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要紧,不能总在家里待着。”父亲虽然这样说,但眼中也有不舍。
秋风吹过金黄的稻田,我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
但她却迟迟开不了口,显得很紧张。
夕阳的最后一抹光辉照在她的脸上,把她的脸映得更红了。
“小明,我...”
她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看着我,
“我还有块地......”
停顿了一下,她的脸更红了,声音轻得像羽毛:
“这块地,我一直等着你来收......”
01
十月的风带着稻香,吹过我离开多年的故乡。
火车在小站停靠,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走下车厢。
站台上没有几个人,显得格外冷清。
三年没回来了,连这个小站都变了模样。
新刷的白漆墙面,整齐的候车座椅,比以前干净了不少。
但那种熟悉的感觉还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香的味道。
走在通往村庄的小路上,两旁是金黄的稻田。
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声音就像是故乡在对我轻声呼唤。
路边的野菊花开得正艳,黄的、白的,星星点点。
偶尔有几只麻雀从稻田里飞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又落下。
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我从未离开过。
村口的那棵老槐树还在那里,枝繁叶茂。
树下坐着几个老人,看到我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不是王家的小明吗?回来了?”
“长高了,也壮实了,在城里混得不错吧?”
我一一和他们打招呼,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朴实而温暖。
家里的老屋还是那样,只是屋顶的瓦片更旧了些。
院子里晒着一些玉米,金黄的颗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回来了?”母亲从厨房探出头,脸上满是惊喜。
她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出来,上下打量着我。
“瘦了,城里的饭不好吃吧?”
“没有,就是工作忙,没时间好好吃饭。”
“嗯,回来帮你们收稻子。”我放下行李,走向久违的家。
母亲的眼中闪着泪光,伸手摸了摸我的脸。
“好,好,回来就好。”
父亲从田里回来,满身泥土,但看到我时眼中闪着光。
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走过来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正好,明天开始收割,多个帮手。”
“家里的稻子长得怎么样?”我问道。
“今年收成不错,就是人手不够。”父亲指着远处的稻田。
“隔壁老李家请了好几个人来帮忙,咱家就我们几个。”
“没事,我回来了,咱们慢慢收。”
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还是自己家的孩子好。”
晚饭时,母亲做了一桌子菜,都是我爱吃的。
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还有小时候最爱喝的鸡蛋汤。
“多吃点,城里的菜没有家里的好吃。”母亲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
饭桌上,母亲絮叨着村里的变化。
“村东头的老张家盖了新房子,三层小楼,可气派了。”
“村西头的小李结婚了,娶了镇上的姑娘。”
“还有啊,咱们隔壁的小芸还没结婚呢,一个人过日子。”
小芸,我想起了那个比我大两岁的邻居姐姐。
“小芸?就是隔壁王叔家的女儿?”
“对啊,都快三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家。”
“她人挺好的,就是性子有些内向。”父亲也插话道。
“内向怎么了,内向的姑娘才持家呢。”母亲说道。
我点点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小芸确实比较安静,但对人很好。
那时候她总是很照顾我,教我捉蝴蝶,教我编草环。
有一次我掉进水沟里,还是她把我救上来的。
“她现在在做什么?”我随口问道。
“在家种地呗,还能做什么。”母亲叹了口气。
“王叔王婶去年都去世了,就剩她一个人。”
“一个女孩子家,种那么多地,也不容易。”
我听了心中有些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选择走出去,有些人选择留下来。
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各自的不容易。
夜里躺在熟悉的床上,听着外面的虫鸣,心情格外宁静。
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显得那么遥远,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上,一切都那么安详。
我想起了在城市里的生活,每天都在快节奏中度过。
地铁、公交、写字楼、会议室,周而复始。
虽然收入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些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缺少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宁静。
第二天一早,公鸡还没打鸣,父亲就叫醒了我。
“走,趁着天凉快,早点开工。”
外面天还蒙蒙亮,空气中带着露水的清香。
我洗了把脸,跟着父亲往田里走。
田间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小明回来了!”老邻居们纷纷和我问好。
“在城里工作怎么样?挣得多吗?”
