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苦干九年还倒赔41亿,为何如今却成为最大赢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20:50 2

摘要: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2009年,当中国铁建以低于竞争对手30%的报价拿下沙特麦麦高铁项目时,西方媒体纷纷预言这将是一场灾难。

事实似乎印证了他们的判断,项目从原定3年拖到9年,亏损高达41亿人民币。多个国家曾对这个项目垂涎三尺,却在了解到施工难度后,纷纷望而却步起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是"冤大头"的项目,如今却为中国带来远超损失的财富。

那么这条高铁究竟为何能让我国9年亏损41亿?如今这条高铁,又为中国换来了什么呢?

当2009年中国铁建拿下麦麦高铁项目的消息传出时,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西方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唱衰,认为中国企业是在"花钱买罪受"。

据相关媒体透露,当时中国的报价是66.5亿沙特里亚尔,这个价格让所有竞争对手都觉得不可思议。

亏损的原因很快就暴露出来。2009年签合同时,很多潜在风险都没有充分评估。项目开工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

麦加到麦地那之间的450公里,对中国工程队来说就是一场与自然的殊死搏斗。

这片土地的地形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有平原、有山脉,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而最要命的是,这些地形之间全部被沙漠覆盖。

白天地表温度能飙升到55摄氏度,工人在这里干活就像是被放在烤箱里。而到了晚上,温度又会骤降到十几度,巨大的温差让钢铁都会发生形变。

这里一年365天,有360天都是晴天,极度缺水成了常态。更糟糕的是,三天两头就会刮起大风,卷起的沙尘暴能把刚铺好的路基一夜之间吞噬得干干净净。

宗教因素带来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在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和朝圣活动期间,沙特工作人员绝对不会工作,这种节日在沙特特别多,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中国工程队必须精确计算每一个宗教节日,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关键工序受到影响。

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团队拿出了近乎偏执的韧劲。针对沙漠环境,工程师们首先采取了植树造林的方式来稳定地质环境。

在铁路沿线,他们硬生生种出了一片人造森林,用三道防沙屏障从高到低把风沙层层过滤。

为了解决地基松软的问题,团队采用了低频碾压、冲击共振和振动冲挤三种方法,把松软的沙层压实到95%以上的密度,比岩石还要坚固。

最具挑战性的是麦加车站特大桥的建设,这座全球最宽的高速铁路桥,不仅要穿越沙漠,还处在地震带上。

中国工程师专门研发了抗高温、抗腐蚀的特种混凝土轨枕和钢轨连接件,确保铁轨能在极端温差下保持稳定。

九年时间里,中国团队攻克了350多项技术难题,每一项都是在极端环境下被逼出来的独门绝技。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工程难题,更为中国高铁技术在全球沙漠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2018年。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战,麦麦高铁全线贯通。当列车以360公里的时速在沙漠中飞驰,车厢内的水杯纹丝不动时,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了。

这条铁路的成功运营彻底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高铁的看法。它证明了中国不仅能在平原地区建设高铁,更能在全球最恶劣的环境下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西方媒体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嘲讽转变为惊叹,纷纷报道中国高铁技术的突破。

41亿的亏损数字虽然看似庞大,但中国企业用九年的坚守换来了无价的信誉。这种信誉很快就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麦麦高铁通车后的第一个朝圣季,就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它的威力。

2019年,超过250万穆斯林涌入麦加朝圣,以往这个时候,从麦加到麦地那的公路会堵成停车场,朝圣者需要在路上耗费4小时。

而现在,坐上高铁只需要2小时就能到达,运力比公路提升不少。

更重要的是品牌效应,麦麦高铁成了中国高铁技术的活广告,每年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亲身体验了中国速度。

他们把这种震撼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口口相传之下,中国高铁的名声在整个伊斯兰世界迅速传播开来。

这种影响力很快就转化成了订单,2019年,在参与建设阿联酋联邦铁路二期项目中,中国企业成功中标。

2020年,埃及新行政首都轻轨二期与三期项目再此花落中国。2021年,印尼雅万高铁全面推进,而仅仅光埃及的轻轨项目,合同金额就高达了百亿,完全足以弥补当年的亏损。

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中东国家搞基建,首选的大多都是欧美日企业。

而在麦麦高铁之后,情况也就发生了变化。更多中东国家的基建项目招标时,开始邀请中国企业的参与。

沙特自己也似乎尝到了甜头,2030愿景中,沙特计划建设连接红海和波斯湾的陆桥铁路,还要建设未来城NEOM的高速铁路或高速运输系统。

这些项目的技术要求更高,投资规模更大,沙特方面明确表示希望中国企业深度参与。按照业内估算,未来十年沙特的铁路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

41亿的亏损,换来的是整个中东市场的入场券。这张入场券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账面上的数字。

中国企业用九年的坚守,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然而,这条沙漠高铁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中东市场的开拓。

麦麦高铁的成功,让中国高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此之前,中国高铁主要在国内和东南亚等气候条件相对温和的地区运营。

沙特项目的完成,意味着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能够适应从极寒到酷热、从平原到高原的各种极端环境。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上。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连接着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

麦麦高铁的成功运营,为中国在这一地区推进互联互通项目扫清了信任障碍。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纷纷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将本国的发展规划与之对接。

技术标准的输出同样意义重大,麦麦高铁采用的是中国高铁标准,从轨道铺设到信号系统,从列车制造到运营维护,全部使用中国方案。

这意味着未来中东地区的高铁网络很可能都会采用中国标准,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国技术生态圈。标准的统一不仅能降低建设成本,更能确保中国企业在后续的运营维护中占据主要地位。

人才培养方面的收获同样不容忽视,九年的项目周期,培养了一大批能在极端环境下作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这些人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施工技术,更重要的是积累了跨文化合作的经验。这支队伍也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产业链的完善也在悄然进行,为了应对沙漠环境的挑战,中国企业研发了大量新材料、新设备。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用在了麦麦高铁上,还申请了专利,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现在,中国已经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施工、从设备到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

麦麦高铁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与远见的故事。41亿的亏损数字背后,是中国企业对承诺的坚守,对品质的追求,对未来的投资。

这条在沙漠中延伸的钢铁巨龙,见证了中国从高铁大国向高铁强国的转变,也预示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世界正在到来。

当列车呼啸而过,带走的是质疑,留下的是信任。失去的是金钱,赢得的是未来。

信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麦加到麦地那高速列车24日开通运行 时速可达360公里

信源:新华网 沙特麦麦高铁开通仪式在吉达举行

来源:知识观察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