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6月,《沈曾植遗墨集》正式出版。此书是寐叟逝世100年来首次对其诗文、公牍、杂钞、橅古等遗稿集结出版。本书的问世,对于长期关注沈曾植学术与书艺的同道,可谓盛事。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2023年6月,《沈曾植遗墨集》正式出版。此书是寐叟逝世100年来首次对其诗文、公牍、杂钞、橅古等遗稿集结出版。本书的问世,对于长期关注沈曾植学术与书艺的同道,可谓盛事。
沈曾植以一代“硕学通儒”蜚振中外,他的这批手稿,密密麻麻,涂涂改改,显得生动而自然。“古之学者为己”,书法俨然成为一种超越艺术的东西。书法之于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意义,如欧洲的音乐之于欧洲人的人生意义,是生命的诠释,亦是心性的流露。既是带有全民性的,又是日常性的;既是视觉的,更是文字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本书的意义是空前巨大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它架构着一座通往古代文人“为己之学”的桥梁,是一座富饶而蓊郁的精神园林,是中国传统之道与“通人之境”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书为媒,可以循迹穷理,耀质涵章,继而神超理得,感悟中国传统文人的伟大精神。
此次对澹隐山房李渊先生藏500余通手稿的纂辑,可谓是对新世纪以来对沈曾植史料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发现与整理,本书立足于沈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爬罗剔抉,犁然成编,使寐叟遗墨得以重现人间。本书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戴家妙主编,钱伟强副教授和澹隐山房李渊先生副主编。
这些散华落藻般的珍贵遗墨,浸染着沈曾植“硕学通儒”的本色,是旧时学人的心迹流淌,是一代书家的心血凝聚。读之可窥沈氏学问涉猎之广博与渊深,使我们见字如面,感受一代大儒的浩然风度。
数量之多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手稿,也可见本集释文、句读、分类与审校等任务之艰巨。全书分“寐叟文丛”与“海日碎金”两辑,共八个单元,收录诗稿50件,文稿81件,公牍66件,题跋46件,信札34件,词曲20件,橅古39件,杂钞166件,共计502件,释文共计114586字,可谓琳琅满目,洵珍可宝。
寐叟文丛·信札
海日碎金·杂钞
内容之丰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涵盖诗文、杂稿、尺牍、题跋、日记、橅古、批阅门生诗稿等等,且绝大部分为首次正式出版,亦可补《海日楼文集》《海日楼集校注》《海日楼札丛》之所缺。既是研究沈氏生平的珍贵史料,又对嘉兴地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透过本书,我们可管窥寐叟作为一代大儒独立而丰富的精神生活,与古人志气相投,心心相印。
书体之备
本书收录的遗墨,在书法上蔚为可观,时间跨度极大,从书风来看,囊括了其30岁到70多岁各年龄段的书迹,有篆书临摹、隶书题签、楷书文稿与尺牍、行书与草书杂钞等,无所不包,是研究沈氏书法的绝佳资料。
从书体上看,“师安吴”如《与冯国璋书》、“仿山谷”如《瑞安先生六旬寿宴叙清稿》,临唐人书如《临〈屏风帖〉》,暮年草书的“和风吹林,偃草扇树,缤纷离披”之美,在本书中展示得淋漓尽致!马宗霍云,“有清一代草书,尤推后劲”,诚哉斯言!
