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秦老三曾经对我说过,'洪娃,做人要有良心,不能忘本。'那时候我还小,不明白什么是良心,什么是忘本。直到那个雨夜,当我推开门,看见继父孤零零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浑身湿透,眼神空洞,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01
我的爷爷洪福贵,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别人家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时,他已经靠做小生意攒下了不少家底。
"洪家的驴车走遍十八村,不是亲戚就是本家人。"这是当时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
爷爷做生意有一套自己的法则:诚信为本,薄利多销。他经常对着自家的账本喃喃自语:"赚钱不难,难的是让人记住你的好。"
我父亲洪大强是爷爷的独子,从小就没尝过苦头。爷爷对他抱有厚望,希望他能接手家业,将来做得更大更强。可惜父亲天性散漫,对读书没兴趣,对生意更是提不起精神,整日跟着村里的几个游手好闲的后生鬼混。
"大强,你都二十五了,该成家立业了。"爷爷看着父亲,眼中满是失望。
"急什么,这不是有您嘛。"父亲叼着烟,漫不经心地回答。
"我能管你到几时?"爷爷叹了口气,"你这样下去,以后洪家的产业怎么办?"
父亲撇撇嘴:"卖了分钱呗,我又不稀罕。"
爷爷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混账东西!"
就这样,爷爷逐渐将希望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了尚未出世的孙辈身上。在他看来,既然儿子已经无可救药,那么就要为孙子选一个好媳妇,一个能生出聪明孩子并好好教育他们的女人。
"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这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天,父亲兴冲冲地回家,说是看上了村东头李家的闺女李翠花。
"那个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丫头?"爷爷皱起眉头,"不行,那姑娘虽然长得标致,但是眼高手低,嫁过来只会败家。"
父亲不服气:"您还没见过人家呢,怎么就知道会败家?"
"我做生意这么多年,看人还能看走眼?"爷爷拍了拍桌子,"不行就是不行!"
父亲摔门而去,一连几天没回家。
后来,爷爷看中了村西头张家的闺女张小惠。张小惠不仅长相清秀,还勤劳善良,最重要的是,她读过书,能识文断字。在爷爷看来,这样的媳妇才能教出好孩子。
可当爷爷登门提亲时,却被张家断然拒绝。
"洪老哥,不是我张国强不给你面子,"张叔苦笑着说,"实在是你家大强那德行,我不放心把闺女交给他。"
爷爷红着脸,无言以对。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儿子的为人。
"再说了,"张叔压低声音,"我闺女心里已经有人了,是咱村秦家的老二秦大海。"
爷爷垂头丧气地回家,这件事就此搁置。但命运总是会开出意想不到的玩笑。
02
春天刚过,张婶就病倒了。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寒,谁知道拖了半个月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张叔带着张婶去县城医院一检查,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肺部有阴影,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费加药费,至少要三千元。"医生的话让张叔如坠冰窟。
那个年代,三千元几乎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十年的积蓄。张叔四处借钱,七拼八凑也只凑了一千五百元。
就在张叔走投无路之际,爷爷找上门来。
"张兄,我听说嫂子病了,需要钱治病。"爷爷坐在张家的堂屋里,捧着茶杯,缓缓地说。
张叔叹了口气:"是啊,实在是天灾人祸,来得猝不及防。"
"我这里有一千五百元,正好可以凑足医药费。"爷爷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张叔眼前一亮,急忙起身道谢:"洪老哥,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等我..."
爷爷摆摆手,打断了张叔的话:"我不要你还钱,我只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把小惠嫁给我儿子。"爷爷直视着张叔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
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最终,张小惠自己做出了决定。为了救母亲,她同意嫁给洪大强。秦大海得知消息后,怒气冲冲地找到张家,却被张小惠亲自劝走。
"大海,我妈的命比我的幸福重要。你若是真心爱我,就成全我这一次。"张小惠流着泪说。
婚礼很简单,没有喜庆的气氛。张小惠穿着红色的嫁衣,脸上却没有新娘应有的喜悦。她嫁给了洪大强,成为了我的母亲。
婚后三年内,母亲生下了我和哥哥洪明亮。爷爷对我们寄予厚望,特别是对我这个小孙子。他常抱着我,教我认字,讲故事给我听。
"明娃,爷爷老了,以后洪家就靠你和你哥哥了。"爷爷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
我六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失去了爷爷的约束,父亲彻底放飞自我,开始沾染上赌博恶习。他经常向母亲要钱,每次母亲拒绝,他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对我们兄弟动手。
"给我钱!家里的钱凭什么你说了算!"父亲醉醺醺地吼道。
"大强,孩子还小,需要钱读书。这些钱是你爹留下的,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母亲怯怯地说。
"放屁!那是我爹的钱,现在我爹死了,这钱就是我的!"父亲一把推开母亲,直奔柜子。
母亲拦在前面:"大强,你清醒一点,为了孩子..."
