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懂诗里的安稳,五首诗读完心都跟着静下来,你都会背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22:30 1

摘要:房檐上的雨珠一串接一串往下掉,槐树林里的青蛙叫个不停,书桌旁的书还带着淡淡的墨香——其实啊,从古到今最让人心里踏实的安稳,从来不在热热闹闹的官场里,就藏在“看白鹭飞”“听夜雨响”这些平常事儿里。当诗人们不再盯着“当大官、干大事”的目标,把目光挪到竹影、蝉叫、午

谢谢大家支持欢迎大家

来评论区中讨论分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

房檐上的雨珠一串接一串往下掉,槐树林里的青蛙叫个不停,书桌旁的书还带着淡淡的墨香——其实啊,从古到今最让人心里踏实的安稳,从来不在热热闹闹的官场里,就藏在“看白鹭飞”“听夜雨响”这些平常事儿里。当诗人们不再盯着“当大官、干大事”的目标,把目光挪到竹影、蝉叫、午后那杯茶上时,这些不起眼的光景,就成了勾连世界的小绳子:一片叶子能牵出整个秋天的味道,一杯茶能装下大半辈子的故事,几句说笑就能把心填得满满当当。这五首从唐朝到元朝的古诗,就像五张淡淡的水墨画,用最朴素的笔调,画出了“在平淡里找安稳”的真滋味,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摸到生活最实在的治愈劲儿。

古诗全文

流落楚汉人,衣冠千载空。

明主不垂眷,青云难自致。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川。

赏析:从“想当官”到“睡安稳”,放下了就踏实

一提起李白,大家总想起他“仗剑走天涯”的潇洒,可这首写给堂弟李之遥的诗里,却藏着他少有的平淡和安稳。前四句先唠了唠日子的不顺:在楚汉那片地方漂泊来漂泊去,就算穿着古人那样的衣服,也早就没了当年的风光;皇帝不看重,想“平步青云”当大官,根本没指望。按说这么失意,本该满肚子火气,可李白笔锋一转,“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回到桃花围着的山岩里,在能看见云影的窗边好好睡一觉,就这么一句“回来”“歇着”,所有的烦事儿好像都散了。后两句更有生活气:堂弟端着酒,忽然就想起了我,一时兴起对着清亮的河喊了一嗓子。没有“要治理天下”的大想法,就只是“喝酒想人”“对着河喊”这些小破事儿,可偏偏就是这份不较真的松弛,让“安稳”有了模样。李白心里的安稳,不是跟命运低头,而是知道“当大官没指望”了,就转身找个桃花多的山窝窝,在窗边睡个踏实觉,跟亲人互相惦记着,跟山水聊聊天,把飘着的心稳稳放下来。这种“放下”,是在平淡里琢磨出的大明白——外面的荣华富贵或许远得很,但身边的山山水水、眼前的安稳觉,早就够让人安心过一辈子了。

古诗全文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赏析:大官家里不折腾,书斋里的小日子最安心

一听说“将军的书斋”,旁人可能会想,里面肯定摆着刀枪剑戟,满墙都是立功的奖状,可王建写的这座书斋,却满是“普通人家闲过日子”的味儿。开头“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就打破了刻板印象——秋天的巷子里,高树上的蝉叫个不停,本该热热闹闹的大官家门,居然安静得像普通人家的小院,这份“不吵闹”,就是安稳的底子。书斋里的小细节更有意思:“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仔细装裱的竹子画、总点着香的书架,没有金啊银啊的奢华装饰,就只是文人喜欢的简单玩意儿;“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丫鬟说话笑着也懂规矩,来做客的读书人吟诗时随便发挥也没人管,人和人相处不别扭、不较真,怎么舒服怎么来。最妙的是最后一句,将军也爱读英雄的故事,却实实在在说“我想立功,恐怕比不上人家”——没有故意装豪迈说大话,就只是面对理想时的实在劲儿。王建写的不是将军多厉害,而是书斋里的“日常小破事儿”:听蝉叫、看竹子画、闻书香味、听人说笑。这些碎碎的光景,让“大官家门”没了那种压人的富贵气,变成了能让人踏实待着的小角落。原来安稳跟身份没关系,就算是曾经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军,也能在书斋的烟火气里,靠着一竿竹、一本书、几句笑话,找到心里的平静和踏实。

古诗全文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赏析:秋天的小零碎,能接住所有不开心

杜牧的《新秋》,乍一读有点冷清,可仔细品品,却藏着“在冷清里找安稳”的治愈感。开头“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夏天快过了,天上的云彩还像奇奇怪怪的山峰,靠在枕头上,忽然被一片叶子带起的风惊到——这“一片叶子的风”多轻啊,却是秋天来的信号,也是人心和自然悄悄搭上线的小细节。没特意去找秋天,就只是枕头上偶然的一惊,人就被拉进了慢悠悠的时光里。接着往下读,全是秋天常见的小场景:“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有的园林里叶子落了显冷清,不知道哪家传来捶衣服的声音;“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蝉叫一会儿停一会儿,伴着快落的月亮,萤火虫忽高忽低地飞,照着晚上的天空。这些“冷清”“孤单”的画面,别人写可能会让人难过,可在杜牧这儿,却成了放情绪的小角落——当他因为“写了文章想献给朝廷,却没把握”而“半夜挠头,觉得自己像飘着的草”时,正是这些具体的秋景,轻轻接住了他的焦虑。杜牧的安稳,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劲儿,而是心里不痛快时,能在“一片叶子的风”“捶衣服的声”“萤火虫的光”里,摸到世界的实在温度。这些碎碎的秋景,像一只轻手,慢慢抚平“觉得自己没用”的烦忧,让人明白就算理想离得远,眼前的一片叶子、一声响动、一点光亮,也足够让人安下心来过好当下。

