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杂志发表了一项震撼性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学生群体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趋势:在体重持续增长的同时,肌肉力量却呈现显著下降态势。这项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基于2000年至201
近日,《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杂志发表了一项震撼性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学生群体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趋势:在体重持续增长的同时,肌肉力量却呈现显著下降态势。这项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基于2000年至2019年五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涵盖133万名7-22岁学生,为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敲响了警钟。
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学生的体重在过去20年中持续增长,但肌肉力量指标却呈现相反趋势。从2010年开始,代表上肢力量的握力和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具体数据显示,2019年相比2010年,22岁男性学生的握力中位数从43.9公斤下降至42.5公斤,女性从26.6公斤降至26.0公斤。立定跳远成绩的下降更为明显:男性从234.3厘米下降至219.4厘米,女性从172.8厘米下降至162.5厘米。这一现象在18-22岁年龄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这个年龄段正是肌肉力量发展的关键期。
中国大陆2000-2010年和2010-2019年期间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的握力(A, B)、立定跳远(C, D)和体重(E, F)绝对变化值
地区差异明显
研究还揭示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华北、东北和中部地区的肌肉力量下降最为严重,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的区域。东北地区的下降幅度最大,立定跳远成绩在男女学生中分别下降了13.3厘米和14.5厘米。
2000-2019年期间中国各省7-22岁学生按性别分组的握力(A, B)、立定跳远(C, D)和体重(E, F)变化情况
不平衡关系凸显
更为重要的发现是,体重与肌肉力量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年龄增长,体重与握力的正相关关系逐渐减弱,而体重与立定跳远的关系甚至转为负相关。到22岁时,这种负相关关系在男性中达到-0.51,在女性中达到-0.39。这表明体重的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肌肉力量提升,反而可能成为运动能力的负担。
2000-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7-22岁学生肌肉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联性按性别分组(A和C为男生;B和D为女生)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学生参与肌肉强化运动的比例较低,根据2019年中国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研究,仅有不到40%的中国学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肌肉强化运动标准。其次,现有的体育锻炼模式过分依赖有氧运动和饮食调节,缺乏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此外,学业压力增加、屏幕时间延长、体力活动减少等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重要因素。
肌肉力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在儿童青少年期肌肉力量发展不足,可能导致类似“肌少性肥胖"的表型,即体重过重但肌肉功能不足,这将对个体的终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一旦错过青少年期这一肌肉力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成年后再想恢复和提升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因此,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监测和保护肌肉力量发展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恰逢中国体重管理年,这项研究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传统的肥胖防控策略主要关注体重控制,而这项研究表明,单纯的体重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关注肌肉力量的发展。
研究建议,应将肌肉力量训练纳入国家肥胖防控策略中,特别是针对华北、东北等重点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政策。2023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要求》标准,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健康的体重管理不仅要“减重",更要"增肌"。只有实现体重与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面对这一挑战,需要教育、卫生、体育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未来。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Wen雯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