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吃饭,酒过三巡,老张突然红着眼说:“昨天去工地找活,包工头说我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
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吃饭,酒过三巡,老张突然红着眼说:“昨天去工地找活,包工头说我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
饭桌上瞬间安静了——在座四位,三个40岁出头的男人,两个刚被工厂“优化”,一个跑快递每天工作12小时,月入还不到8000。
40岁,本该是事业黄金期,却成了很多人的“职场断头台”。
工厂嫌你体力跟不上00后,写字楼嫌你思维比不过95后,送外卖跑快递?
风里雨里一天赚200块,还得担心平台扣钱、电动车被偷。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外卖小哥凌晨三点蹲在路边吃冷掉的包子,评论区有人说:“这不就是未来的我吗?”
但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能让40岁+的普通人,在家门口轻松年入10万+的“冷门生意”——种四棱豆。
一、四棱豆是什么?为啥说它是“农业里的蓝海”?
四棱豆,也叫翼豆、翅豆,外形像四棱的刀豆,原产热带非洲,现在国内云南、海南、两广等地已有种植。
别看它名字陌生,在营养学界可是“宝藏作物”:蛋白质含量是牛奶的6倍,维生素C是菠菜的3倍,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被称作“绿色牛排”。
更关键的是市场——目前国内四棱豆主要供应高端超市、有机菜店和出口,一线城市零售价5-8元/斤,比普通豆类贵2-3倍。
我认识的云南种四棱豆的王哥,去年种了15亩,亩产3500斤,地头价3.5元/斤,毛利润18.3万,扣除种子、肥料、人工,净赚14万。
二、为啥说四棱豆是40岁+人群的“黄金项目”?
1. 门槛低到“有块地就能干”
四棱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地、坡地都能种,不像草莓、葡萄需要精细管理。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贵州山区的李婶,用房前屋后半亩荒地,一年收了2000斤,赚了7000块。
2. 管理简单,不弯腰不受累。
四棱豆是藤本植物,种下去后搭个1.5米高的竹架,它自己就能爬。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浇水、施肥、除除草,60岁老人都能干。
不像种西瓜要整枝,种辣椒要防虫,四棱豆基本没大病虫害,我种了三年,只遇到过两次蚜虫,用肥皂水喷两次就解决了。
3. 销售不愁,渠道比你想的多。
别以为四棱豆小众,现在一线城市的高端社区团购、有机菜店、素食餐厅都在抢货。
我建议新手先联系本地农贸市场,比如广州的江南市场、北京的新发地,都有四棱豆专区。更聪明的做法是找加工厂,四棱豆晒干后能卖15元/斤,做成腌菜、罐头更值钱。
三、手把手教你种四棱豆:从选种到收割的全流程。
第一步:选种(别在这省小钱!)
种子一定要买当年新种,陈年种子发芽率不到50%。云南的“云棱1号”或海南的“海翼2号”,这两个品种耐寒、抗病,适合大部分地区。种子店一般会按粒卖,1斤约200粒,够种1亩地,成本150元左右。
第二步:整地播种(关键在“松”和“暖”)
四棱豆怕涝,地块要选排水好的沙壤土。翻地时每亩撒500斤腐熟羊粪(比鸡粪便宜,肥效更持久),然后起垄,垄高20cm,宽1.2米,两垄之间留30cm过道。
播种时间看气温,地温稳定在15℃以上就行。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每垄种两行,行距60cm,株距30cm,挖5cm深的坑,每坑放2粒种子,盖土后浇透水。
第三步:田间管理(记住“三多一少”)
多搭架:苗高20cm时插竹竿,每株插一根,交叉搭成“人”字架,高度1.5米。
多追肥:出苗后10天,每亩撒10斤尿素;开花前,每亩施20斤复合肥(氮磷钾15-15-15)。
多摘心:主蔓长到1.5米时,摘掉顶端2片叶,促发侧枝,这样结的豆更多。
少浇水:四棱豆耐旱,见干见湿就行,雨季注意排涝,否则根会烂。
第四步:采收(时机决定价格)
嫩荚在开花后10-12天采收,这时候豆荚饱满、纤维少,口感最好。每天早上6-8点摘,豆荚更新鲜。老豆(种子用)要等豆荚变黄、荚壳变硬再收,晒干后脱粒,能卖给种子公司,价格是嫩豆的2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四、新手必看的3个“坑”,踩中一个就白干。
1. 别种太密。
有人觉得“种密点产量高”,结果通风差,病虫害多。朋友第一年种,株距留了20cm,后来豆荚全是斑点,卖不上价。正确的株距是30cm,一亩地留3000株左右足够。
2. 别用农药。
四棱豆主要吃嫩荚,农药残留超标的话,收购商会拒收。防虫用“以虫治虫”:每亩挂20张黄色粘虫板(3元/张),能诱杀蚜虫、飞虱;防病用“代森锰锌”稀释800倍喷叶,安全间隔期7天。
3. 别等“自然熟”
四棱豆一旦长老,豆荚变硬,只能当种子卖,价格从5元/斤掉到1元/斤。
豆荚长度10-12cm、还没鼓粒时采收,这时候口感脆嫩,超市最喜欢。
40岁后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能打工”的思维。
四棱豆不是暴利项目,但胜在稳定、省心,适合想陪家人、不想漂泊的中年人。
我见过太多人,把农村的荒地、山坡利用起来,种四棱豆、养土鸡,年入10万+的比比皆是。
农业从来不是“种下去就等收钱”,但只要你肯弯腰,它一定不会让你空手。
来源:平凡生活平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