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数月,外卖行业更好了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9:17 2

摘要:8月27日,美团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的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外卖大战进行了数月,参与的每位玩家的财报都格外令行业期待。

8月27日,美团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的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外卖本身是一个薄利的苦生意。在外卖竞争加剧的情形之下,业绩短期就会加剧波动,但美团的领先地位和长期竞争优势并未改变。

在外卖这一赛道,美团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成熟的系统能力让美团有能力在战时能投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达到效果,但作为行业领跑者,美团还需要考虑长期,喧嚣是一时的,长久不变的是,整个行业如何更健康地持续发展。

在财报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明确表示,美团坚决反对内卷。

从二季度财报看,美团持续投入生态建设,在骑手保障、商户扶持、食安基建方面不断落实举措;而从商业维度出发,利润在外卖大战中大幅降低,但业务本身保持了健康发展,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依然稳健,新业务持续突破,出海、无人机等进展显著。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曾明确表示,卷单量没有意义,美团不想卷,只是面对冲击,美团不得不进行反攻。

跨过激烈的对抗,跨过行业的焦灼,外卖作为嵌入全民生活的行业,需要行业企业以更长远的眼光,构建更健康的生态,进而确保行业的长期存续。

利润没了,但美团的服务品质仍在提升

本季度美团的财报,展现出了久经沙场选手的业务韧性。尽管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利润殆尽,公司依然保持了高质量的服务品质,实现了营收的稳健增长,并在用户规模、订单量等关键指标上创下新纪录。

具体而言,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仅为14.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不过,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作为其深耕的护城河业务,表现出稳定的态势。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

用户依然选择美团。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大关,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创历史新高。7月,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展现了在履约效率上的优势。

行业普遍认为,本次的外卖大战,各家所图的不单纯是外卖,是通过高频低客单价的外卖,带动其他低频高客单价商品的销售。因此,以闪购为名,各家的广告出现在电梯里、热播综艺里。

在美团的定义中,闪购是下一代的生活方式,这一业务也正在成为美团的增长亮点。

并且,这一业务将消费场景从食杂向3C数码、美妆母婴延伸。今年的“618”期间,美团首次参与“618”大促,在一系列活动的助推下,超1亿用户下单,高客单价商品(手机、家电等)成交额增2倍。

围绕闪购,美团的供给创新也在加速。截至二季度,美团联合各类零售商和品牌商在全国建设了超5万家闪电仓,这些闪电仓成为供应链改造,提升效率的关键节点,可以让大量本地夫妻老婆店实现数字化转型,也可以扩大其服务半径并实现经营提效。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这些业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比如外卖业务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粘性,支撑了到店、酒旅等其他业务的发展。闪购业务借助外卖配送网络,实现了快速扩张。到店业务又为外卖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商户资源。这种业务协同构成了美团的核心竞争优势。

今年,美团还从用户端,进一步强化了协同。新推出的美团会员体系整合了多个业务的权益,新增了到店权益,覆盖到店餐饮、饮品、休闲娱乐、家政和洗衣服务等领域。这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平台黏性和交易频次。

除了这些核心业务,美团的新业务也有了新的进展。

从业绩来看,新业务板块成为美团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第二季度收入达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

美团国际化持续迎来新突破,Keeta在本季度的订单量和GTV继续强劲增长。在香港市场,Keeta进一步巩固了领先地位,助力行业整体扩容。

在中东市场,Keeta在7月底进一步覆盖至沙特20个城市,并正式在卡塔尔上线服务。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不仅为美团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这也是美团积极跳出“内卷”,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体现。

投入方面,在报告期,美团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本季度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17.2%,这些增加的投入主要指向AI等新技术。截至2025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迪拜等城市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7亿元,短期理财投资为694亿元。现金储备充足。

另外,在报告期,美团还调整了食杂零售业务战略,6月对“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退出表现不佳的亏损区域,同时在核心区域继续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和社区零售新业态。