“什么时候结婚啊?带个城里媳妇回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都很关心我的情况。
我一一回答着,心中感到温暖。
这就是乡村的好处,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感。
我拿起镰刀,弯腰割稻,手生了许多,动作笨拙得很。
刀口总是掌握不好,不是割浅了就是割偏了。
“慢点来,别急。”父亲在旁边指导着。
“身体往前倾一点,左手抓稻,右手持刀。”
“一刀下去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
我按照父亲的指导,慢慢找到了感觉。
虽然动作还不够熟练,但已经比刚开始好了很多。
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手心磨出了泡,但心里却很充实。

这种踏实的劳动,是城市里体会不到的感觉。
在办公室里坐一天,身体不累但心累。
在田里干活,身体累但心不累。
这种感觉很奇妙,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中午休息时,大家聚在田埂上吃饭。
母亲送来了午饭,还有一壶凉茶。
“慢点吃,别烫着。”母亲叮嘱道。
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觉得格外香甜。
“还是家里的饭好吃。”我感叹道。
“那是,你妈做了一辈子饭,手艺当然好。”父亲笑着说。
吃饭时,我看到隔壁田里也有人在忙碌。
那个熟悉的身影,应该就是小芸吧。
她穿着朴素的蓝色上衣和黑色裤子,头发简单地扎着马尾。
动作很利索,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看起来毫不费力。
“小芸这孩子能干得很。”母亲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
“一个人把家里十几亩地都包了。”
“要是个男人都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
我点点头,确实不容易。
一个女孩子要承担这么重的农活,肯定很辛苦。
下午继续割稻,太阳毒辣,晒得人睁不开眼。
大家都在田埂下的阴凉处歇脚,扇着草帽乘凉。
小芸也过来休息,她的脸被晒得有些红,但精神很好。
她和大家简单地聊着天,声音很轻很温柔。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有人问她。
“还行,比去年好一些。”她回答。
“一个人种这么多地,累不累?”
“习惯了,从小就帮家里干活。”
她看到我时,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小明在城里工作怎么样?”她问道。
“还行,就是忙。”我简单回答。
“城里好啊,不像我们在农村,一年到头就是这点事。”
她说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寂寞。
“其实农村也挺好的,空气新鲜,生活节奏慢。”我说道。
“是吗?”她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当然,我在城里这几年,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这种生活。”
她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那笑容很美,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纯真。
傍晚收工回家,路过她家门口,看到她一个人在院子里晒稻谷。
夕阳斜照,她的侧脸在金色光线中显得格外温柔。
她手中拿着竹耙,动作轻柔地翻动着金黄的稻谷。
偶尔弯腰捡起几粒掉在地上的稻子,细心地放回去。
或许是感觉到有人看着,她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空气似乎凝固了。
她轻声说了句“辛苦了”,然后低头继续手中的活。
我匆忙走过,心中却莫名有些波动。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今天干得怎么样?”她问道。
“还行,慢慢找到感觉了。”
“明天继续,争取这个星期收完。”父亲说道。
吃完饭,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乡村的夜空特别清澈,星星多得数不清。
偶尔有几只萤火虫飞过,闪着微弱的光。
这样的夜晚,让人心境平和,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02
接下来的几天,收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直到夕阳西下才收工。
这样的节奏虽然辛苦,但很有规律。
不像在城市里,经常要加班到很晚。
有时候半夜还要接客户的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相比之下,农村的生活简单多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着自然的节律。
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收割的声音。
镰刀割稻的沙沙声,脱粒机的轰鸣声,还有人们的说话声。
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丰收的交响乐。
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玩耍,无忧无虑。
他们有时候会帮大人捡稻穗,有时候会在稻草堆里躲猫猫。
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我也是这样,每到秋收时节就特别兴奋。
因为可以在田里自由奔跑,可以吃到新鲜的稻米。
妇女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话题无非是家长里短。
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媳妇生了孙子。
谁家今年收成好,谁家的新房子盖得漂亮。
这些琐碎的话题,却构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
老人们坐在阴凉处,看着这熟悉的丰收景象。
他们的眼中满含着满足和欣慰。
这样的场面,不知道重复了多少年。
一代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传承。
我渐渐找回了干农活的节奏,手上的泡也结了茧。
动作越来越熟练,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父亲看着我,满意地点点头:“还行,没忘了本。”
“在城里待几年,以为你变成城里人了。”
“根还在这里,怎么可能忘了本。”我笑着回答。
