算”。但现实是:

转出有限制,转入有考核:即使转出无限制,转入专业也要通过严格考核,成功率往往很低;

转专业与高考成绩挂钩:部分专业要求高考分数达到该专业当年录取线才有资格转;

降级转很常见:即便转成功,很可能要降级多读一年;

影响后续发展:转专业成功后,可能对保研、评奖评优造成不利影响。

转专业对于高校来说没有影响,但对考生来说只有0%或100%,没有中间值。志愿填报时应尽量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专业,不要寄希望于进校后再转。

大类招生

为了吸引高分考生,一些招生组会私下与考生签订“保专业”协议(如“三保一”“六保一”)。但这类协议:

无法律效力:招生录取受省级考试院监督,按分数优先规则投档,签约无法改变规则;

录取动态变化:投档前无人知晓具体专业分数,所谓“签约”实为心理战术;

可能仍是大类招生:即使进入承诺专业,也可能只是大类,后续仍需按绩点排名分流,竞争压力大。

一旦发生纠纷,招生组往往矢口否认。教育部明令禁止此类行为,但考生投诉无门。

部分高校为抢生源,提供数万元新生奖学金吸引考生报考。但这同样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需注意:

奖学金通常与高分考生绑定;

进校后仍可能面临大类分流,未必能进入心仪专业。

警惕这些关键词:智能、智慧、未来、新工科、卓越、精英、先进等;

比如

智能制造 → 机械工程

智能建造 → 土木工程

先进装备 → 机械/工业设计

智能感知 → 仪器仪表

先进低碳材料 → 皮革制造(俗称“爱马仕班”)

新工科试验班/碳中和试验班 → 多是传统专业组合

大类招生(或称“巨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

考生填报志愿时,只需选择专业大类名称,如“工科试验班”、“社会科学类”等,而无需确定具体专业。

被大类录取的学生,在本科前一年或两年内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待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个人兴趣和专长,在大类包含的专业中选择具体方向。

例如,某校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统一归为“植物生产类”,学生入学后再分流到具体专业。

这种一定要提前去了解专业的分流政策,不然就是辛苦三年,再辛苦一年,结果还是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来源:张老师聊升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