社区团购刹车的同时,美团开始加码社区生鲜,这主要体现在对小象超市的布局上。生鲜作为又一项高频刚需业务,小象超市亦被认为是美团未来业务新的增长点。未来,美团方面也计划加快小象超市的扩张,逐步覆盖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

当前,行业竞争已从“美团vs饿了么”的格局演变为“美团、京东、阿里”的三方混战,京东率先发起,阿里随后重金补贴,目前看,部分玩家雄厚的资金可能还会延长补贴战,但补贴本身是否让外卖行业更好了呢?可能未必。

补贴一停感情归零,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外卖作为一项高频刚需的业务,被众多玩家盯上无可厚非。但同时,因为涉及最广泛的消费者、商家、骑手等方方面面的参与者,这也不是一项单纯能通过短期内卷就能分出胜负的业务。

王莆中曾分享过在打车方面与滴滴在一个城市卷补贴的故事。他说2018年,美团与滴滴在江苏无锡开始补贴打车业务,打完第二天,单量涨了三倍,三个月以后就不打了,过了一年,发现跟那些没打的城市比起来根本没有额外增长。

当各家“狂轰滥炸”之后,补贴不再,用户又会有理性的选择,哪家能满足其需求会选哪家,而点外卖本就不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人,依旧不会点外卖;而餐饮行业还要面临补贴退坡之后的价格体系修复问题,并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作为本次外卖大战中的守擂者,美团的表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对于本次大战的趋势判断。

在8月27日的财报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也明确表达了对于行业内卷的看法:“首先明确,我们坚决反对内卷。”

这也不是对行业竞争的消极应对。在外卖行业,美团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卖行业的现状是流水的对手,铁打的美团。王兴表示,美团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美团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巩固领先地位。

也正是因为久经沙场,美团似乎能比对手们更加理解在这个行业,什么是本质,什么是正确的事。“没有什么花哨的,回归本质,确保快速可靠地履约、确保经济实惠的价格。”王兴表示,美团将长期专注于生态建设,让消费者、商户和骑手都从中受益。

当然,让各方能从中受益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

骑手权益保障作为今年外卖大战的一个维度,讨论度也格外高。自7月1日起,美团已在17个省市为全体骑手全额缴纳“工伤险”。继在泉州、南通成功试点后,骑手养老保险补贴今年年底将覆盖全国,预计超过百万骑手受益。

同时,美团骑手专项保障也在持续升级,设立了16亿元的夏季骑手保障专项补贴;扩大“骑手大病关怀计划”的疾病报销范围,并覆盖兼职众包骑手的未成年子女。

在商户侧,美团持续落实“反内卷”举措,通过直接的现金补贴和持续的模式创新,助力商户健康发展。截至今年7月,美团助力金已覆盖30余万餐饮商家。近半数商家反馈“小店订单量显著增长”,四成商家的收入明显提升。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团助力金将新增覆盖超10万家餐饮小店,单店助力金最高5万元。

对于广大的食客而言,食品安全便是最关切的问题。为了推动行业食安基建升级,美团长期以来都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落地。

今年2月以来,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覆盖了商场连锁餐厅、社区夫妻店及外卖店。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超20万家商家加入“明厨亮灶”。未来三年,美团还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让上万家餐饮商家的外卖品质升级。

这也意味着,美团计划通过改善骑手保障、降低商家经营负担、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优化算法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这种生态导向的发展模式,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利润表现,但将为公司带来更可持续的长期竞争力。

对于整个外卖行业而言,当行业从“内卷”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为产业各个环节“松绑”,企业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

而美团的“反内卷”战略代表着互联网行业的重要转型——从追求规模增长到追求质量增长,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从零和博弈到多方共赢。

“弯腰捡钢镚”的零售行业,一时之间巨头涌入,撒下近千亿的补贴热钱,但喧嚣终会褪去,人们还是会回归一日三餐、偶尔喝点奶茶的平常生活。回归商业的本质,还是看谁能提供稳定的服务、优质的产品,来满足这些真实的需求。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