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收回家,返程时偶遇邻居姐姐,她红了脸:我这块地等你来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6:43 3

摘要:“工作要紧,不能总在家里待着。”父亲虽然这样说,但眼中也有不舍。

秋风吹过金黄的稻田,我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

但她却迟迟开不了口,显得很紧张。

夕阳的最后一抹光辉照在她的脸上,把她的脸映得更红了。

“小明,我...”

她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看着我,

“我还有块地......”

停顿了一下,她的脸更红了,声音轻得像羽毛:

“这块地,我一直等着你来收......”

01

十月的风带着稻香,吹过我离开多年的故乡。

火车在小站停靠,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走下车厢。

站台上没有几个人,显得格外冷清。

三年没回来了,连这个小站都变了模样。

新刷的白漆墙面,整齐的候车座椅,比以前干净了不少。

但那种熟悉的感觉还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香的味道。

走在通往村庄的小路上,两旁是金黄的稻田。

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声音就像是故乡在对我轻声呼唤。

路边的野菊花开得正艳,黄的、白的,星星点点。

偶尔有几只麻雀从稻田里飞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又落下。

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我从未离开过。

村口的那棵老槐树还在那里,枝繁叶茂。

树下坐着几个老人,看到我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不是王家的小明吗?回来了?”

“长高了,也壮实了,在城里混得不错吧?”

我一一和他们打招呼,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朴实而温暖。

家里的老屋还是那样,只是屋顶的瓦片更旧了些。

院子里晒着一些玉米,金黄的颗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回来了?”母亲从厨房探出头,脸上满是惊喜。

她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出来,上下打量着我。

“瘦了,城里的饭不好吃吧?”

“没有,就是工作忙,没时间好好吃饭。”

“嗯,回来帮你们收稻子。”我放下行李,走向久违的家。

母亲的眼中闪着泪光,伸手摸了摸我的脸。

“好,好,回来就好。”

父亲从田里回来,满身泥土,但看到我时眼中闪着光。

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走过来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正好,明天开始收割,多个帮手。”

“家里的稻子长得怎么样?”我问道。

“今年收成不错,就是人手不够。”父亲指着远处的稻田。

“隔壁老李家请了好几个人来帮忙,咱家就我们几个。”

“没事,我回来了,咱们慢慢收。”

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还是自己家的孩子好。”

晚饭时,母亲做了一桌子菜,都是我爱吃的。

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还有小时候最爱喝的鸡蛋汤。

“多吃点,城里的菜没有家里的好吃。”母亲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

饭桌上,母亲絮叨着村里的变化。

“村东头的老张家盖了新房子,三层小楼,可气派了。”

“村西头的小李结婚了,娶了镇上的姑娘。”

“还有啊,咱们隔壁的小芸还没结婚呢,一个人过日子。”

小芸,我想起了那个比我大两岁的邻居姐姐。

“小芸?就是隔壁王叔家的女儿?”

“对啊,都快三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家。”

“她人挺好的,就是性子有些内向。”父亲也插话道。

“内向怎么了,内向的姑娘才持家呢。”母亲说道。

我点点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小芸确实比较安静,但对人很好。

那时候她总是很照顾我,教我捉蝴蝶,教我编草环。

有一次我掉进水沟里,还是她把我救上来的。

“她现在在做什么?”我随口问道。

“在家种地呗,还能做什么。”母亲叹了口气。

“王叔王婶去年都去世了,就剩她一个人。”

“一个女孩子家,种那么多地,也不容易。”

我听了心中有些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选择走出去,有些人选择留下来。

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各自的不容易。

夜里躺在熟悉的床上,听着外面的虫鸣,心情格外宁静。

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显得那么遥远,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上,一切都那么安详。

我想起了在城市里的生活,每天都在快节奏中度过。

地铁、公交、写字楼、会议室,周而复始。

虽然收入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些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缺少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宁静。

第二天一早,公鸡还没打鸣,父亲就叫醒了我。

“走,趁着天凉快,早点开工。”

外面天还蒙蒙亮,空气中带着露水的清香。

我洗了把脸,跟着父亲往田里走。

田间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小明回来了!”老邻居们纷纷和我问好。

“在城里工作怎么样?挣得多吗?”

