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沈阳市疾控专家发布健康提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4:12 1

摘要:近期正值夏秋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加大,同时开学返程高峰,跨省跨市人员流动频繁,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广大的传播机会。

记者 王禹哲 制作 王禹哲

责编 李靖 审核 白昕

近期正值夏秋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加大,同时开学返程高峰,跨省跨市人员流动频繁,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广大的传播机会。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制部张琳琳主管医师提醒: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仍不容忽视。

注意防范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我市近期监测数据显示,新冠今年三月报告病例达到峰值,之后报告数持续走低,病毒型别与全国一致,进入八月以来新冠病例报告及新冠检测阳性率有所增加,与全国监测数据一致(近期北方省份新冠检测阳性率较上周略有回升)。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7月份以来的报告病例中,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无重症病例报告,发病年龄集中在70岁上下,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呼吸道多病原监测显示,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近四周以来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流感病例报告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存在一定水平活动,仍应注意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警惕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侵袭

开学后校园人员密集,集体就餐可能性增多,学生们需重点关注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常见肠道传染病。

7、8月份的高温高湿环境、幼儿及学生重返校园、人员密集给手足口病的传播带来有利条件。截至目前,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9月份虽然天气转凉,温湿度下降,病例有减少可能,但由于近两年优势病原以CV-A16为主,易引起聚集及暴发疫情,不排除秋冬季学生病例增加出现秋季高峰的可能。

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

给您几点建议

学生、托幼儿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科学佩戴口罩。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主动佩戴口罩。

2.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相关疫苗。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和海鲜,吃水果时要清洗干净。

4.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如果家里已经有呼吸道感染者的话,可以提高通风频率。

5.提高免疫力。倡导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坚持适量运动,让身体充满活力;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使身体具备更强的抗病毒能力。

6.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返回的患者需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学校等集体单位做好以下传染病防控工作:

1.做好学生在校期间健康监测:落实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等防控措施。

2.做好疫情的报告工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病例增多或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时,及时向主管部门及属地疾控中心报告。

3.积极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将传染病等防控知识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各类疾病预防措施,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往期

阅读

来源:辽宁掌上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