“说得好,人不能忘了根。”父亲拍拍我的肩膀。
每天中午和下午,大家都会聚在田埂上休息。
这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互相分享着食物和笑话。
有人带来了自家做的咸菜,有人带来了刚摘的黄瓜。
还有人带来了家里酿的米酒,大家轮着喝一口。
这种朴素的分享,让人感到温暖。
在城市里,邻居之间可能住了几年都不认识。
而在农村,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小芸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很少主动说话。
但当别人和她搭话时,她总是温和地回应。

她有时候会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来分享。
虽然样子不太精致,但味道很好。
“小芸的手艺不错啊。”有人夸赞道。
“是啊,谁娶了她算是有福气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小芸总是低着头不说话,脸上泛起红晕。
有时候我会注意到,她会偷偷地看我一眼。
那目光很温柔,但也很快就移开了。
被发现时,她会快速移开目光,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小芸这孩子,从小就害羞。”村里的婶子们时常这样说。
“都这么大了,也该找个人家了。”
“是啊,一个人过日子多孤单。”
“要不给她介绍个对象?”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小芸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但我能感觉到,她并不反感这样的话题。
或许她内心也渴望有个伴侣吧。
有一天下午,我们在同一块田里干活。
她离我不远,但我们之间却很少交流。
偶尔递个工具,或者互相提醒一下什么的。
“小心点,前面有个坑。”她提醒我。
“谢谢,你也注意安全。”我回答。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但让人感到温暖。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她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
“什么事?”我停下手中的活。
“你掉进水沟里,是我把你拉上来的。”
我想起来了,那时候我还很小,大概七八岁的样子。
贪玩在田边追蝴蝶,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
是她听到我的哭声,跳下来把我救上来的。
“记得,那时候你还骂我笨。”我笑着说。
“现在还是很笨。”她也笑了,笑容很美。
那一刻,似乎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两个孩子在田间嬉戏,没有任何顾虑。
“那时候你总是保护我。”我说道。
“谁让你比我小呢。”她温柔地说。
“现在我比你高了。”我开玩笑道。
“高了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笨。”她笑得更开心了。
我们继续干活,但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
她偶尔会和我说一些村里的趣事,声音很轻很温柔。
比如哪家的鸡跑到别人家下蛋了。
哪家的狗生了小狗崽,特别可爱。
这些琐碎的事情,在她的讲述下变得很有趣。
我发现她其实很健谈,只是平时话少而已。
“你在城里有女朋友吗?”她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我愣了一下才回答:“没有。”
“为什么?”她继续问。
“工作忙,没时间谈恋爱。”这是实话。
在城市里,工作压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
每天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升职,哪有时间谈恋爱。
即使遇到了合适的人,也很难维持下去。
因为大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
她点点头,没有再问什么。
但我感觉到,她的心情似乎变得轻松了些。
“你呢?有没有想过结婚?”我反问道。
她的脸红了,低着头说:“想过,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没遇到合适的人。”她小声说道。
“什么样的人才算合适?”我继续问。
她想了想,说:“能理解我,关心我,和我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个回答很朴素,但也很真诚。
我能感觉到,她对爱情的期待是纯真的。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想着她刚才的话。
为什么她会关心我有没有女朋友呢?
而且当我说没有的时候,她明显松了一口气。
或许只是随便聊聊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第二天,她家的田也收得差不多了。
我看到她一个人在院子里整理稻谷,动作很熟练。
用竹筛筛去杂质,用风车吹去空壳。
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认真,很仔细。
“需要帮忙吗?”我在门口问道。
“不用了,谢谢。”她摆摆手,但脸上有些红。
“这些活我一个人能应付。”
我点点头,没有强求。
毕竟男女有别,贸然进入她家院子也不合适。
从那天开始,我就很少看到她在田里了。
听母亲说,她家的活基本都干完了。
“小芸这孩子能干,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母亲夸赞道。
“是啊,现在像她这样能干的姑娘不多了。”
“谁要是娶了她,真是福气。”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一动,但我没有多说什么。
我们家的收割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父亲说再有两三天就能全部收完。
到时候我就该回城里上班了。
想到要离开,心中竟然有些不舍。
不知道是舍不得这份宁静,还是舍不得什么别的。
最后一天收割时,村里很多人家都已经收完了。
田野里显得有些空旷,没有了前几天的热闹。
偶尔有几个人还在田里忙碌,但大部分人都在家里晒谷。
小芸也来帮忙,虽然她家的活已经干完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这样解释。
她穿着干净的衣服,看起来精神很好。
我们并肩工作着,配合得很默契。
她总是能准确地把稻穗递到我手中。
或者在我需要休息的时候,适时地递过水杯。
这种细致的关怀,让我心中暖流涌动。
“你真的不用来帮忙的。”我说道。
“没事,我喜欢这种感觉。”她回答。
“什么感觉?”
