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做好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防御工作,利国镇以“汛”为令、快速响应,全镇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冲锋在前,积极投身防御台风“剑鱼”最前沿,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中筑起坚固的“红色堡垒”。
为切实做好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防御工作,利国镇以“汛”为令、快速响应,全镇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冲锋在前,积极投身防御台风“剑鱼”最前沿,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中筑起坚固的“红色堡垒”。
组织召开利国镇防范2025年第13号台风“剑鱼”工作部署会
靠前部署,拧紧防汛抗台“责任链”
一是细化分工,下好防汛抗台“先手棋”。镇党委于8月24日召开防御台风“剑鱼”工作部署会,传达学习海南省防御台风“剑鱼”视频调度会及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防御台风“剑鱼”工作的部署要求,研判当前防台防风防汛形势,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责任体系,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岗、责任到人。二是全面摸排,打好隐患排查“主动仗”。聚焦关键环节和薄弱点位,第一时间组织各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村(社区)民小组长、网格员等人员,对低洼地带、河道堤坝、老旧房屋、在建工地等风险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三是精准转移,筑牢应急避险“安全堤”。针对低洼地区住户、五保户、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党员干部逐户开展“敲门行动”,耐心劝说群众转移避险,有序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截止8月24日晚上20:00,各村、各机关单位排查存在隐患农房转移185户433人,建筑工地6个转移25人,低洼易涝点转移22人63人,共转移184户431人,切实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四是多维宣传,织密防台意识“防护网”。利国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宣传方式,通过入户宣传、应急广播循环通知、微信群提醒等方式,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外出,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防范措施全知晓。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文(左一)和县政协副主席吴宁(右一)到利国镇指导台风“剑鱼”防范工作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侯炜炜到利国镇指导台风“剑鱼”道路清障工作
各村(社区)召开防范2025年第13号台风“剑鱼”工作部署会
各村(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转移安置群众
精准施策,筑牢抢险救灾“防护墙”
一是组建队伍,锻造防汛抗台“先锋队”。成立一支35人组成的镇级救灾应急分队和25支村级党员突击队,全天候待命,确保突发险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二是严格值守,守牢群众安全“前哨站”。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漫水桥等重点点位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应对有序。三是强化巡控,筑牢水域安全“防护堤”。加强对水库、漫水桥、田洋、水坝巡逻和渔船清点管控,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引导行人和车辆绕行,督促渔民做好船上物资转移和人员撤离,及时劝阻出海、捕捞、垂钓等危险行为,筑牢水域安全防线。四是备齐物资,夯实应急保障“压舱石”。全面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截止台风“剑鱼”登陆前,25个村(社区)已检查并配齐雨具、抽水机、灯具等防风防汛物资,为防御台风“剑鱼”做好充分物资保障。五是及时行动,加固农业生产“防护墙”。针对台风“剑鱼”可能引发的强降雨和大风天气,镇农业服务中心下沉各田洋、种植基地,指导农户做好加固大棚支架、疏通田间沟渠、抢收低洼地块作物等防汛防风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努力将台风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各村(社区)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巡查危险水域,并设置路禁标识
台风“剑鱼”过境后,利国镇以“保畅通、摸灾情、抢修复”为核心,迅速集结各级党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村(社区)小组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家挽起裤脚、撸起袖子,挥动铁锹、扫把、电锯、砍刀等工具,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有的清理倒伏的树木,有的清扫散落的枝叶,有的疏通道路上的障碍物。同时,统筹做好房屋受损、农业受灾、基础设施损毁等情况进行精准摸排和登记造册,加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切实筑牢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各村(社区)清理路障
来 源:利国镇党委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罗九舒
来源:乐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