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大部分孩子都像欢快的小鹿,尽情地奔跑、嬉戏。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安静地站在一旁,用略带警惕的眼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别的孩子大声喧闹,他们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新的游戏活动开始,他们也总是犹豫再三,不敢轻易参与。这些孩子就是我们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大部分孩子都像欢快的小鹿,尽情地奔跑、嬉戏。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安静地站在一旁,用略带警惕的眼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别的孩子大声喧闹,他们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新的游戏活动开始,他们也总是犹豫再三,不敢轻易参与。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敏感萌娃,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有着与众不同的反应。
了解了高敏感萌娃在生活中的表现后,我们来从科学角度探究一下原因。高敏感特质其实是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孩子大脑里有脑岛和前额叶皮层这两个部分,它们的活动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别的孩子接收到外界刺激时,可能反应比较平淡,可高敏感的孩子,大脑就会对这些刺激进行深度加工。也就是说,外界一点点小变化,在他们心里都会引起比较大的反应。
除了神经生物学基础,差别易感模型也能解释高敏感孩子的情况。这类孩子就像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探测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格外大。我曾经接触过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家庭氛围和谐、父母情绪稳定的时候,她很有创造力,会用彩纸折出漂亮的小物件,还能编出有趣的小故事。可一旦家里发生冲突,父母争吵起来,她就会变得很退缩,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这充分说明高敏感的孩子在支持性的环境中能表现得更出色,但负面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大。
既然知道了高敏感孩子的特质和成因,那我们该怎么教养他们呢?我有几个方法可以分享。
首先是环境适配法。孩子对环境的敏感度就像一个精准的仪器,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比如带孩子去超市,超市里人多、声音嘈杂,对高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可以提前和孩子说清楚去超市要做什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去的时候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走比较安静的通道,让孩子能在舒适的环境里待着。
情绪脚手架也很关键。当孩子情绪波动大的时候,我们要像给他们搭建一个稳固的支撑一样,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害怕或者生气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理解他们。比如孩子因为看到一只大狗而害怕,我们可以抱抱他们,告诉他们虽然大狗看起来有点大,但可能很温顺。
正向反馈机制也不能忽视。高敏感的孩子内心比较细腻,我们要多给他们正向的反馈。当孩子勇敢地尝试了一件新事情,哪怕只是一小步,我们也要及时表扬他们。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幼儿园和新同学说话,我们可以说:“你今天和新同学说话了,真棒!你变得越来越勇敢了。”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不过,在教养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有些家长可能会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接触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这样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有些家长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敏感特质,强迫他们去适应一些还没准备好的环境,这会让孩子变得更紧张、更退缩。我们要在过度保护和忽视刺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做一个家庭环境敏感度自测清单。比如看看家里平时的噪音大不大,家人之间的交流氛围是不是和谐,孩子有没有自己安静的小空间等等。另外,每天花5分钟写亲子观察日记也很有必要,记录下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这样能更了解孩子的状态。
高敏感的孩子虽然可能更敏感、更脆弱,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教养,他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萌系盟Aw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