“和大家一起干活的感觉。”她笑着说。
我明白她的意思。
一个人生活久了,确实会感到孤单。
能和大家一起做事,是一种温暖的体验。
傍晚时分,最后一把稻子也收完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今年的收割工作终于结束了。
“今年收成不错,辛苦大家了。”父亲感谢着帮忙的人。
“都是邻居,应该的。”大家纷纷回答。
收拾好工具,大家各自回家。
田野里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满地的稻茬。
“明天你就要走了吧?”小芸问道。
“嗯,后天有个重要会议,得回去。”
她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但很快就被她掩饰过去了。
“工作要紧,不能因为私事耽误。”她理解地说。
我看着她,心中有些复杂。
这几天的相处,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她不再是记忆中那个害羞的小女孩。
而是一个独立、能干、温柔的女人。
03
收割工作结束后,家里显得格外安静。
没有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母亲开始忙着晒稻谷,把院子里摊得满满当当。
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父亲则在整理农具,该收的收,该修的修。
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我坐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的金黄稻谷,心情复杂。
这些天的农村生活,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简单的快乐。
没有城市的压力,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只有踏实的劳动和淳朴的邻里情感。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序。
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担心加班,不用担心各种应酬。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
“真舍不得你走。”母亲边整理稻谷边说。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含着泪水。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这就又要走了。”
“妈,我会经常回来的。”我安慰她。
“城里工作忙,说是经常回来,实际上能有几次?”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一酸。
确实,这些年因为工作忙,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从没有像这次这样待这么久。
“工作要紧,不能总在家里待着。”父亲虽然这样说,但眼中也有不舍。
他放下手中的农具,走过来坐在我身边。
“在城里要好好干,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年轻的时候拼命工作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父亲的话朴实而真挚,让我深受感动。
我开始收拾行李,其实也没什么东西。
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一些母亲准备的土特产。
自家种的花生,自己做的咸菜,还有一袋新鲜的大米。
“这些都是好东西,城里买不到的。”母亲说道。
“拿回去慢慢吃,吃完了再回来拿。”
我看着这些朴素的土特产,心中满怀感激。
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村里很多人家都收完了,包括小芸家。
从窗户看过去,她家院子里的稻谷已经晒得差不多了。
整整齐齐地摊在竹席上,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这几天她似乎很忙,很少见到她的身影。
偶尔在村里碰到,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
“你明天就要走了吧?”
“嗯,下午的火车。”
“一路顺风。”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但我能感觉到她的不舍。
我想,或许她已经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吧。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季节性很强。
收完稻子要晒谷,晒完谷要入仓。
然后就是漫长的冬日等待了。
等待来年的春天,等待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
这样的循环,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最后一个傍晚,我决定到村里走走。
明天就要离开了,想最后看看这个养育我的地方。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片祥和的景象。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笑声阵阵。
老人们坐在门口聊天,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城市里体会不到的慢。
在城市里,即使是周末,大家也都很忙。
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应酬,很少有这样悠闲的时候。
我走过熟悉的小巷,经过儿时玩耍的地方。
那口老井还在那里,井水依然清澈甘甜。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捉迷藏。
那棵老桑树也还在,枝繁叶茂,结满了果实。
小时候经常偷偷爬上去摘桑葚吃。
现在想起来,那些日子是多么的美好。
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每天都是快乐的。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村子的另一头。
这里相对比较安静,住户不多。
大多是一些老房子,有些已经空了。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在家。
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的现状。
正准备往回走,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小明。”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楚。
我转过身,看到小芸从巷子里走出来。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长裤。
头发简单地扎着,看起来很清爽。
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特别温柔。
“你也在这里走走啊?”我问道。
她点点头,但看起来有些犹豫。
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们并排走着,谁都没有说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远方。
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乡村傍晚的交响乐。
“明天你就要走了。”她突然开口。
声音很轻,但我能听出其中的不舍。
“嗯,火车是下午的。”我回答。

我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荷塘。
荷花已经谢了,只剩下一些枯黄的荷叶。
但荷塘里的水还是很清,倒映着天空的晚霞。
“你会想家吗?”她问道。
“会的,特别是像现在这样的时候。”
“什么样的时候?”
