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5岁才知道:儿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时,别讲道理,记住6个字就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2 06:26 1

摘要:王老太太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满桌子没有动过的饭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王老太太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满桌子没有动过的饭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今天是她75岁的生日,她特意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买了最新鲜的食材,在厨房忙活了整整一上午。

红烧肉、糖醋里脊、清蒸鲈鱼、蒜蓉西兰花...都是儿子女儿从小爱吃的菜。

可是现在已经晚上九点了,电话一个没接,短信一条没回,门铃一次没响。

"妈,我们公司今天有应酬,不回来吃饭了。"

这是大儿子王建国下午发来的短信,就这么一句话,连个生日快乐都没有。

小女儿王静更是直接,电话都不接,微信显示"已读不回"。

王老太太颤抖着手拿起手机,又一次拨通了大儿子的电话。

嘟嘟声响了很久,最后还是转到了语音信箱。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她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王老太太心中一喜,赶紧跑到窗边往下看。

然而,当她看到楼下那个场景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01

王老太太叫王秀芝,今年7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伴三年前去世后,她一个人住在这套三室两厅的老房子里。

她有两个孩子,大儿子王建国45岁,在一家国企当中层管理,小女儿王静42岁,在银行工作。按理说,两个孩子都事业有成,应该能给她一个安稳的晚年才对。

可现实却截然相反。

"妈,您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三年前,在老伴的葬礼结束后,王建国就开始劝她,"要不您搬到我们家去住?"

王秀芝当时很感动,觉得儿子孝顺。但到了王建国家住了一个星期后,她就受不了了。

"妈,您能不能不要这么早起来做饭?我们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儿媳妇刘萍很不客气地说。

"妈,您看电视能不能声音小点?孩子要写作业。"

"妈,您用的这些瓶瓶罐罐能不能收拾一下?卫生间都放不下了。"

各种嫌弃的话接连不断,让王秀芝感觉自己就像个多余的人。

"建国,要不我还是回自己家住吧。"王秀芝主动提出。

"那怎么行?外人会说我们不孝顺的。"王建国表面上挽留,但眼神中明显带着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那我白天过来帮你们做家务,晚上回自己家睡。"王秀芝提出折中方案。

"也行,这样您也不会感到无聊。"王建国同意了。

02

就这样,王秀芝开始了每天往返两个家的生活。早上七点到儿子家,做早饭,送孙子上学,然后买菜做午饭。下午接孙子放学,辅导作业,做晚饭。晚上八点左右才回到自己家。

刚开始的时候,王建国和刘萍还会表示一下感谢。但时间久了,他们就把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

"妈,明天我们要加班,您早点过来做晚饭。"

"妈,这个周末我们要出去旅游,您帮忙看着家。"

"妈,小军的学费您能不能先垫一下?我们这个月资金紧张。"

王秀芝从来不会拒绝,总是默默承担着一切。她觉得这就是母亲应该做的,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自己累一点没关系。

小女儿王静的态度就更让王秀芝心寒了。

王静结婚后就很少回娘家,每次打电话都是三言两语就挂断。

"妈,我很忙,有事您找我哥。"这是王静的口头禅。

"静静,妈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

"哪有时间啊,工作这么忙,孩子还要上培训班。"

"那我去看看你?"

"别了妈,我们小区不让外人随便进,很麻烦的。"

03

王秀芝知道这是借口,但她不想拆穿女儿。她总是在心里安慰自己:女儿工作压力大,理解她就行了。

但有一次,王秀芝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王静发的照片:一家三口在高档餐厅吃饭,笑容满面。

"静静今天有空出去吃饭啊?"王秀芝忍不住在评论里问了一句。

结果王静直接把她从朋友圈里屏蔽了。

"妈,您能不能不要在我朋友圈里评论?我同事都能看到,很尴尬的。"王静在电话里不客气地说道。

"我就是关心你..."王秀芝委屈地解释。

"我知道,但是您这样做让我很有压力。"

从那以后,王秀芝再也不敢在王静的社交媒体上留言了。但她还是会默默地点赞,希望能表达一下对女儿的关注。

可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连王静的朋友圈都看不到了。

"静静,妈妈是不是被你屏蔽了?"王秀芝鼓起勇气问道。

"妈,您想多了。可能是网络问题吧。"王静明显在撒谎。

王秀芝的心彻底凉了。自己的女儿竟然不愿意让她看到自己的生活,这种被排斥的感觉比什么都痛苦。

04

最让王秀芝伤心的是,儿女们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漠。

"妈,您能不能别总是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工作很忙的。"王建国不耐烦地说。

"我一天就打一个电话,还不是因为关心你们。"

"可是每天都问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意思吗?吃饭了没有,天气怎么样,工作累不累...这些话有什么意义?"

