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起因是我们最近跟一个非常知名的大平台(A平台)谈合作,过程本该是正常商务谈判,没想到却遇上一位“惊喜嘉宾”。
文|Tess
事情起因是我们最近跟一个非常知名的大平台(A平台)谈合作,过程本该是正常商务谈判,没想到却遇上一位“惊喜嘉宾”。
这位一个气场两米八、话术满天飞的人,开会的时候对我们一通猛踩:
“这个产品?大买家看不上。”
“你们团队太小了,看起来不专业。”
“这个合作,不值得我们平台大规模投入。”
听上去像是对我们的产品完全不感兴趣。
但是呢,会议结束后不久,他们就发一封邮件,邮件里列出了合作条款,但是,几乎全部是霸王条款。
我一秒钟都没犹豫,果断拒绝,并明确告知将不会和他们合作。
接下来的发展,你可能想不到,那个对我们产品贬损得最厉害的人却私下里联系到我们,说他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希望可以跨过A平台和我们合作。
我们来仔细剖一剖这类人的心理画像。
他们通常有几个特点:
嘴上唱高调,背后动歪脑筋;口头维护公司,实际谋自己私利;表面公事公办,实则暗度陈仓;还特别自信,觉得全世界都看不透他。这种人确实不蠢,甚至精得像猴,擅长“人前打一巴掌、人后给个枣”,以为自己拿捏全场、进退自如,殊不知别人早在会议第一分钟就看出他演戏的成分,只不过懒得揭穿罢了。
说白了,他是聪明的,但这种聪明没有用在正道上,是会反噬的那种。明码标价的小人,用得起,信不起。
不过呢,这种人也不是不能合作,只要你足够清醒,知道他是什么成色,就能成为布局者。
他们就像一个明码标价、风险已知的工具,
可用,但不可近;
能操控,但不能信任。
用得巧,能多开一扇门;
信得真,只会被反咬一口。
合作可以有,但绝对不能是捆绑式、深度信任型的那种。
他今天敢绕过平台找我,明天就可能绕过我找别人。
他不在乎公司,也不会在乎任何人,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捞到最大的好处。
总体来说,这种人的价值是短期的、可控的;但他的风险,是长期的、潜伏的。
聪明人如果不守规矩,就不叫人才,叫隐患。
最后,我想给职场人的一句忠告:别以损害公司的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利。
有些职场人常常觉得我只是顺手而已,公司又没少什么。我能力强,靠点资源怎么了?反正大家都这样,我不做反而吃亏。
可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你“顺手”从公司身上捞一把,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的人品打负分。而你的上司、同事、合作伙伴,可能都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没说破。
你觉得自己走得隐蔽,其实别人早已看穿你,只是在等你露馅。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靠侵蚀平台、消耗组织来成就自己。
能被长期信任的员工,靠的从来不是小聪明,而是人品与底线。
同时,也给企业老板的一句忠告:用人,先看人品。
企业最怕的不是没人才,而是把“歪才”放在重要岗位上。
一个连公司利益都敢踩在脚下的项目负责人,拿着公司的资源谈自己的生意,嘴上说“共赢”,心里却想着怎么一锅端。
这种人再能干,也只是“带毒的能力”,用得越多,伤得越深。
至于业务员,希望各位在开发客户的时候,一定要放平心态,不卑不亢,知己知彼,三观要正。
我这次之所以识破他,不是因为我多精明,而是因为我不贪、不急、不盲目崇拜所谓“大平台”。
我相信产品的价值,也知道,真正的合作,是彼此尊重、平等互利的结果。
而对于那位急吼吼要跳过平台“私奔”合作的人,
我们当然会谈,但不会信,更不会依赖。
他有他的算盘,我有我的剧本。
等这出戏演完,谁是赢家,自然见分晓。
所以,请记住:
真正厉害的人,不靠踩别人往上爬,而是靠自己站得住、看得清、守得稳。
别让你的聪明,毁了你的人品;别让你的一时得意,成了别人看穿你的一瞬间。
今天就这样吧,祝大家周末搬砖愉快!
来源:Tess外贸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