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不摸鱼、不甩锅,项目卡壳时他冲在前,数据出错时他连夜补,可突然某天,就被调去了边缘岗位,连核心会议都进不去。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不摸鱼、不甩锅,项目卡壳时他冲在前,数据出错时他连夜补,可突然某天,就被调去了边缘岗位,连核心会议都进不去。
上周我见了老周,他攥着刚打印的调岗通知,苦笑说:“领导说后勤缺个懂业务的,让我去‘支援’。”可谁都知道,他手里那个快收尾的重点项目,转头就分给了刚入职半年的新人,就因为上次总经理视察,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指出了部门经理方案里的漏洞。
你看,职场里最容易被领导“盯上”的,从来不是“不行”的人,而是能力够硬,却总忘了给领导留“台阶”的人。
1
抢话事权:你说对了,却输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时刻?开会时领导刚开个头,你就忍不住插话:“领导,这思路有问题,得这么改……”
我早年带团队时,有个下属小吴就是这样。每次讨论方案,他总第一个跳出来:“您这想法落地难,我之前做过,得按我的来!”有次领导没忍住怼他:“那这个部门让你当?”后来小吴的核心工作被一点点剥走,最后主动辞了职。
其实这不是“对错”的事,是“角色”的事。就像你带娃,孩子总跟你说“你这方法不对”,你心里也会堵得慌,领导的角色里,藏着“我是决策者”的期待。你抢着替他定主意,不是能力强,是让他觉得“我这个领导,没存在感”。
职场的“对”,从不是“真理站哪边”,而是“体面留哪边”。
2
炫能力:你越亮,他越慌
前公司有个技术大牛小王,代码写得比谁都快,客户指定要他对接。可他总挂在嘴边的话是:“这项目离了我,根本做不下去。”有次领导让他带新人,他直接当着团队说:“他们水平太差,教了也白教。”
结果呢?不到三个月,小王被调去维护旧系统,手里的新项目全没了。领导找他谈话时说:“团队要平衡发展。”但大家都懂,小王的光芒,照得领导没了底气。
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叫“能力威胁效应”,说白了就是:很多领导心里门儿清自己哪块不行,你越厉害,越像在他跟前举了面镜子,照得他没面子,他能不防着你吗?
你以为能力是“免死金牌”,却忘了:
领导要的不是“比他强”的下属,是“帮他变强”的下属。
能力是你的铠甲,但不懂收尖,铠甲就会变成扎向领导的刀。
3
戳面子:你揭了错,断了路
上个月部门聚餐,新人小李喝多了,拍着领导的肩膀说:“哥,上次你算错那个成本数,还是我偷偷改的,不然项目早黄了!”领导当时笑着打哈哈,可转天就把小李的对接客户,全分给了别人。
别觉得领导小气,“面子”对他来说,是“权威的保护膜”。你当众揭他的小失误,哪怕是好心,也像在告诉他的下属:“你们领导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以后他再安排工作,谁还会服?
就像你开奶茶店,店员当着顾客说“老板刚才算错账了,是我改的”,你下次还敢让他管收银吗?不是不接受批评,是不接受“让你下不来台”的批评。
给领导留面子,不是讨好,是给你的本事,留条能走的路。
4
3个实操招,避开“被除”坑
你可能会问:难道要故意装平庸?当然不是!我见过太多人把“懂分寸”和“没骨气”混为一谈,其实这3个招,既不委屈本事,又能避坑:
第一,提意见用“补充法”。别直接说“你错了”,比如领导说“下周搞线下活动”,你换成“领导,线下能拉近距离,要是再搭个线上直播,让没时间来的客户也能参与,是不是覆盖更广?”,既说清想法,又给足台阶。
第二,露能力看“场合”。总经理来视察,多提“在领导指导下,我们突破了XX难点”;只有领导单独找你要方案时,再把“怎么落地、有哪些风险”全说透——主场让给领导,私下尽显本事。
第三,给领导“掌控感”。项目到关键节点时,主动找他:“领导,现在到了选供应商的环节,我筛选了3家,各有优劣,您看重点看哪块?”哪怕你早定了倾向,也让他做“最后拍板的人”,他有安全感,才会放心用你。
写在最后的话:
有人拿着年度优秀员工证书,却被调去管仓库;也有人把项目从0做到1,最后连庆功会都没被通知,不是他们做得不好,是他们忘了:
职场里的“本事”,得裹着“分寸”的糖衣,才有人愿意接。
你不用学讨好,不用学送礼,更不用故意藏着本事。
真正的聪明,是带着能力走稳路:
既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也不让别人的格局,挡住你的未来。
如果你也经历过“做得好却不被待见”的委屈,或者身边有朋友正因为“太能干”被针对,点个赞,把这篇文章转给他!
咱们要的不是委曲求全,是让本事不被辜负,让努力能有回响。
来源:寒山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