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链上中下游划分:钨行业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含采矿、选矿及再生回收企业,再生回收企业负责再生钨原料加工。中游有湿法冶炼(生产APT)、火法冶炼(生产钨铁)、钨粉及碳化钨粉加工企业。下游是硬质合金、钨材(钨丝、钨板等)及钨化工深加工。上中下游构成完整钨产业
1、钨行业产业链结构解析
·产业链上中下游划分:钨行业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含采矿、选矿及再生回收企业,再生回收企业负责再生钨原料加工。中游有湿法冶炼(生产APT)、火法冶炼(生产钨铁)、钨粉及碳化钨粉加工企业。下游是硬质合金、钨材(钨丝、钨板等)及钨化工深加工。上中下游构成完整钨产业体系。
·原料用途与再生比例:钨原料用于中游冶炼,90%以上原生钨原料用于湿法冶炼生产APT,不足10%用于火法冶炼生产钨铁。原料分原生(矿山开采)和再生(再生利用)两类,国内再生钨原料占比2024年已升至30%,发达国家超50%。全球每年耗约11万吨纯钨金属(元素符号W),按每吨钨金属需2吨标准钨精矿(含65%三氧化钨)算,年消耗约22万吨标准钨精矿。近年全球钨消费年增约1.2%,2025-2026年消费预期或提升。
·产业链核心特点:钨行业产业链资源控制集中,再生趋势明显。原生钨原料供应上,2024年国内钨精矿产量约13万吨,中钨高新、厦门钨业、三源钨业、洛阳钼业、江钨集团五家企业占原矿产量近半。同时,再生钨原料占比逐年上升,成原料供应重要补充。
2、全球与中国钨行业基本情况
·全球钨金属消耗量:全球每年大致消耗11万吨纯钨金属(元素符号W)。因消耗1吨纯钨金属约需2个标吨的钨精矿(指每吨含65%三氧化物),故全球年消耗钨精矿约22万吨标吨。这22万吨标吨钨精矿由原生(从矿上采出)和再生钨精矿构成,且再生钨精矿占比逐年上升。国内再生钨精矿占比2024年已达30%,国外发达国家再生利用率超50%。此外,全球钨消费近年略有增长,前几年年消费增长率约1.2%,2025年及2026年消费预期更高。
·中国的全球地位:中国在全球钨行业举足轻重。全球约80%的钨原料由中国供应,其余20%来自国外。中国消耗全球约60%的钨,中国以外地区仅消耗40%-45%。中国钨储量、消费量、贸易量及钨原料供应量均居全球第一。
·出口管控政策影响:2025年2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钨出口管控文件后,国际市场反应显著。国外APT(仲钨酸铵)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时与国内每吨差价达5万元,拉动了国内钨价。此次出口管控(非禁止出口)引发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验证了中国在全球钨供()应中的关键地位,即中国对钨出口的管控会对国际钨业产生较大影响。
3、近期价格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价格涨幅与历史对比:年初至今,钨精矿、APT、钨粉价格涨幅约50%,创历史最高涨幅。当前钨精矿报价达22万-32万元/标吨,APT国外报价50万元/吨,价格为历史最高价,市场报价较混乱。
·战略价值预期推动:战略价值预期是钨价上涨的根本因素之一。俄乌战争持续三年,需补库存;欧洲多国如德国计划扩大国防预算(德国计划投入7000亿欧元),提升了军工消费预期,支撑了钨价上涨,而非仅由消费基本面驱动。
·非市场化因素支撑:钨并非完全市场化产品,价格受政策管控支撑。一方面,配额管控严格,2025年4月2日自然资源部文件显示,当年配额较去年减少4000吨,降幅6.45%;另一方面,2025年2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文件对钨品出口进行管制。当前钨精矿生产成本约12万元/标吨,售价达22万-32万元/标吨,利润率约100%。因政策限制供应(如小矿商因配额不足无法生产),价格与成本背离有一定合理性,不能简单以完全市场化逻辑判断价格短期回落。
4、供需平衡与利润分配现状
·供需基本情况:今年钨行业供应与去年持平,近年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2%,今年因补库存及预期因素,消费增速略高于此。供应平衡、消费略增下,钨精矿价格涨了50%。
·上中下游利润失衡:当前钨行业上中下游利润率分配不均衡。上游钨矿利润率超60%;中游冶炼利润率不足3%;下游硬质合金深加工利润率从10%以上降至7%-8%。这种失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会打击中游实体企业积极性。矿上属高风险行业,利润率高有合理性,但不应忽视中游冶炼行业利润空间。
·价格合理性讨论:钨精矿生产成本约12万元/标吨,当前价格22-24万元/标吨,利润率达100%。价格与成本背离源于非市场化因素:4月2日自然资源部将钨矿配额减4000吨(降幅6.45%)管控污染;2月4日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对钨制品出口管制。受此影响,小矿商因配额不足难生产,供应受限支撑高价格。目前价格已达历史最高,短期或再创新高,但长期看,价格需回归成本以实现产业链利润合理分配。
5、需求增量与下游经营压力
·需求增量来源:当前钨需求主要增长领域为光伏、高端制造及军工。光伏方面,钨丝消费规模大,年消耗约3000吨金属,对应6000吨标吨钨精矿,占总需求5%。虽光伏产业降温使钨丝消费热度较前几年下降,但与前3-5年比仍增长,目前年消费量约1500亿米,高于此前700-800亿米。高端制造业中,合金消费增长明显。军工需求分直接和间接,直接需求如穿甲弹、特殊钢材等对钨的消耗;间接需求主要是军备装置制造中刀具、钻具对钨的消耗,且间接消耗规模远大于直接消耗。
