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视点 ‖ 黄龙,镶嵌在大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报告文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2 20:03 1

摘要:过去,我不知道庐江县还有一个叫黄龙的遥远而又美丽的山村,是拜读汪书贵的散文才知道的,并且还从文中得知,黄龙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乡村振兴指导员司胜平的辛苦付出。

千年古村,生态黄龙;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过去,我不知道庐江县还有一个叫黄龙的遥远而又美丽的山村,是拜读汪书贵的散文才知道的,并且还从文中得知,黄龙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乡村振兴指导员司胜平的辛苦付出。

早在一周前,著名作家、书法家、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原副主任汪书贵给我打电话,说:“下周六,我们计划去黄龙村采风,想邀请你参加,不知你有没有空?”我略加思索,便笑着回答:“有空,主任。您笔下的黄龙如此美丽,充满诱惑,我还真想去感受一下呢。”

相聚千年古村

晴空万里,春风涤荡。3月22日清晨,在汪书贵率领下,我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画家潘克强,省高检主任汪后方,金融作家乐华丽,画家孙人浩、麻排义,摄影家冯涛,律师扬士海、陈世元,企业家朱丽霞等采风团成员,兴致勃勃,驱车从省城合肥出发,一路向南,直奔黄龙。

一路风尘,一路歌。在车上,汪书贵声情并茂地向我们介绍说:“黄龙行政村,有33个村民组,与39个自然村,面积7.83平方公里。黄龙位于深山密林之中,地处合肥最南端,过去没有通讯信号,就是有手机也没法用。为了生活,许多村民只得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是乡村振兴指导员司胜平积极争取外援,与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从道路、水利、电网与通讯等基础设施着手,全面谋划,多方打造,从而改变山村落后面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汪书贵深有感触地说,乡村振兴,犹如一缕春风,激活一潭碧水,给这个过去不知名的穷山村带来发展机遇,使其名声远扬,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支持。

司胜平、汪书贵、唐虎(从左至右)

谈起黄龙,到访10多次的汪书贵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刚开始,我脑海上空还笼罩一团疑云,汪书贵对黄龙情况咋这么熟悉?说了如指掌一点都不为过。后来,随着我在黄龙采访的逐步深入,疑云才渐渐散去。

汪书贵与黄龙结缘,是因为司胜平在黄龙村做乡村振兴指导员而起。他俩是多年的老朋友。几年前的一天,汪书贵翻山越岭去黄龙看望司胜平,那颗火热的心仿佛一下跌入冰窖: 山清水不秀,鸟语花不香,人杰地不灵。所见所闻,刀子般深深扎痛汪书贵的心。

从黄龙回来,汪书贵一连几天寝食不安,他没想到黄龙那么穷,老百姓那么苦,司胜平那么累。于是,他暗暗发誓,要帮黄龙一把,帮司胜平一把。

司胜平(中)接受作者采访。左为作家乐华丽

汪书贵从部队转业后,在省政府工作多年,积累丰厚的人脉资源。他多次深入黄龙实地考察,多次引进资源,多次组织文艺工作者采风,为建设黄龙,发展黄龙,宣传黄龙,改善民生,献计献策,贡献一己之力。

见到司胜平是上午9点20分,他比我想象要年轻得多,精神隽烁,气宇轩昂,风度翩翩,谈笑有鸿儒。此前,我虽说没见过司胜平,但从汪书贵文章配图中,见过他的照片,略显沧桑。

没有一种力量,比精神力量更强大。司胜平心系村民,意在推进乡村振兴,志在补缺补差、改变落后面貌。

司胜平(右一)介绍古井

司胜平长期在合肥市委工作,退休前系市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他自觉服从合肥市委组织部安排,2022年5月25日,作为第二批乡村振兴指导员,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天伦之乐,毅然决然来黄龙,为的就是推进山村乡村振兴。

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也是被司胜平执着精神所打动、所说服。

司胜平说话办事雷厉风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远见,是胆略,是情怀,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这几年,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司胜平争取并完成9000多万元项目投资。

鸟瞰黄龙

他从黄龙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村“两委”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二是完善并提升基础没施建没;三是挖掘历史人文资源。

为发掘宣传黄龙人文景观,司胜平发挥自己一技之长,背着相机,踏遍黄龙的山山水水,风餐露宿,不辞辛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抓拍上万幅珍贵影像图片。

“曾有段时间,司胜平突然与我失联,手机打不通,电话没人接,后来才知道,他去合肥最南端的黄龙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了。之所以后来司胜平又联系上我,是因为他帮助黄龙建起网站。我听了,心海泛起波澜,五味杂陈。”这是汪书贵散文中的一段话,触及心灵,感动得我眼睛都湿润了。爱有多深,情就有多浓。从司胜平身上,我看到中国龙精神‌。

大美黄龙

中国龙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大家知道,龙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中不仅是图腾,更是团结、奋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象征。中国龙精神‌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承载着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与美好愿景。

那么,黄龙又有啥寓意,源于何处?我对黄龙村名的由来,产生浓厚兴趣,便与司胜平聊了起来。他笑着说,关于黄龙村名由来,有好几个传说,众说纷纭,但普遍认可的还是《庐江地名录》上的记载。于是,我找来《庐江地名录》,认真研读。

据《庐江地名录》记载,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幼子黄龙,奉玉皇大帝之命到人间行云播雨。是日,来到此地,但见山不高,有祥云缭绕;水不深,有霞光笼罩。不是仙境,胜似仙境。顿生留恋之意,完成使命后便遁入山中。奈何天条难违,玉皇大帝得知,随即遣派天兵天将,将其捉拿归案,终生囚禁东海。

夜色黄龙

黄龙一去不复返,龙虬圣地传千秋。在黄龙村,龙王山、龙形地、黄龙洞与黄龙庵等名胜古迹,以及相关龙的遗迹遗存几乎遍布境内,明珠般交相辉映。“黄龙村”,由此得名。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司胜平与村“两委”成员,发掘并开发大量历史人文景观,比如抱德庵遗址、矾母矿遗址、黄龙庙宇、伍乔故居遗扯、三步两拱桥解放大军南下遗址、千年古井,以及青山湖美景、情人岛、大地母亲与7棵千年古树,等等。他们还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故事与美丽传说,给千年古村黄龙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梨花开。司胜平与村干部热情向我们介绍黄龙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远景,随后又陪同我们参观名胜古迹与村容村貌。春光旖旎,微风拂面,放眼望去,绿水青山,与金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点缀山村,如诗如画,一派田园风光。

黄龙日出

行走黄龙,如入仙境。耳濡目染,深有感触。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司胜平与村干部、村民所有的心血都没有白流。

青山湖碧波荡漾,群峰秀丽俊翠。如今,黄龙旧貌变新颜,水泥路代替泥巴路,荒山变绿洲,特色农家乐可圈可点,一座座楼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成为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龙,大山深处一颗璀璨明珠;黄龙,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当然,在采访中,我也深刻感到,黄龙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在整体规划、软硬件设施与文旅方面,特别是村史馆建设和产业发展,仍需要各级政府精准扶持,需要像司胜平、汪书贵这样有识之士出谋划策,需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

聚焦黄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龙建设会越来越好,发展会越来越好,村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来源:时代新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