“什么时候结婚啊?带个城里媳妇回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都很关心我的情况。

我一一回答着,心中感到温暖。

这就是乡村的好处,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感。

我拿起镰刀,弯腰割稻,手生了许多,动作笨拙得很。

刀口总是掌握不好,不是割浅了就是割偏了。

“慢点来,别急。”父亲在旁边指导着。

“身体往前倾一点,左手抓稻,右手持刀。”

“一刀下去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

我按照父亲的指导,慢慢找到了感觉。

虽然动作还不够熟练,但已经比刚开始好了很多。

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手心磨出了泡,但心里却很充实。

这种踏实的劳动,是城市里体会不到的感觉。

在办公室里坐一天,身体不累但心累。

在田里干活,身体累但心不累。

这种感觉很奇妙,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中午休息时,大家聚在田埂上吃饭。

母亲送来了午饭,还有一壶凉茶。

“慢点吃,别烫着。”母亲叮嘱道。

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觉得格外香甜。

“还是家里的饭好吃。”我感叹道。

“那是,你妈做了一辈子饭,手艺当然好。”父亲笑着说。

吃饭时,我看到隔壁田里也有人在忙碌。

那个熟悉的身影,应该就是小芸吧。

她穿着朴素的蓝色上衣和黑色裤子,头发简单地扎着马尾。

动作很利索,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看起来毫不费力。

“小芸这孩子能干得很。”母亲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

“一个人把家里十几亩地都包了。”

“要是个男人都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

我点点头,确实不容易。

一个女孩子要承担这么重的农活,肯定很辛苦。

下午继续割稻,太阳毒辣,晒得人睁不开眼。

大家都在田埂下的阴凉处歇脚,扇着草帽乘凉。

小芸也过来休息,她的脸被晒得有些红,但精神很好。

她和大家简单地聊着天,声音很轻很温柔。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有人问她。

“还行,比去年好一些。”她回答。

“一个人种这么多地,累不累?”

“习惯了,从小就帮家里干活。”

她看到我时,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小明在城里工作怎么样?”她问道。

“还行,就是忙。”我简单回答。

“城里好啊,不像我们在农村,一年到头就是这点事。”

她说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寂寞。

“其实农村也挺好的,空气新鲜,生活节奏慢。”我说道。

“是吗?”她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当然,我在城里这几年,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这种生活。”

她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那笑容很美,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纯真。

傍晚收工回家,路过她家门口,看到她一个人在院子里晒稻谷。

夕阳斜照,她的侧脸在金色光线中显得格外温柔。

她手中拿着竹耙,动作轻柔地翻动着金黄的稻谷。

偶尔弯腰捡起几粒掉在地上的稻子,细心地放回去。

或许是感觉到有人看着,她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空气似乎凝固了。

她轻声说了句“辛苦了”,然后低头继续手中的活。

我匆忙走过,心中却莫名有些波动。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今天干得怎么样?”她问道。

“还行,慢慢找到感觉了。”

“明天继续,争取这个星期收完。”父亲说道。

吃完饭,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乡村的夜空特别清澈,星星多得数不清。

偶尔有几只萤火虫飞过,闪着微弱的光。

这样的夜晚,让人心境平和,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02

接下来的几天,收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直到夕阳西下才收工。

这样的节奏虽然辛苦,但很有规律。

不像在城市里,经常要加班到很晚。

有时候半夜还要接客户的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相比之下,农村的生活简单多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着自然的节律。

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收割的声音。

镰刀割稻的沙沙声,脱粒机的轰鸣声,还有人们的说话声。

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丰收的交响乐。

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玩耍,无忧无虑。

他们有时候会帮大人捡稻穗,有时候会在稻草堆里躲猫猫。

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我也是这样,每到秋收时节就特别兴奋。

因为可以在田里自由奔跑,可以吃到新鲜的稻米。

妇女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话题无非是家长里短。

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媳妇生了孙子。

谁家今年收成好,谁家的新房子盖得漂亮。

这些琐碎的话题,却构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

老人们坐在阴凉处,看着这熟悉的丰收景象。

他们的眼中满含着满足和欣慰。

这样的场面,不知道重复了多少年。

一代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传承。

我渐渐找回了干农活的节奏,手上的泡也结了茧。

动作越来越熟练,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父亲看着我,满意地点点头:“还行,没忘了本。”

“在城里待几年,以为你变成城里人了。”