“安静的傍晚,一个人走在熟悉的路上。”
她点点头,似乎很理解我的感受。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想过,但是...”她停顿了一下。
“但是什么?”
“但是我舍不得这里,舍不得这些熟悉的一切。”
她说这话时,眼中闪着一种特别的光芒。
我知道她说的“舍不得”,不仅仅是指这个地方。
我们来到村子的尽头,这里有一个小亭子。
亭子很简陋,但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田野。
我们在亭子里坐下,看着远方的景色。
夕阳正在慢慢落下,天空被染成了金黄色。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你觉得这里美吗?”她问道。
“很美,比城里的任何景色都美。”我如实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要回去?”
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是啊,既然觉得这里美,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因为我在城里有工作,有责任。”
“如果没有这些呢?”她继续问。
“如果没有这些,我想我会愿意留下来。”
她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但很快又暗淡了下去。
“可是没有如果。”她轻声说道。
我们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
谁都没有再说话,但彼此的心意都很明白。
时间过得很快,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远处开始有灯光亮起,一点一点,星星点点。
“该回去了。”她站起身来。
我也站了起来,心中有些不舍。
我们慢慢往回走,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月光洒在小路上,把一切都照得很清楚。
她停下脚步,看着我,似乎想说什么。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怎么了?”我问道。
她的脸慢慢红了起来,低着头不敢看我。
“我...”她的声音很小,“我想和你说个事。”
我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小明,我...”
“我还有块地......”
说完这句话,她马上低下头,不敢看我的反应。
我愣住了,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意味深长。
月光下,她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什么地?”我问道,心跳莫名地加快了。
“就是...就是村子那头,比较偏的地方,我租的一块地。”她解释道,声音更小了。
她的手紧紧握着衣角,显得很紧张。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收?之前不是说你家的地都收完了吗?”
“是收完了,但是那块地...那块地我一直没敢去。”
“为什么?”
“因为那里比较偏僻,我一个人去有些...”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我看着她红扑扑的脸,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句“我这块地,等你来收”,或许不仅仅是说收割稻子那么简单。
在农村,“地”这个字有时候有特殊的含义。
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对男人说这样的话。
“你真的需要我帮忙?”我再次确认。
她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有种说不出的期待和羞涩。
“嗯,如果你愿意的话。”
那一刻,月亮正好升到天空中央,把整个村庄都照得通明。
我们两个人站在那里,心中都明白这个邀请意味着什么。
空气中似乎有电流在涌动,让人心跳加速。
她低着头,等待着我的回答。
我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也能感觉到她的紧张。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个可能改变两个人命运的时刻。
04
“好,我帮你。”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她听到我的回答,猛地抬起头看着我。
眼中闪出一丝喜悦的光芒,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亮。
但随即又低下头,脸红得更厉害了。
“真...真的吗?”她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她听了这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美丽的笑容。
那笑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那...那明天一早,我在村头等你?”
“几点?”我问道。
“七点怎么样?不会太早吧?”她小心翼翼地问。
“不会,我习惯早起。”
“那...那就这样说定了。”
她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匆忙说了句“那我先回去了”。
说完就小跑着离开了,像个害羞的小女孩。
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跑得很快,但偶尔会回头看我一眼。
每次被我发现,她都会更快地跑开。
这个邀请,真的只是为了收割稻子吗?
还是说,她想表达什么别的意思?
回到家里,我告诉父母明天要晚一天走。
“怎么了?”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有些意外。
“小芸说她还有块地没收完,让我帮帮忙。”
父亲点点头:“应该的,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助。”
“她家不是都收完了吗?”母亲有些疑惑。
“她说在村子另一头还租了一块地。”
“哦,那确实需要帮忙,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安全。”
母亲却看了我一眼,眼中似乎有什么深意。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明白了什么。
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
“那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干活呢。”
我点点头,回到房间。
但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海里反复回想着小芸说话时的样子。
她红着脸说“我这块地,等你来收”的样子。
那种羞涩中带着期待的眼神。
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态。
还有月光下她美丽的侧脸。
这一切都让我心绪难平。
我想起了童年时和她一起度过的时光。
那时候她总是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我。
教我认字,教我算数,教我各种生活常识。
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我。
当我犯错误时,她也会温柔地指正我。
在我的记忆中,她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那时候她就对我有特殊的感情。
只是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那种朦胧的感情或许也变得清晰了。
第二天一早,我准时来到村头。
小芸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篮子。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和蓝色的裤子。
头发简单地扎着,看起来很清爽。
“早。”她打招呼,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红晕。

“早,等很久了吗?”