"滚开!"父亲一巴掌扇在母亲脸上。
我和哥哥吓得躲在角落里啜泣。母亲捂着脸,眼泪顺着指缝流下来。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上演。终于有一天,母亲下定决心,提出了离婚。
"离就离,反正你也不是我自愿娶的!"父亲满不在乎地说,"不过孩子归我。"
"不!孩子必须跟我走!"母亲坚决地说。
经过一番争执,父亲最终同意离婚并让母亲带走我们。他只要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对我们兄弟并不在意。
就这样,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回到了张家老屋。张婶的病经过治疗已经好了许多,但张叔在前年冬天干活时不慎摔断了腿,落下了残疾,家里的日子越发艰难。
03
我们搬回张家不久,秦大海就开始频繁出入我外公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却始终未婚。村里人都知道,他一直在等张小惠。
秦大海是村里有名的木匠,手艺好,为人也实诚。每次来,他都会带些自己做的小木玩具给我和哥哥,还会帮着修理家里破损的家具。
"小惠,这些年你受苦了。"一天傍晚,秦大海坐在院子里,轻声对母亲说。
母亲摇摇头:"大海,我有两个孩子,你..."
"我知道,"秦大海打断她,"孩子是无辜的,我不会嫌弃他们。"
"可是村里人会说闲话..."
"让他们说去吧,我只在乎你和孩子。"
起初,我和哥哥对秦大海充满警惕。毕竟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父亲的形象是粗暴而可怕的。但秦大海用他的行动慢慢赢得了我们的信任。
他会在农忙时帮母亲干活,会在我们放学后接我们回家,会在我们生病时彻夜守候。他带我们去集市上买糖葫芦,带我们去县城看电影,教我们做木工。渐渐地,我们开始亲近他,喜欢他。
"明亮,明娃,叫一声爸爸好不好?"有一次,秦大海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和哥哥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喊道:"爸爸!"
秦大海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将我们搂入怀中。
就这样,母亲和秦大海正式在一起了,我们有了新的家庭。尽管没有领结婚证(因为当时政策限制,离婚后很快再婚需要缴纳高额罚款),但在村里人眼中,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
继父不仅是个好木匠,还有经商头脑。他发现县城里的馒头店生意火爆,就和母亲商量,用积蓄在村口开了一家馒头店。
继父负责和面、蒸馒头,母亲负责销售。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馒头店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不仅村里人喜欢来买,就连附近村子的人都慕名而来。
"秦家的馒头又香又软,吃了还想吃!"这是顾客们的一致评价。
生意好了,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三年后,我们盖起了新房,还添置了新家具。
"大海,要不我们也生个孩子吧?"一天晚上,母亲小声对继父说。
继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我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还要啥孩子?明亮、明娃就是我的儿子,我要把他们培养成才。"
哥哥洪明亮初中毕业后,不愿继续读书,继父就教他学做馒头。我则在继父和母亲的支持下,努力读书,还参了军。
"明娃,读书是最重要的。"继父经常对我说,"我和你妈没文化,受了不少苦。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每次放假回家,继父都会亲自去车站接我,然后一路上打听我在部队的情况,眼里满是骄傲。
"我儿子是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他总是这样向邻居们炫耀。
04
我二十岁那年,通过部队推荐,考上了名牌大学。全村人都为我高兴,唯独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多年的劳累让她积劳成疾,最终不幸离世。
母亲去世后,继父一个人撑着馒头店,但心思已不在生意上。哥哥洪明亮早已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继父就搬去和哥哥一家住,帮忙照看孙子。
我在外地求学,后来留在了城市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去看看。每次回去,继父都笑呵呵的,说一切都好,让我放心。
然而就在我研究生毕业那年,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切。哥哥的大儿子生了重病,需要一种特殊的草药。继父听说山里有这种药,就一个人上山去采。不料途中失足跌落山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只能坐轮椅。
从此,继父成了哥哥家的负担。哥哥的妻子李芳从来不掩饰对继父的嫌弃,经常在背后说怪话。
"当初他把馒头店都给了明亮,现在又成了废人,还要我们伺候!"
哥哥虽然不像妻子那样明显表现出厌恶,但也渐渐开始对继父冷淡。继父年纪大了,有时候控制不住小便,尿湿了衣服和轮椅。
"爸,你怎么搞的?又尿裤子了?这味道熏死人了!"哥哥皱着眉头抱怨。
"对...对不起,明亮,我..."继父羞愧地低下头。
"算了,我来收拾吧。"哥哥不耐烦地说。
一旁的嫂子冷笑一声:"就知道给我们添麻烦!"
继父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随即又恢复平静。
每次我回家探望,继父都会装作一切正常的样子,但我能从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和黯淡的眼神中看出问题。当我询问哥哥时,他总是避重就轻,说一切都好。
"爸爸年纪大了,难免有些不方便,但我们照顾得很好,你放心。"哥哥拍着胸脯保证。
我半信半疑,但由于工作忙碌,也无暇多留。
就这样过了三年,一个雨夜,我接到了村里王大爷的电话。
"明娃啊,你得回来看看。你爸被你哥赶出家门了,现在在村口老槐树下..."