“根还在这里,怎么可能忘了本。”我笑着回答。

“说得好,人不能忘了根。”父亲拍拍我的肩膀。

每天中午和下午,大家都会聚在田埂上休息。

这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互相分享着食物和笑话。

有人带来了自家做的咸菜,有人带来了刚摘的黄瓜。

还有人带来了家里酿的米酒,大家轮着喝一口。

这种朴素的分享,让人感到温暖。

在城市里,邻居之间可能住了几年都不认识。

而在农村,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小芸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很少主动说话。

但当别人和她搭话时,她总是温和地回应。

她有时候会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来分享。

虽然样子不太精致,但味道很好。

“小芸的手艺不错啊。”有人夸赞道。

“是啊,谁娶了她算是有福气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小芸总是低着头不说话,脸上泛起红晕。

有时候我会注意到,她会偷偷地看我一眼。

那目光很温柔,但也很快就移开了。

被发现时,她会快速移开目光,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小芸这孩子,从小就害羞。”村里的婶子们时常这样说。

“都这么大了,也该找个人家了。”

“是啊,一个人过日子多孤单。”

“要不给她介绍个对象?”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小芸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但我能感觉到,她并不反感这样的话题。

或许她内心也渴望有个伴侣吧。

有一天下午,我们在同一块田里干活。

她离我不远,但我们之间却很少交流。

偶尔递个工具,或者互相提醒一下什么的。

“小心点,前面有个坑。”她提醒我。

“谢谢,你也注意安全。”我回答。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但让人感到温暖。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她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

“什么事?”我停下手中的活。

“你掉进水沟里,是我把你拉上来的。”

我想起来了,那时候我还很小,大概七八岁的样子。

贪玩在田边追蝴蝶,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

是她听到我的哭声,跳下来把我救上来的。

“记得,那时候你还骂我笨。”我笑着说。

“现在还是很笨。”她也笑了,笑容很美。

那一刻,似乎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两个孩子在田间嬉戏,没有任何顾虑。

“那时候你总是保护我。”我说道。

“谁让你比我小呢。”她温柔地说。

“现在我比你高了。”我开玩笑道。

“高了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笨。”她笑得更开心了。

我们继续干活,但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

她偶尔会和我说一些村里的趣事,声音很轻很温柔。

比如哪家的鸡跑到别人家下蛋了。

哪家的狗生了小狗崽,特别可爱。

这些琐碎的事情,在她的讲述下变得很有趣。

我发现她其实很健谈,只是平时话少而已。

“你在城里有女朋友吗?”她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我愣了一下才回答:“没有。”

“为什么?”她继续问。

“工作忙,没时间谈恋爱。”这是实话。

在城市里,工作压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

每天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升职,哪有时间谈恋爱。

即使遇到了合适的人,也很难维持下去。

因为大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

她点点头,没有再问什么。

但我感觉到,她的心情似乎变得轻松了些。

“你呢?有没有想过结婚?”我反问道。

她的脸红了,低着头说:“想过,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没遇到合适的人。”她小声说道。

“什么样的人才算合适?”我继续问。

她想了想,说:“能理解我,关心我,和我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个回答很朴素,但也很真诚。

我能感觉到,她对爱情的期待是纯真的。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想着她刚才的话。

为什么她会关心我有没有女朋友呢?

而且当我说没有的时候,她明显松了一口气。

或许只是随便聊聊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第二天,她家的田也收得差不多了。

我看到她一个人在院子里整理稻谷,动作很熟练。

用竹筛筛去杂质,用风车吹去空壳。

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认真,很仔细。

“需要帮忙吗?”我在门口问道。

“不用了,谢谢。”她摆摆手,但脸上有些红。

“这些活我一个人能应付。”

我点点头,没有强求。

毕竟男女有别,贸然进入她家院子也不合适。

从那天开始,我就很少看到她在田里了。

听母亲说,她家的活基本都干完了。

“小芸这孩子能干,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母亲夸赞道。

“是啊,现在像她这样能干的姑娘不多了。”

“谁要是娶了她,真是福气。”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一动,但我没有多说什么。

我们家的收割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父亲说再有两三天就能全部收完。

到时候我就该回城里上班了。

想到要离开,心中竟然有些不舍。

不知道是舍不得这份宁静,还是舍不得什么别的。

最后一天收割时,村里很多人家都已经收完了。

田野里显得有些空旷,没有了前几天的热闹。

偶尔有几个人还在田里忙碌,但大部分人都在家里晒谷。

小芸也来帮忙,虽然她家的活已经干完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这样解释。

她穿着干净的衣服,看起来精神很好。

我们并肩工作着,配合得很默契。

她总是能准确地把稻穗递到我手中。

或者在我需要休息的时候,适时地递过水杯。

这种细致的关怀,让我心中暖流涌动。

“你真的不用来帮忙的。”我说道。

“没事,我喜欢这种感觉。”她回答。

“什么感觉?”