“没有,我也刚到。”她有些紧张地说。
我们一起往村子另一头走去。
清晨的空气很清新,带着露水的香甜。
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充满了生机。
路边的野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这样的清晨,让人心情特别好。
路上她告诉我,那块地是她去年租的。
“为什么要租那么远的地?”我问道。
“因为比较偏僻,租金便宜一些。”
“而且土地比较肥沃,收成会好一些。”
“但是一个人去那里确实有些不方便。”
“平时我都是白天去,天黑之前就回来。”
“但是收割的时候需要待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所以我想找个人陪我一起去。”
她说话时眼神有些闪躲,不敢直视我。
我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和羞涩。
“你为什么会想到找我呢?”我问道。
这个问题让她更加紧张了。
“因为...因为你是我从小就认识的人。”
“我信任你,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安全。”
这个回答很朴实,但也很真诚。
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我们继续往前走,路越来越偏僻。
渐渐地,连房子都看不到了。
四周都是田野和山丘,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
“还有多远?”我问道。
“快到了,就在前面那个山坡后面。”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那块地。
确实很偏僻,四周都是山丘,很少有人经过。
但景色很美,空气也特别清新。
田地不大,大概有两三亩的样子。
但稻子长得很好,金黄饱满,沉甸甸地垂着头。
“就是这里了。”她指着那片金黄的稻田。
“稻子长得真好。”我赞叹道。
“是啊,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她有些自豪地说。
我仔细看了看,确实需要收割了。
再晚几天的话,稻子就可能掉粒了。
“那我们开始吧。”我卷起袖子,拿出镰刀。
“好。”她也拿出工具。
我们开始并肩工作,就像前几天一样。
但气氛却有些不同,显得更加微妙。
这里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们两个。
四周很安静,只有镰刀割稻的声音和我们的呼吸声。
偶尔她会偷看我一眼,被我发现后又快速移开目光。
这里的稻子比较密,收割起来比较费力。
但两个人一起干,进度还是挺快的。
工作时,我们的手偶尔会碰到。
每当这时,她都会快速地缩回去,脸红红的。
但我能感觉到,她并没有真的想避开。
“你为什么要租这块地?”我一边割稻一边问。
“想多种点,多些收入。”她回答。
“一个人种两块地,不累吗?”
“还好,习惯了。”
“而且我喜欢这种感觉。”
“什么感觉?”
“自己劳动,自己收获的感觉。”
她说话时眼中闪着光芒,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继续干活,她时不时地偷看我一眼。
当我发现她在看我时,她就会害羞地低下头。
但嘴角却带着淡淡的笑意。
“你在城里的工作辛苦吗?”她问道。
“还好,就是压力比较大。”
“什么样的压力?”
“竞争激烈,每天都要想着怎么做得更好。”
“否则就可能被别人超越,被公司淘汰。”
“听起来确实不容易。”她同情地说。
“是啊,有时候真的很想回到这样简单的生活。”
“那为什么不回来呢?”她问道,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因为...因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
“而且父母也希望我在外面有所成就。”
她听了这话,眼中的光芒暗淡了一些。
但很快又振作起来。
“那你会经常回来吗?”
“会的,至少每年秋收的时候会回来。”
“真的吗?”她眼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真的,这是我对家乡的承诺。”
她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中午时分,她从篮子里拿出了午饭。
除了简单的饭菜,还有几个她亲手做的点心。
两个人坐在田埂上,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
四周很安静,只有微风吹过稻田的声音。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景色美得像画一样。
“不用客气,应该的。”
“其实...”她犹豫了一下,“其实我本来想昨天就收完的。”
“那为什么没收?”我问道,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她低着头,声音很小:“因为我在等你。”
这句话让我心中一震,虽然已经猜到了答案。
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感觉还是不一样。
她的脸更红了:“因为...因为我想和你多待一会儿。”
“因为你明天就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这句话说出来,空气似乎凝固了。
我们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安静地吃着饭。
但彼此的心意,都已经很明白了。
“我也舍不得走。”我终于说道。
她听了这话,眼中闪出惊喜的光芒。
“真的吗?”
