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决”的民生实事 “较真”的人大监督——重庆人大代表票决制为“老”办实事的一线观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22:34 1

摘要:“我按下呼叫器,侄儿马上就赶来了……”回忆不久前的惊险,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72岁村民张达金仍心有余悸。当天他突感心脏不适,顺手按下床边的AI呼叫器。8秒后,侄儿张光平回应,2分钟后,老人被紧急送医,很快转危为安。这得益于铜梁针对全区4900余名散居特困人员安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王亚同

“我按下呼叫器,侄儿马上就赶来了……”回忆不久前的惊险,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72岁村民张达金仍心有余悸。当天他突感心脏不适,顺手按下床边的AI呼叫器。8秒后,侄儿张光平回应,2分钟后,老人被紧急送医,很快转危为安。这得益于铜梁针对全区4900余名散居特困人员安全监护风险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该区人大代表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以人大代表票决方式加快推进民生实事办理,在重庆悄然发生。作为其中的缩影,近日记者围绕老年群体的民生诉求,进行深入调查。从铜梁散居特困老人的智能监护,到沙坪坝适老化改造的防滑扶手,再到开州社区老年食堂的暖心饭香,这些为“老”办实事带来的显著变化,都与其背后的“票决”民生实事、“较真”人大监督的重庆人大工作实践有着密切联系。

票决,让民意诉求端上“议事桌”

“这样的幸福,曾是我们不敢奢望的。”一日三餐仅需13元,83岁的吴明清拿着餐盘开心地说。在开州区,社区老年食堂里飘散的饭香,正温暖着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3万,孤寡、独居老人不少。如在锦程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865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5人。走访中了解到,不少独居老人一顿剩饭管一天。”2025年初,开州区人大代表彭文在区人代会上通过一组数据直指该区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

代表跑遍全区调研了解情况,人代会现场发出的呼吁,引发大家的广泛共鸣。最终,老年人助餐服务提升行动从众多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开州区7件年度民生实事之一。

2024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区县乡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了票决程序,明确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票决,差额比例不低于应选项目数量的五分之一。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就是要让民意诉求成为民生项目的“指挥棒”。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的25.11%。为应对挑战,服务好老年群体,紧密结合群众意见诉求加快推进为“老”办实事,成为各区县的优先选项。

监督,81名人大代表“较真”细节

今年初,在沙坪坝区人代会上,全体人大代表票决出沙区10件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困难群众家庭适老化改造”入选。当地计划投入改造项目资金150万元,为500户困难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养老品质。

为办好这项民生实事,沙坪坝区人大组建了由81名人大代表组成的评估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监督改造项目实施。代表们来自养老服务、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医疗器械、物业管理等行业,对养老问题非常关注。当地500户困难老人散布在多个镇街,区人大常委会还决定让代表们回“娘家”参与监督。

为确保适老化改造的对象符合要求,代表们从项目前期开始,就通过参与专题调度会、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方式核实,督促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把好改造项目质量关,代表评估团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等,分组上门逐户进行验收,还仔细询问老人们在改造后的居住感受及满意度。

“庞大爷家中电路老化、热水器排气管道未达户外,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街道及时进行整改。”在入户验收石井坡街道改造情况时,沙坪坝区人大代表、重庆百康年养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小辉发现了上述问题。收到代表反映后,街道迅速行动,及时进行了整改。

在铜梁,为助推散居特困人员安全监护项目实施,区人大常委会明确区人大社会委加强工作监督,结合社会救助工作专题调研,加快推动项目实施,预计今年9月将全部完成设备安装。在开州,人大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全区的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标准、食品安全、服务细节等,常态化开展监督。

实效,推动民生承诺落地“见真章”

“人大代表的火眼金睛,让我们的服务更精细、更贴心。”开州区云枫街道龙珠社区老年食堂负责人说,“代表日常监督,倒逼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目前,开州区已建成并运营社区老年食堂或助餐点27家。今年1—7月累计提供老年助餐9.8万余人次。

走进童家桥街道马婆婆家改造后的卫生间,沙坪坝区人大代表戴梅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她使劲握了握新安装的扶手、看了看扶手的倾斜角度,又用脚试了试地垫的摩擦系数……

马婆婆的老伴已86岁高龄,常年坐轮椅。以前家里卫生间门框太窄,轮椅无法进入,洗澡成了老人最困难的事情。适老化改造后,增大了门框宽度,对地面进行了防滑处理,还安装了安全扶手和沐浴椅。“这下方便多了,老伴可以稳稳当当地坐在沐浴椅上,再也不怕滑倒。”面对上门参加验收的戴梅,马婆婆细说着适老化改造后的便利。

为服务好老年群体、办好民生实事,不少区县逐步建立起“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效果”的跟踪机制,确保有关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让民生承诺真正落地“见真章”。

随着全市区县、乡镇人大闭环监督推进,针对老年群体痛点的实事项目一个个落地落实,一步步撬动着大民生。如,渝北区龙山街道的“社区食堂+托老所”模式,让上百位独居老人“吃饭有人陪、饭后有活动”;垫江县高安镇“适老化浴室改造”,为失能老人配备升降淋浴椅……

“票决”民生实事,“较真”人大监督,让一件件群众“点题”、代表“监工”的实事,成为解难题、暖民心的好项目、实在项目,这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和人民至上理念。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