“和大家一起干活的感觉。”她笑着说。

我明白她的意思。

一个人生活久了,确实会感到孤单。

能和大家一起做事,是一种温暖的体验。

傍晚时分,最后一把稻子也收完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今年的收割工作终于结束了。

“今年收成不错,辛苦大家了。”父亲感谢着帮忙的人。

“都是邻居,应该的。”大家纷纷回答。

收拾好工具,大家各自回家。

田野里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满地的稻茬。

“明天你就要走了吧?”小芸问道。

“嗯,后天有个重要会议,得回去。”

她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但很快就被她掩饰过去了。

“工作要紧,不能因为私事耽误。”她理解地说。

我看着她,心中有些复杂。

这几天的相处,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她不再是记忆中那个害羞的小女孩。

而是一个独立、能干、温柔的女人。

03

收割工作结束后,家里显得格外安静。

没有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母亲开始忙着晒稻谷,把院子里摊得满满当当。

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父亲则在整理农具,该收的收,该修的修。

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我坐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的金黄稻谷,心情复杂。

这些天的农村生活,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简单的快乐。

没有城市的压力,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只有踏实的劳动和淳朴的邻里情感。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序。

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担心加班,不用担心各种应酬。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

“真舍不得你走。”母亲边整理稻谷边说。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含着泪水。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这就又要走了。”

“妈,我会经常回来的。”我安慰她。

“城里工作忙,说是经常回来,实际上能有几次?”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一酸。

确实,这些年因为工作忙,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从没有像这次这样待这么久。

“工作要紧,不能总在家里待着。”父亲虽然这样说,但眼中也有不舍。

他放下手中的农具,走过来坐在我身边。

“在城里要好好干,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年轻的时候拼命工作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父亲的话朴实而真挚,让我深受感动。

我开始收拾行李,其实也没什么东西。

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一些母亲准备的土特产。

自家种的花生,自己做的咸菜,还有一袋新鲜的大米。

“这些都是好东西,城里买不到的。”母亲说道。

“拿回去慢慢吃,吃完了再回来拿。”

我看着这些朴素的土特产,心中满怀感激。

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村里很多人家都收完了,包括小芸家。

从窗户看过去,她家院子里的稻谷已经晒得差不多了。

整整齐齐地摊在竹席上,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这几天她似乎很忙,很少见到她的身影。

偶尔在村里碰到,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

“你明天就要走了吧?”

“嗯,下午的火车。”

“一路顺风。”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但我能感觉到她的不舍。

我想,或许她已经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吧。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季节性很强。

收完稻子要晒谷,晒完谷要入仓。

然后就是漫长的冬日等待了。

等待来年的春天,等待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

这样的循环,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最后一个傍晚,我决定到村里走走。

明天就要离开了,想最后看看这个养育我的地方。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片祥和的景象。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笑声阵阵。

老人们坐在门口聊天,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城市里体会不到的慢。

在城市里,即使是周末,大家也都很忙。

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应酬,很少有这样悠闲的时候。

我走过熟悉的小巷,经过儿时玩耍的地方。

那口老井还在那里,井水依然清澈甘甜。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捉迷藏。

那棵老桑树也还在,枝繁叶茂,结满了果实。

小时候经常偷偷爬上去摘桑葚吃。

现在想起来,那些日子是多么的美好。

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每天都是快乐的。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村子的另一头。

这里相对比较安静,住户不多。

大多是一些老房子,有些已经空了。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在家。

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的现状。

正准备往回走,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小明。”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楚。

我转过身,看到小芸从巷子里走出来。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长裤。

头发简单地扎着,看起来很清爽。

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特别温柔。

“你也在这里走走啊?”我问道。

她点点头,但看起来有些犹豫。

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们并排走着,谁都没有说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远方。

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乡村傍晚的交响乐。

“明天你就要走了。”她突然开口。

声音很轻,但我能听出其中的不舍。

“嗯,火车是下午的。”我回答。

我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荷塘。

荷花已经谢了,只剩下一些枯黄的荷叶。

但荷塘里的水还是很清,倒映着天空的晚霞。

“你会想家吗?”她问道。

“会的,特别是像现在这样的时候。”

“什么样的时候?”