“真的,这几天和你在一起,我很开心。”
“我也是。”她害羞地说。
我们相视而笑,心中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下午继续干活,气氛变得不一样了。
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不再躲避我的目光,而是会主动看着我微笑。
我也不再拘谨,会主动和她聊天。
“你觉得城市怎么样?”她问道。
“热闹,但也冷清。”我如实回答。
“冷清?”她有些不理解。
“人多,但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
“大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真心交流。”
“不像在农村,邻里之间都很熟悉,很温暖。”
她点点头:“我觉得还是家里好。”
“你不想出去看看吗?”
“但是什么?”
我知道她说的“这里”,不仅仅是指这个地方。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愿意出去吗?”我试探性地问。
“什么样的机会?”
“比如...比如有人邀请你一起去。”
她听了这话,脸又红了。
“那要看是什么人了。”她小声说道。
“如果是我呢?”我鼓起勇气问。
她愣了一下,然后害羞地点了点头。
“如果是你的话,我愿意考虑。”
这个回答让我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傍晚时分,这块“偏僻的地”终于收完了。
我们把稻子整理好,捆成一捆一捆的。
虽然地方偏僻,但收成很好。
“终于收完了。”她松了一口气。
“是啊,幸好今天天气不错。”
“多亏了你的帮忙。”她感激地说。
“如果是我一个人的话,至少要两天才能收完。”
我们开始往回走,夕阳西下,景色很美。
金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辉。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美得让人心醉。
“这里真美。”我感叹道。
“是啊,我经常一个人来这里看风景。”
“一个人不会觉得孤单吗?”
“有时候会,但是看着这样的景色,心情就会变好。”
“而且...”她停顿了一下。
“而且什么?”
“而且我会想,如果有一天能和喜欢的人一起来就好了。”
这句话让我心中一动。
“现在你的愿望实现了。”我说道。
她听了这话,脸红得像晚霞一样。
“嗯。”她轻声回应。
路上她说:“幸好你帮我收完了这块地。”
她的话意味深长,我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明年你还会种这块地吗?”我问。
“会的,”她点点头。
“明年我可能还会有地需要收。”
我们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都明白这句话的双重含义。
回到村子里,已经是晚上了。
她邀请我到她家吃晚饭,说是感谢我的帮助。
她的家很整洁,虽然简朴但很温馨。
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草,开得很艳丽。
她做的菜很香,虽然简单但很用心。
红烧肉、炒青菜、蒸蛋羹,还有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不好意思,菜做得不好。”她有些不好意思。
“很好吃,比城里饭店的还好吃。”我真诚地说。
她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气氛很温馨。
“明天你就要走了。”她又提起这个话题。
“嗯,不过我会常回来的。”我说道。
“真的吗?”她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真的,特别是到了秋收的时候。”
为什么特别是秋收的时候?”她明知故问。
“因为...”我看着她的眼睛,“因为有人的地等我来收。”
她听了这话,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但眼中却闪着幸福的光芒。
“那...那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承诺。”
“我会的,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她满意地点点头,笑得很甜很美。
吃完饭,我准备告辞。
她送我到门口,在月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温柔。
“不用谢,应该的。”
“那...那明年秋收的时候,你还来帮我吗?”
“当然,只要你的地还等我来收。”
她红着脸点点头:“会的,我的地永远等你来收。”
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第二天,我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透过车窗,我看到了那片金黄的稻田。
心中满含着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期待。
我知道,明年秋收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来。
因为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牵挂。
还有那个红着脸对我说“我这块地等你来收”的她。
火车渐行渐远,但我的心却留在了那个美丽的秋天。
留在了那片等待收割的土地上。
留在了那个在月光下害羞微笑的她身边。
这一次的秋收,不仅收获了稻谷。
更收获了一份美好的感情,一个温暖的承诺。
我相信,明年的秋天会更加美好。
因为到那时,我不再是一个人。
而是有了一个愿意和我一起收割,一起生活的人。
她说她的地等我来收。
而我的心,也等着她来收获。
来源:运筹帷幄西柚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