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贝村:从贫困到蝶变,“宝贝”铺就振兴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2:03 1

摘要:摆贝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曾经,它是一个不通水电公路的省级贫困村,村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摆贝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苗族文化的宝库。这里是百鸟羽毛服饰的原生地,“百鸟衣”在2007年就被文化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神

近日,《光明日报》头版聚焦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故事——摆贝村的华丽转身。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凭借自身的独特“宝贝”,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摆贝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曾经,它是一个不通水电公路的省级贫困村,村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摆贝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苗族文化的宝库。这里是百鸟羽毛服饰的原生地,“百鸟衣”在2007年就被文化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神秘的鼓藏节、震撼的芦笙舞、精湛的苗族刺绣、独特的蜡染等苗族文化都汇聚于此,让摆贝村享有“苗族文化活化石”的美誉。

转机出现在2023年,第一届“村超”开赛。摆贝村村支书刘正文看到了机会,组织了一支50人的啦啦队,穿着绚丽的百鸟衣到“村超”现场助威。姑娘们身着百鸟衣,银冠作响,舞步翩翩,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摆贝村啦啦队的照片传遍全网,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嗅到商机的刘正文让绣娘赶制印有足球的绣品、服饰到比赛现场售卖,一下子就卖了十几万元。百鸟衣还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摆贝村热闹非凡。但刘正文没有满足于此,他和村民们不断探索,将传统手艺与日用品结合,开发出蜡染围巾、丝巾、苗绣手包等物件。后来,面对直播带货的冲击,学过设计的村民潘发勇又提议让苗绣成为文化符号,个性化作坊也随之建立。

在摆贝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思路越来越开阔。闲置老屋变成了民宿,厨艺好的村民干起了民族餐饮,会音乐的阿哥们吹起芦笙招揽游客。摆贝村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建成了民宿、民族文化活动场等,还栽种绿化花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全村的美化绿化水平。

如今的摆贝村,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利用“村超”的热度,更在于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宝贝”,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摆贝村的故事,是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也为其他贫困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未来,摆贝村会继续绽放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苗族文化的魅力。

来源:景和的农村副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