·下游利润倒挂问题:下游合金企业经营困境凸显,价格倒挂明显。当前钨粉(合金生产原料)成本达50万元/吨,合金售价仅40万元/吨,原料成本高于成品售价,这种现象历史罕见。不同企业应对能力有别:独立合金企业无上下游业务支撑,利润压力大;产业链整合型企业(如章源钨业、中钨高新、厦门钨业)因布局矿山、冶炼、合金等环节,可内部调节利润(如矿山利润补贴下游)维持整体盈利。下游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呼吁国储局释放库存钨精矿平抑原料价格,或引导上游理性涨价,但释放库存可能性低,更多是舆论施压稳定市场。
·价格传导与行业呼吁:当前钨价上涨传导滞后,历史上中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需3个月,本轮短期内快速上涨让下游企业难消化成本。行业呼吁理性、逐步涨价,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伤害实体经济。虽钨价上涨对国家(中国占全球80%供应)及产业整体有利,但需平衡上中下游利润,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下游有时间消化成本并接受价格传导。
6、库存结构与供应限制因素
·库存结构分析:当前钨矿库存分为国家库存、企业库存和社会库存。国家库存为绝密信息,数量未知。企业库存含APT工厂备料和矿山库存:APT工厂以正常备料为主,国内约20多家正常生产的APT工厂,每家仓库通常备600吨钨精矿,总量约2.5万吨,属正常流通量;矿山因钨精矿价格高(成本约12-13万元/吨,吨利润可达六七万以上),倾向及时销售,库存不大。社会库存即贸易商库存,受高价位(22万元/吨)影响,贸易商不敢囤货,100个中超90个不敢以22万元/吨采购100吨以上赌涨;贸易商库存多为背靠背交易,无主动囤货,整体规模较小。
·供应限制因素:钨矿供应受限受政策、资源赋存、生产周期及产量弹性制约。政策上,矿山办证难,探矿权转采矿证至少需5年,后续办证还需数年。资源赋存方面,国内黑钨矿多为脉状,矿脉30-80厘米厚,90%为地下开采,作业面窄,大规模开采难;小型矿山因产量低(如每月产5吨),但建设尾砂坝等需投入数千万,成本与产量不匹配,大量小型矿山名存实亡。生产周期上,新建矿山耗时久,如哈萨克斯坦某项目2015年建设,2024年底才试生产;现有矿山技改扩产也耗时,如中钨高新旗下某矿从日处理7000吨扩至1万吨需6年。产量弹性方面,矿山年度开采计划9-10月编制(),确定后难调整;受地下作业面限制,价格上涨(如预期涨至50万元/吨),产量也难短期提升,产量与价格正相关性低。
·国内外新增产能:国内外钨矿新增产能有限。国内如江钨控股虽资源多,但新建矿山需5-10年甚至更久,现有矿山因地下开采难(矿脉仅几十厘米厚,需深入山体),实际产量常低于配额(如年配额1.2万吨,实际仅产1万吨),增产困难。国外方面,哈萨克斯坦巴普塔项目今年预计产5000-6000吨标吨,2026年逐步达产至7000-8000吨,2027年达1万吨标吨;其他国外矿山扩产需数年,且开采成本高于中国,企业因担心建矿与价格周期不匹配(建矿完成时价格可能回落),扩产意愿低。
7、未来价格展望与行业健康发展
·价格高位持续性:关于未来一两年物价走势,当前钨精矿价格涨50%已超出正常消费基本面的支撑能力,但存在需求预期的心理支撑。由于钨行业具有非完全市场经济特性及熟人经济特点,其价格与成本背离的时间可能较长。从市场规律看,若价格远高于成本,理论上会刺激产量增加进而促使价格回落,但当前中国钨产量提升较慢,需等待需求下降。对比其他金属,钨需求弹性较小、消费相对稳定,年增长率约1.2%,与锂、稀土等金属不同,其炒作因素较少,价格波动幅度有限(如锂曾从60万/吨跌至6万/吨,稀土有的品种从1000万跌至100万),行业普遍认为钨价格涨50%已属较大波动,整体呈现中规中矩、稳重的特点。
·行业健康发展建议:在贸易战背景下,提出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对物出口进行管控,另一方面放开废物进口,通过将国外废物流入中国再加工,降低国外废物原料量,增强其对中国物利用的依赖度,提升贸易战中的胜率。长期来看,钨作为世界不可或缺的金属,价格趋势向上;短期维度,结合当前供需情况及行业共识,其价格景气度仍能得到支撑。
Q:未来一两年的物价走势如何判断?在产量难以回应高价的情况下,物价是否会在高位停留较久?
A:从市场角度看,若价格与成本背离过大,理论上难以长期停留高位;但该产品并非完全市场化商品,可能导致价格与成本背离时间较长,尤其是较强的消费预期将有力支撑价格。
Q:为何不能仅因成本高于价格就断定价格一定会下跌?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
A:价格是否下跌的关键在于需求是否不足。若需求不足且价格远高于成本,生产者会因利润驱动增加供应,导致供应过剩,最终价格下跌。
Q:中国钨产量占全球80%且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钨精矿价格调整是否只能依赖需求下降?
A:钨的基本面不足以支撑钨精矿价格突然上涨50%,但存在较好的预期需求。由于钨行业规模小、具有熟人经济特征,心理因素对价格支撑影响显著,并非必须依赖良好的基本面。
Q:钨的需求弹性有多大?哪些行业在价格上涨时会停止采购?
A:钨是消费需求稳定的金属,年消费量增长约1.2%,与锂、稀土等易受炒作影()响的金属不同,其价格波动较小,不会出现10倍、5倍的暴涨暴跌。由于行业需求刚性强,即使价格上涨,相关行业也不会大幅停止采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