古诗全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赏析:退休后的小日子,藏着最踏实的安稳

陆游晚年退居到山阴,这首《幽居初夏》,把“平淡里的安稳”写得特别实在,每一句都是能摸得着的日常小事。开头“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先画出家的样子:在湖和山最美的地方,槐树柳树的树荫里,一条小路歪歪扭扭地伸着——没有华丽的亭台楼阁,可一看就有“家”的踏实感,这是安稳的开始。中间四句,全是住在这儿的日常碎事儿:“水满有时观下鹭”,水涨起来的时候,偶尔看看白鹭从水面飞下来;“草深无处不鸣蛙”,草丛长得深,到处都是青蛙叫;“箨龙已过头番笋”,竹笋已经蜕了壳,长成新竹子了;“木笔犹开第一花”,辛夷花还开着今年的第一朵。这些事儿有多小?不过是看看鸟、听听蛙叫、瞧瞧竹子、赏赏花,可就是这些“有时候”“到处都有”“已经”“还在”的小细节,让住在这儿的日子又鲜活又安稳。陆游不是在“欣赏风景”,而是在“过日子”——把注意力放在水流、白鹭、青蛙、花草上,用这些具体的小事,把生活过成了诗。结尾“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虽然叹口气说老了老朋友都走得差不多了,可这份叹气里没有难过,只有过了一辈子的平和。就算“没朋友陪”,还有“午后一杯茶”的暖劲儿——睡醒了能喝上一杯热茶,就算没人一起喝,这份平淡的日常,也已经是晚年最好的安稳了。陆游的隐居生活,没有轰轰烈烈,可在湖山、槐树、热茶之间,把“安稳”过成了每天的日子:原来最实在的幸福,就是能在自己家里,慢慢看水涨、听蛙叫、喝热茶。

古诗全文

孤客曾听夜雨眠,一生江海已华颠。

吟怀不与春风隔,漫忆檐声五十年。

赏析:五十年的雨声,是心里最稳的念想

萨都剌的《雨夜》就四句,却装着大半辈子的日子,把“用小事勾连世界”的治愈感写透了。开头“孤客曾听夜雨眠”,一个在外漂泊的人,一场晚上的雨,一次睡觉——多平常的场景啊,可一下子就能让人想起自己的经历:谁没在下雨的晚上,听着雨声睡着过呢?这份“曾经听过”,是记忆里最软的地方,让“漂泊的人”也有了暖乎乎的底色。“一生江海已华颠”,从“漂泊的人”到“头发白了”,大半辈子在外面跑,可没有抱怨,只有过了很多事后的平静。关键在最后两句:“吟怀不与春风隔,漫忆檐声五十年”,就算年纪大了头发白了,想写诗的心思从来没断过,而最常想起的,居然是五十年前房檐下的雨声。“屋檐下雨的声音”多小啊?可就是这记了五十年的雨声,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漂泊和安稳的小绳子——不管走了多少路、过了多少年,只要想起那阵雨声,就能回到当年听着雨睡觉的晚上,心里就有了着落。萨都剌的安稳,不在“跑遍天下”的奔波里,而在“常想起五十年前的雨声”的执念里。那阵雨声,是能实实在在听见的小事,却装着大半辈子的回忆和感情,让漂泊的“外乡人”,就算老了,也能在回忆里找到踏实的安稳。原来最能治愈人的,就是这些刻在心里的小光景,不管走多远,回头一看就能找着。读完这五首古诗,就会发现“在平淡里找安稳”不是空话,而是由好多好多具体的小事串起来的日子:是李白在桃花岩上的安稳觉,是王建书斋里的竹子画和书香,是杜牧枕头上那片带风的叶子,是陆游家门口的白鹭和青蛙叫,是萨都剌记了五十年的雨声。这些小事,没有“治理天下”那么宏大,可却能“勾连起整个世界”——一片叶子能让你知道春秋变化,一声蝉叫能让你懂孤单的滋味,一阵雨能装下大半辈子的故事,一杯茶能安慰晚年的时光。我们总想着找远方的“安稳”,觉得得干出大事业、所有事都顺顺利利,心里才能踏实。可古诗里的诗人们告诉我们:安稳就在眼下的每一件小事里。当你停下脚步,听听窗外的蝉叫,看看枝头新开的花,喝一杯热乎茶,或者想想以前听着雨睡觉的日子,就会发现,世界早就通过这些碎碎的光景,把最踏实的安稳送到你面前了。这种由小事堆起来的安稳,不吵不闹,却有最长久的治愈力。它像一阵清风,能吹走烦忧;像一汪清泉,能润心田;更像一根小绳子,把我们和自然、和回忆、和生活紧紧绑在一起,让我们在乱糟糟的世界里,总能找到一个能安心待着的小角落——这,就是古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也是生活里最真、最朴素的幸福。

来源:诗情画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