我的心猛地一沉,顾不得请假,连夜驱车赶回村里。雨下得很大,我的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
终于,在昏暗的路灯下,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继父孤零零地坐在轮椅上,蜷缩在老槐树下,浑身湿透,瑟瑟发抖。
"爸!"我跑过去,脱下外套披在他身上。
继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明娃,你...你怎么来了?"
"王大爷给我打电话了。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继父摇摇头:"没什么,可能是我太麻烦他们了..."
我推着继父来到村里唯一的小旅馆,要了一间房,帮他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
第二天一早,我直奔哥哥家。
"哥,你怎么能把爸赶出去?"我一进门就质问道。
哥哥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尴尬的笑容:"明娃,你听谁胡说的?我们没有赶爸走,是他自己要出去住的。"
"少废话!"我怒不可遏,"爸都瘫痪了,怎么可能自己要出去住?我昨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找到他,浑身湿透,像个乞丐一样!"
"这..."哥哥支支吾吾。
嫂子从里屋走出来,冷笑一声:"有什么好装的?就是我把他赶出去的,怎么了?他一把年纪了,还尿裤子,臭得我们都没法住了!再说了,他又不是我们亲爹,凭什么我们要伺候他一辈子?"
"李芳!"哥哥低声喝止妻子。
"我说的有错吗?当初是他自己说把馒头店给明亮的,现在馒头店是我们家的,凭什么还要我们养他?"嫂子理直气壮地说。
我气得浑身发抖:"馒头店是爸一手创办的,他把店给了哥哥,是因为信任哥哥能照顾好他的晚年!他把我们当亲生儿子一样养大,现在他老了,病了,你们就这样对他?"
"养大怎么了?谁让他娶了你妈?那是他自愿的!"嫂子尖声说道。
"够了!"我猛地拍桌,"从今天起,我和你们断绝关系!洪明亮,你还有没有良心?"
哥哥被我吼得一愣,随即又露出不屑的表情:"断就断,你算老几?一个大头兵转业回来,在城里当个小职员就了不起了?没有我们,你早就饿死了!"
"是吗?"我冷冷一笑,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扔在桌上,"睁大你的狗眼看看!"
哥哥拿起名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县...县长?"
"没错,我已经是弘阳县的县长了。我不但不会饿死,还能让你们好好尝尝背信弃义的滋味!"
哥哥霎时像霜打的茄子,瘫坐在椅子上。嫂子也傻了眼,结结巴巴地说:"明...明娃,我们..."
"不用说了!我会把爸接走,以后你们的事,与我再无关系!"说完,我转身离去。
我来到旅馆,继父正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发呆。
"爸,我们走吧,去城里住。我在那边有房子,宽敞明亮,还有电梯,您坐轮椅也方便。"我柔声说。
继父摇摇头:"不了,明娃。我在这村里住了一辈子,走不开。"
"那您还想回哥哥家?"
"不,不回去了。"继父苦笑一下,"我知道我给他们添麻烦了。"
"爸,您别这么说。哥哥他们忘恩负义,不配做您的儿子!"
"明娃,不要这么说你哥哥。他也不容易..."
我跪在继父面前,握住他的手:"爸,您跟我走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我媳妇小林是护士,她知道怎么照顾您这种情况。我保证,您会过得比在哥哥家好得多。"
继父看着我,眼中含着泪水,终于点了点头。
05
就这样,我带着继父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来到了城市。我的妻子林小雪果然很会照顾人,把继父伺候得很好。继父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哥哥知道我的身份后,多次登门道歉,希望能重归于好。但我始终没有原谅他。然而继父却一直劝我:
"明娃,原谅你哥哥吧。他也是被你嫂子挑唆的。咱们是一家人啊。"
我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但伤痕却难以愈合。我答应继父会考虑,但至今仍未踏入哥哥的家门一步。
九、结语:黄土高原上的爱与救赎
黄土高原上的日子依旧艰难而又充满希望。我的家族经历了从富裕到衰落,又在继父的付出下重获新生。在这片黄土地上,我见证了人性的丑陋与高尚,经历了背叛与救赎。
如今,继父在我家安享晚年,每天都会坐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发呆。我知道,他思念的是那片黄土地,思念的是我们共同的过去。
秦大海,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男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只是默默地付出,用实际行动撑起了一个破碎家庭的天空。
而我,一个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孩子,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在雨中等待的身影,不会忘记那句"明娃,好好读书"的叮嘱。
黄土高原教会了我坚韧,继父教会了我担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爱与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无论命运如何坎坷,都要坚守这份温暖。
正如继父常说的那样:"做人要有良心,不能忘本。"这或许就是黄土高原上最朴素却最珍贵的生活哲学。
来源:一遍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