“安静的傍晚,一个人走在熟悉的路上。”

她点点头,似乎很理解我的感受。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想过,但是...”她停顿了一下。

“但是什么?”

“但是我舍不得这里,舍不得这些熟悉的一切。”

她说这话时,眼中闪着一种特别的光芒。

我知道她说的“舍不得”,不仅仅是指这个地方。

我们来到村子的尽头,这里有一个小亭子。

亭子很简陋,但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田野。

我们在亭子里坐下,看着远方的景色。

夕阳正在慢慢落下,天空被染成了金黄色。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你觉得这里美吗?”她问道。

“很美,比城里的任何景色都美。”我如实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要回去?”

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是啊,既然觉得这里美,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因为我在城里有工作,有责任。”

“如果没有这些呢?”她继续问。

“如果没有这些,我想我会愿意留下来。”

她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但很快又暗淡了下去。

“可是没有如果。”她轻声说道。

我们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

谁都没有再说话,但彼此的心意都很明白。

时间过得很快,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远处开始有灯光亮起,一点一点,星星点点。

“该回去了。”她站起身来。

我也站了起来,心中有些不舍。

我们慢慢往回走,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月光洒在小路上,把一切都照得很清楚。

她停下脚步,看着我,似乎想说什么。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怎么了?”我问道。

她的脸慢慢红了起来,低着头不敢看我。

“我...”她的声音很小,“我想和你说个事。”

我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小明,我...”

“我还有块地......”

说完这句话,她马上低下头,不敢看我的反应。

我愣住了,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意味深长。

月光下,她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什么地?”我问道,心跳莫名地加快了。

“就是...就是村子那头,比较偏的地方,我租的一块地。”她解释道,声音更小了。

她的手紧紧握着衣角,显得很紧张。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收?之前不是说你家的地都收完了吗?”

“是收完了,但是那块地...那块地我一直没敢去。”

“为什么?”

“因为那里比较偏僻,我一个人去有些...”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我看着她红扑扑的脸,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句“我这块地,等你来收”,或许不仅仅是说收割稻子那么简单。

在农村,“地”这个字有时候有特殊的含义。

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对男人说这样的话。

“你真的需要我帮忙?”我再次确认。

她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有种说不出的期待和羞涩。

“嗯,如果你愿意的话。”

那一刻,月亮正好升到天空中央,把整个村庄都照得通明。

我们两个人站在那里,心中都明白这个邀请意味着什么。

空气中似乎有电流在涌动,让人心跳加速。

她低着头,等待着我的回答。

我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也能感觉到她的紧张。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个可能改变两个人命运的时刻。

04

“好,我帮你。”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她听到我的回答,猛地抬起头看着我。

眼中闪出一丝喜悦的光芒,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亮。

但随即又低下头,脸红得更厉害了。

“真...真的吗?”她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她听了这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美丽的笑容。

那笑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那...那明天一早,我在村头等你?”

“几点?”我问道。

“七点怎么样?不会太早吧?”她小心翼翼地问。

“不会,我习惯早起。”

“那...那就这样说定了。”

她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匆忙说了句“那我先回去了”。

说完就小跑着离开了,像个害羞的小女孩。

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跑得很快,但偶尔会回头看我一眼。

每次被我发现,她都会更快地跑开。

这个邀请,真的只是为了收割稻子吗?

还是说,她想表达什么别的意思?

回到家里,我告诉父母明天要晚一天走。

“怎么了?”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有些意外。

“小芸说她还有块地没收完,让我帮帮忙。”

父亲点点头:“应该的,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助。”

“她家不是都收完了吗?”母亲有些疑惑。

“她说在村子另一头还租了一块地。”

“哦,那确实需要帮忙,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安全。”

母亲却看了我一眼,眼中似乎有什么深意。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明白了什么。

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

“那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干活呢。”

我点点头,回到房间。

但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海里反复回想着小芸说话时的样子。

她红着脸说“我这块地,等你来收”的样子。

那种羞涩中带着期待的眼神。

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态。

还有月光下她美丽的侧脸。

这一切都让我心绪难平。

我想起了童年时和她一起度过的时光。

那时候她总是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我。

教我认字,教我算数,教我各种生活常识。

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我。

当我犯错误时,她也会温柔地指正我。

在我的记忆中,她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那时候她就对我有特殊的感情。

只是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那种朦胧的感情或许也变得清晰了。

第二天一早,我准时来到村头。

小芸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篮子。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和蓝色的裤子。

头发简单地扎着,看起来很清爽。

“早。”她打招呼,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红晕。

“早,等很久了吗?”