片纸之珍
沈曾植有一个极为有趣的习惯,作书惜纸如今,随手拈出,便纵情涂抹。所用纸张形式多样,有的则在用过的信笺封面之上书写,许多遗稿甚至于正反两面都有书写,密密麻麻,显得朴茂并兼。有些稿件的墨色、书体、书写时间皆不同,益见沈氏对于书写的痴迷,随时随地,笔不离手。
沈曾植各阶段的书写,折射出很强的“个性”,他是个“善变”的人。对新出土的资料或所临碑帖,立即揉入到自己的书风面貌中来,可谓“即采即用”,从早岁的“怒张横决”,到其晚年的“奇峭博丽”,为今天师古出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又给今天的书学如何回归传统的“通人之学”,提供了一种借鉴的思路和可能。
此次出版的手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珍贵遗墨,首次面世
这一批资料很珍贵,是沈曾植生前的一些日常书写,很多是第一次面世。有些稿子写在信封的封面之上,上面有诸如康有为的字迹;有经其亲自整理,有经其子沈熲整理,并留有题记和签条;有宝寐阁主人蔡晨笙的题签与钤印。皆可见其交游与递藏。特别是《沈大达夫先生墓志铭》《瞿文慎公诗序》《涛园记》等手稿图,原经钱仲联先生收入《海日楼文集》,百年之后得睹原稿,一览沈曾植治学的斑斑墨迹,对于研究寐叟治学、为艺来说,可谓幸事。
未刊手稿与文献史料价值
本书涉及到的一些文稿、诗稿,从未整理刊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沈曾植遗墨集》收录未刊诗稿19篇,文章题跋26篇,尺牍1篇,杂稿2篇,公文65篇,与《海日楼文集》所录文章有出入者42篇。
另,《海日楼词》二十四首未录入《曼陀罗寱词》。《与李翊灼书》《与冯国璋书》两篇信札,未收入《沈曾植书信集》,尤其《与冯国璋书》一札300余言,约作于1916年4月,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日常书写与书法艺术价值
书法史传下很多的杰作,其实都是一些书家的日常书写。沈氏这批手稿大致按编年排列,可窥沈氏书风之嬗变。昔钱钟书评寐叟书法云:“书具众体,有学唐太宗《温泉铭》而参以米南宫、张即之者,有学包倦翁者,有学金冬心者,有似翁覃谿者,有出入钱南园、翁瓶盫者,有学张濂亭者。”本集中沈氏各种书法面貌,也可与之相证发。
此外,有些稿件中包含家谱资料,包括几首回嘉兴写的诗,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史可能会有裨益。
纵观沈氏这批手稿,信手写去,一派天机,比之于应酬书作更见性情,可以看到沈氏统一的硬辣奇崛风格,又可以看到由于书写时不同的情境所带来的丰富变化,有时偏向流丽的帖学一路,有时则具备刚硬的北碑质感。沈氏作为一个学问家对于书法兼容并蓄,具有打通碑帖的通人之量。正是由于这种度量和眼界,才使他的书法影响到马一浮、谢无量、陆维钊、王蘧常等诸多大家。
昔沈曾植门人唐文治尝云:
先生于学无所不精,囊采六经,出入百家诸子,贯天人之奥,会中西之通。尝语余:“为学之道,贵乎知类通达,开物成务,若拘虚一隅,何为者?”今所传先生之作,一鳞一爪耳,而论者多以乾嘉诸老拟先生,其测先生者浅矣。
对于沈曾植这位通儒来说,这本集子所录也不过“一鳞一爪”,然而斯人已逝,观此500余通遗稿,如对寐翁矣!谨借该集的整理出版,向既是“大诗人”“大学者”“大哲人”,更是书法大宗师的沈曾植,表达景仰钦慕之意。
本书开本为大规八开(285mm×420mm),尺寸较大。由于手稿原件尺寸较小,且大小不一。有些手稿,字小且极密,就算读者手抚真迹,也很难看清细节。为了更好地反映沈曾植书写时松动的用笔和充沛的感情,我们将手稿做数倍放大处理,对于一些精彩的,重要的,甚至做了局部满版出血的大图。放大后字画更清晰,更方便读者临习与欣赏。这本书的观赏效果极佳,给了读者独特且美妙的视觉体验。
在特装本中,我们选取了一些有特点的作品,制作了原大的单页,这些单页也能够反映这批沈曾植遗墨的实际尺寸,见之如临真迹,供读者参考。
在这批手稿中,有很多都是笺纸正反面书写的,在有些较薄的纸上,正反面墨色接近,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我们尝试将正面字画稍加深,将正面与反面墨色拉开差距,且正反面都收录入书中,让读者更好地从书中感受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
本书在印刷前进行了数轮的上机打样,为的就是选择最适合的纸张进行印刷,由于本书印刷内容是手札墨迹类,在用纸上我们从十余种样稿中选择了一种能更好体现宣纸质感的涂布特种纸,这种纸张对原件色彩还原忠实,且浓墨沉着,淡墨清透,是印刷手札的上佳之选。
在辑封的处理上采用了特种纸整裱烫金压凹的工艺,这种工艺的使用让辑封的质感更突出。
由于这批手稿尺寸小,字细密,为了读懂沈曾植的书写内容,释文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第二册的后部附上了释文,让读者更好地读懂沈曾植。
两种版本供选择
精装本(限量500本)
▼
特装本(限量200本)
▼
《沈曾植遗墨集》
戴家妙 主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078-2
开本:889mm×1194mm 8开
页码:880页
定价:1980.00元(全二册)
精装本(限量500本)
售价:1580.00元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 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联系: xshufa
来源:书艺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