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十五运会群众赛事门球项目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圆满落幕,为期6天的全运深圳赛区首赛画上句号。赛场上,运动员挥汗角逐;赛场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依托“AI + 机器人”打造的“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以高科技手段全程护航赛事供电。借此机会,记者走进深圳
随着十五运会群众赛事门球项目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圆满落幕,为期6天的全运深圳赛区首赛画上句号。赛场上,运动员挥汗角逐;赛场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依托“AI + 机器人”打造的“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以高科技手段全程护航赛事供电。借此机会,记者走进深圳供电局,实地体验数字电网的智慧力量,是如何为全运盛会筑起坚实可靠的电力保障屏障。
“人机协同”替代“人海战术”
不同于传统保电模式,深圳供电局此次将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十五运会门球赛事保电工作,构建起多维度智能巡检网络。在大运中心周边供电线路沿线,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主起飞,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线路运行状态,精准排查导线、杆塔的潜在隐患,实现空中巡检“无死角”;变电站内,被称为“赛博汪汪”的巡检机器人灵活穿行,凭借敏锐的传感器与AI识别技术,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声音等关键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自动上报,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高风险的巡检任务。
“过去依赖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存在视野盲区。现在通过‘无人机 + 巡检机器人’的‘海陆空’协同模式,我们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检,效率提升三倍以上,隐患识别准确率也大幅提高。”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这样介绍,这种 “人机协同” 的保电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 “人海战术” 的局限,让门球赛事期间的供电保障更精准、更高效。
“保电一张图”实时掌控
在深圳供电局电力指挥中心,一块高清大屏成为门球赛事供电保障的 “智慧大脑”—— 这里展示的 “保电一张图”,将大运中心体育场的所有供电设施数据 “浓缩” 其中,从220伏插座到500千伏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均能实时更新、一目了然。屏幕上,场馆供电线路拓扑图清晰可见,现场视频画面滚动播放,一旦出现电压波动、设备异常等情况,系统会第一时间捕捉并发出预警,为保电人员争取处置时间。
“这是我们为十五运会‘定制’的智慧保电系统,核心在于依托‘数字孪生电网地图’和国内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的‘电鸿化’物联网设备。” 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电网组长陈作伟解释道,该系统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大屏端、PC 端、移动端 “三端” 数据互通:指挥人员在大屏端统筹全局,实时掌握 “保什么、谁来保、如何保”;保电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指挥指令、上报现场情况;PC 端则留存完整数据记录,便于后续复盘优化。从指令下发到异常处置,整个流程实现“状态一网感知、指挥一令到底、任务一线管控、资源一体调配”,确保赛事每一个用电环节都万无一失。
108个保电场所持续护航全运会
此次门球赛事的保电实践,只是深圳供电局服务十五运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十五运会深圳赛区共有108 个保电场所,涉及深圳电网1/3的变电站、约450回输配电线路,保电范围广、任务重。
“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科技办赛要求,把门球赛事中的科技保电经验推广到所有保电场所,大力推动‘电鸿’、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规模化应用。” 邓世聪表示,接下来,深圳供电局将进一步优化智能保电体系,以更先进的技术、更精准的服务,为十五运会赛事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让体育盛会因科技赋能而更加精彩,彰显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在重大赛事服务中的科技实力与责任担当。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