“没有,我也刚到。”她有些紧张地说。

我们一起往村子另一头走去。

清晨的空气很清新,带着露水的香甜。

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充满了生机。

路边的野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这样的清晨,让人心情特别好。

路上她告诉我,那块地是她去年租的。

“为什么要租那么远的地?”我问道。

“因为比较偏僻,租金便宜一些。”

“而且土地比较肥沃,收成会好一些。”

“但是一个人去那里确实有些不方便。”

“平时我都是白天去,天黑之前就回来。”

“但是收割的时候需要待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所以我想找个人陪我一起去。”

她说话时眼神有些闪躲,不敢直视我。

我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和羞涩。

“你为什么会想到找我呢?”我问道。

这个问题让她更加紧张了。

“因为...因为你是我从小就认识的人。”

“我信任你,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安全。”

这个回答很朴实,但也很真诚。

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我们继续往前走,路越来越偏僻。

渐渐地,连房子都看不到了。

四周都是田野和山丘,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

“还有多远?”我问道。

“快到了,就在前面那个山坡后面。”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那块地。

确实很偏僻,四周都是山丘,很少有人经过。

但景色很美,空气也特别清新。

田地不大,大概有两三亩的样子。

但稻子长得很好,金黄饱满,沉甸甸地垂着头。

“就是这里了。”她指着那片金黄的稻田。

“稻子长得真好。”我赞叹道。

“是啊,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她有些自豪地说。

我仔细看了看,确实需要收割了。

再晚几天的话,稻子就可能掉粒了。

“那我们开始吧。”我卷起袖子,拿出镰刀。

“好。”她也拿出工具。

我们开始并肩工作,就像前几天一样。

但气氛却有些不同,显得更加微妙。

这里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们两个。

四周很安静,只有镰刀割稻的声音和我们的呼吸声。

偶尔她会偷看我一眼,被我发现后又快速移开目光。

这里的稻子比较密,收割起来比较费力。

但两个人一起干,进度还是挺快的。

工作时,我们的手偶尔会碰到。

每当这时,她都会快速地缩回去,脸红红的。

但我能感觉到,她并没有真的想避开。

“你为什么要租这块地?”我一边割稻一边问。

“想多种点,多些收入。”她回答。

“一个人种两块地,不累吗?”

“还好,习惯了。”

“而且我喜欢这种感觉。”

“什么感觉?”

“自己劳动,自己收获的感觉。”

她说话时眼中闪着光芒,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继续干活,她时不时地偷看我一眼。

当我发现她在看我时,她就会害羞地低下头。

但嘴角却带着淡淡的笑意。

“你在城里的工作辛苦吗?”她问道。

“还好,就是压力比较大。”

“什么样的压力?”

“竞争激烈,每天都要想着怎么做得更好。”

“否则就可能被别人超越,被公司淘汰。”

“听起来确实不容易。”她同情地说。

“是啊,有时候真的很想回到这样简单的生活。”

“那为什么不回来呢?”她问道,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因为...因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

“而且父母也希望我在外面有所成就。”

她听了这话,眼中的光芒暗淡了一些。

但很快又振作起来。

“那你会经常回来吗?”

“会的,至少每年秋收的时候会回来。”

“真的吗?”她眼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真的,这是我对家乡的承诺。”

她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中午时分,她从篮子里拿出了午饭。

除了简单的饭菜,还有几个她亲手做的点心。

两个人坐在田埂上,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

四周很安静,只有微风吹过稻田的声音。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景色美得像画一样。

“不用客气,应该的。”

“其实...”她犹豫了一下,“其实我本来想昨天就收完的。”

“那为什么没收?”我问道,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她低着头,声音很小:“因为我在等你。”

这句话让我心中一震,虽然已经猜到了答案。

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感觉还是不一样。

她的脸更红了:“因为...因为我想和你多待一会儿。”

“因为你明天就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这句话说出来,空气似乎凝固了。

我们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安静地吃着饭。

但彼此的心意,都已经很明白了。

“我也舍不得走。”我终于说道。

她听了这话,眼中闪出惊喜的光芒。

“真的吗?”