王秀芝被说得无言以对。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关心的表现,但在儿子眼里却成了打扰。

"那我以后不打了。"王秀芝委屈地说。

"也不是不让您打,就是希望您能理解我们的难处。"王建国缓和了语气。

但从那以后,王秀芝真的很少主动给儿女打电话了。她怕打扰到他们,怕听到不耐烦的语气。

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更少了。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没有一通电话。

王秀芝坐在空荡荡的家里,感觉自己就像个被遗忘的人。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是不是自己太唠叨了?是不是自己要求太多了?是不是自己应该更独立一些?

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王秀芝开始学着一个人生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生病了也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更怕他们觉得麻烦。

有一次王秀芝在家里摔了一跤,手腕扭伤了,疼得厉害。她想给王建国打电话,但拿起电话又放下了。

"算了,去医院看看就行了,不要麻烦孩子们。"她这样安慰自己。

05

一个人挂着胳膊坐在医院里,看着周围都是儿女陪伴的老人,王秀芝心里说不出的孤独。

王秀芝以为自己这样的忍让会让儿女们感动,会让他们意识到母亲的不容易。

但事实证明,她想错了。

儿女们不仅没有更关心她,反而觉得她越来越好对付。

"妈,我们下个月要买车,您能不能帮个忙?"王建国开口就是要钱。

"要多少?"王秀芝没有犹豫。

"三十万。"

"这么多?"王秀芝吓了一跳。她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四千块,三十万相当于她六年多的收入。

"妈,现在买个像样的车就得这个价。您不是说要帮我们吗?"王建国理直气壮地说。

"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啊。"

"您可以把房子抵押贷款。"王建国早就想好了,"反正您一个人住这么大房子也浪费,不如发挥点作用。"

王秀芝心里很不舒服,但还是同意了。她去银行办了抵押贷款,把三十万给了儿子。

"谢谢妈,您真是太好了!"王建国当时表现得很感激。

但拿到钱之后,王建国对她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该冷淡还是冷淡,该不耐烦还是不耐烦。

06

更过分的是,王静知道这件事后,也找上门来了。

"妈,您给哥哥买车了?"王静的语气很不满。

"是借给他的。"王秀芝解释。

"借?他什么时候还?"王静明显不信。

"他说会还的。"

"妈,您这样做不公平。"王静直接表达了不满,"我也需要钱,孩子要上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就要二十万。"

"可是我已经把房子抵押了,没钱了。"

"那您想想别的办法。不能厚此薄彼。"王静说完就走了,连再多陪她坐一会儿都不愿意。

王秀芝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心里很难受。她没想到自己的付出不仅没有换来感激,反而换来了更多的索取和抱怨。

从那以后,王秀芝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不是自己太好说话了?是不是自己的付出被当成了理所当然?

但她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现状,只能继续忍受着儿女们的冷漠和索取。

真正让王秀芝心寒的,是去年发生的那件事。

07

她不小心在家里摔倒了,头撞到了茶几角上,血流了一地。邻居听到声音后报了120,把她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她有轻微脑震荡,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您家属呢?需要通知他们过来。"护士问道。

王秀芝报了王建国的电话号码。

"喂,建国,妈妈住院了。"她虚弱地说道。

"什么?住院了?严重吗?"王建国的声音听起来很着急。

"医生说要观察几天。"

"好,我马上过来。"

王秀芝心里很温暖,觉得儿子还是关心她的。

但王建国来了之后,第一句话就让她心凉了。

"妈,您怎么这么不小心?现在住院多麻烦啊,我们都要请假陪护。"

"对不起,我也不是故意的。"王秀芝委屈地说。

"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们轮流照顾您吧。"王建国无奈地说。

王静来的时候,脸色更难看:"妈,您以后小心点行不行?我们工作都很忙,哪有时间总往医院跑?"

"我知道,我尽量注意。"王秀芝连声道歉。

08

住院的三天里,王建国和王静确实轮流来陪护,但两人都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很少和王秀芝说话。

"妈,您出院后一定要注意安全。"出院的时候,王建国叮嘱道,"我们工作真的很忙,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听到儿子把照顾她说成是"折腾",王秀芝的心彻底凉了。

从那以后,王秀芝更加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她不敢生病,不敢麻烦儿女,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这样的日子让她越来越孤独。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人和她说话,电视成了她唯一的陪伴。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王秀芝经常这样问自己。

她想起年轻时为了孩子们的付出:为了给他们买学区房,她和老伴省吃俭用了十几年;为了供他们上大学,她甚至去做钟点工补贴家用;为了他们结婚,她把自己的首饰都卖了换钱。

那时候的王建国和王静多么贴心啊,会给她捶背,会陪她聊天,会在她生日时准备惊喜。

可现在呢?他们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把她这个母亲抛到了一边。

王秀芝试过很多方法来挽回儿女的心。

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希望能和他们多联系。但儿女们总是"已读不回"。

她学会了做各种新菜,希望能吸引他们回家吃饭。但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推辞。

她主动提出帮忙带孙子,希望能增进感情。但王建国说:"妈,您年纪大了,带孩子太累了。"言外之意就是嫌她跟不上时代。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用,儿女们对她的态度依然冷漠如霜。

09

今天是王秀芝75岁的生日,她本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觉得儿女们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日子。

她从一周前就开始准备,买菜、打扫卫生、布置房间。她甚至买了一个小蛋糕,准备和儿女们一起庆祝。

"建国,妈妈今天过生日,你们能回来吃个饭吗?"上午她试探性地打了电话。

"哦,是啊,生日啊。"王建国的语气很平淡,"不过今天我有应酬,可能回不去了。"

"那明天呢?"