“真的,这几天和你在一起,我很开心。”

“我也是。”她害羞地说。

我们相视而笑,心中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下午继续干活,气氛变得不一样了。

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不再躲避我的目光,而是会主动看着我微笑。

我也不再拘谨,会主动和她聊天。

“你觉得城市怎么样?”她问道。

“热闹,但也冷清。”我如实回答。

“冷清?”她有些不理解。

“人多,但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

“大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真心交流。”

“不像在农村,邻里之间都很熟悉,很温暖。”

她点点头:“我觉得还是家里好。”

“你不想出去看看吗?”

“但是什么?”

我知道她说的“这里”,不仅仅是指这个地方。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愿意出去吗?”我试探性地问。

“什么样的机会?”

“比如...比如有人邀请你一起去。”

她听了这话,脸又红了。

“那要看是什么人了。”她小声说道。

“如果是我呢?”我鼓起勇气问。

她愣了一下,然后害羞地点了点头。

“如果是你的话,我愿意考虑。”

这个回答让我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傍晚时分,这块“偏僻的地”终于收完了。

我们把稻子整理好,捆成一捆一捆的。

虽然地方偏僻,但收成很好。

“终于收完了。”她松了一口气。

“是啊,幸好今天天气不错。”

“多亏了你的帮忙。”她感激地说。

“如果是我一个人的话,至少要两天才能收完。”

我们开始往回走,夕阳西下,景色很美。

金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辉。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美得让人心醉。

“这里真美。”我感叹道。

“是啊,我经常一个人来这里看风景。”

“一个人不会觉得孤单吗?”

“有时候会,但是看着这样的景色,心情就会变好。”

“而且...”她停顿了一下。

“而且什么?”

“而且我会想,如果有一天能和喜欢的人一起来就好了。”

这句话让我心中一动。

“现在你的愿望实现了。”我说道。

她听了这话,脸红得像晚霞一样。

“嗯。”她轻声回应。

路上她说:“幸好你帮我收完了这块地。”

她的话意味深长,我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明年你还会种这块地吗?”我问。

“会的,”她点点头。

“明年我可能还会有地需要收。”

我们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都明白这句话的双重含义。

回到村子里,已经是晚上了。

她邀请我到她家吃晚饭,说是感谢我的帮助。

她的家很整洁,虽然简朴但很温馨。

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草,开得很艳丽。

她做的菜很香,虽然简单但很用心。

红烧肉、炒青菜、蒸蛋羹,还有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不好意思,菜做得不好。”她有些不好意思。

“很好吃,比城里饭店的还好吃。”我真诚地说。

她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气氛很温馨。

“明天你就要走了。”她又提起这个话题。

“嗯,不过我会常回来的。”我说道。

“真的吗?”她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真的,特别是到了秋收的时候。”

为什么特别是秋收的时候?”她明知故问。

“因为...”我看着她的眼睛,“因为有人的地等我来收。”

她听了这话,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但眼中却闪着幸福的光芒。

“那...那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承诺。”

“我会的,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她满意地点点头,笑得很甜很美。

吃完饭,我准备告辞。

她送我到门口,在月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温柔。

“不用谢,应该的。”

“那...那明年秋收的时候,你还来帮我吗?”

“当然,只要你的地还等我来收。”

她红着脸点点头:“会的,我的地永远等你来收。”

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第二天,我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透过车窗,我看到了那片金黄的稻田。

心中满含着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期待。

我知道,明年秋收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来。

因为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牵挂。

还有那个红着脸对我说“我这块地等你来收”的她。

火车渐行渐远,但我的心却留在了那个美丽的秋天。

留在了那片等待收割的土地上。

留在了那个在月光下害羞微笑的她身边。

这一次的秋收,不仅收获了稻谷。

更收获了一份美好的感情,一个温暖的承诺。

我相信,明年的秋天会更加美好。

因为到那时,我不再是一个人。

而是有了一个愿意和我一起收割,一起生活的人。

她说她的地等我来收。

而我的心,也等着她来收获。

来源:运筹帷幄西柚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