"明天也不行,有个重要会议。"

王秀芝失望地挂了电话,又给王静打过去。

"静静,今天妈妈生日,你能回来吗?"

"妈,不好意思啊,今天小雨有钢琴比赛,我得陪她去。"王静的回答也很敷衍。

"那比赛结束后呢?"

"比赛完了肯定很晚了,改天再说吧。"

听到女儿这样的回答,王秀芝的心彻底死了。

她坐在满桌子的饭菜前,看着那个小蛋糕,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七十五岁了,我活了七十五年,到头来连个生日都没人陪。"她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了汽车声。王秀芝心中一喜,以为是儿女们回心转意了。

她趴在窗户上往下看,确实看到了王建国的车。但让她震惊的是,王建国并没有上楼,而是在楼下接了一个人——王静。

10

两兄妹在车里聊了几分钟,然后一起开车离开了。

他们就在楼下,距离她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但没有一个人想起要上来看看她。

王秀芝瘫坐在地上,感觉天都塌了。

那一夜,王秀芝整夜未眠。

她想了很多,想起了自己这一生的付出,想起了儿女们小时候的乖巧,也想起了现在的冷漠。

"是我哪里做错了吗?"她一遍遍地问自己。

是因为自己太溺爱了吗?是因为自己付出得太多了吗?是因为自己太好说话了吗?

王秀芝想起了一个朋友的话。那个朋友也有个不孝顺的儿子,但后来关系改善了。

"秀芝啊,有时候对孩子太好反而不是好事。他们会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不会珍惜。"朋友当时这样说。

"那怎么办?"王秀芝当时问道。

朋友神秘地笑了笑:"记住一句话就行了,很管用的。"

但那时候王秀芝没有细问,现在想起来,后悔不已。

11

第二天一早,王秀芝就给那个朋友打了电话。

"小李啊,你还记得之前你说过一句话吗?关于怎么对待不孝顺的孩子。"

"哦,你说那个啊。"朋友笑了,"你现在想知道了?"

"是的,我现在真的需要这个建议。"王秀芝苦笑道。

朋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其实很简单,就六个字。但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什么六个字?"王秀芝急切地问道。

朋友缓缓说出了那六个字...

"什么六个字?你快说啊!"王秀芝在电话里急切地催促着。

朋友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秀芝,这六个字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要想清楚,一旦你开始这样做,你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改变?什么意思?"王秀芝有些不解。

"我的意思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方法很有效,但是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你能承受得住吗?"

王秀芝想起昨天晚上儿女们的冷漠,想起自己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流泪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

"我能承受。告诉我这六个字是什么。"

"好吧。"朋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六个字就是..."

12

就在朋友要说出答案的时候,电话里传来了忙音。

"喂?小李?"王秀芝拼命按着电话,"你还在吗?"

没有回应。

王秀芝赶紧回拨过去,却发现对方的手机关机了。

"怎么会这样?"王秀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断线?"

她等了一整天,不断地给朋友打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第二天,王秀芝亲自上门去找朋友,却被告知朋友临时有急事出远门了,要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

"一个星期?"王秀芝感觉自己快疯了,"那六个字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秀芝魂不守舍。她不断地回想朋友的话,试图猜出那六个字是什么。

"断绝关系"?不对,这样太极端了。

"保持距离"?好像也不太对。

"冷漠相对"?也不像。

王秀芝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就在她即将放弃的时候,王建国突然来了。

"妈,我有个事和您商量。"王建国开门见山地说道。

"什么事?"王秀芝问道,但心思还在那六个字上。

"是这样的,我们想把您这套房子卖了,然后给您换个小一点的。"王建国说得很自然,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卖房子?"王秀芝吃了一惊,"为什么要卖?"

"您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太浪费了,而且维护成本也高。"王建国解释道,"卖了这套房子,可以买个小一点的公寓,剩下的钱您可以用来养老。"

"剩下的钱?"王秀芝敏锐地察觉到了关键词。

"是啊,您这套房子现在值五百万,买个小公寓一百万就够了,剩下的四百万..."

"剩下的四百万怎么办?"

然而,接下来王建国所说的话,让王秀芝的身体瞬间就像如坠冰窟般的颤抖不已...

来源:萌宠Sw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