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认为“至那”(China)的名称来源于秦朝,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来看,“至那”并非指秦始皇的“秦”,而是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封国的秦国有关联。印度人因为久仰秦王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与宅心仁厚,才称中国为“至那”。
许多人认为“至那”(China)的名称来源于秦朝,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来看,“至那”并非指秦始皇的“秦”,而是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封国的秦国有关联。印度人因为久仰秦王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与宅心仁厚,才称中国为“至那”。
大唐西域记
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求法,曾与印度的戒日王(Harṣa)交流,介绍自己的国家。戒日王提到,他听闻“摩诃至那国”有一位秦王天子,平定海内。这里的“摩诃”(梵文:Mahā)意为“广大”,如“摩诃萨”即“大菩萨”,“摩诃不思议”即“大到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摩诃至那国”即“广大至那国”。龙珠动漫的主题曲《摩诃不思议》的意思就是大到不可思议。
然而,玄奘的回答却颇具深意,他说:“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初看此言,或许会疑惑:唐朝之前是隋朝,何来“前王之国号”?实际上,玄奘所指的“秦王”并非秦始皇,而是李世民。李世民在即位前,曾被封为“秦王”,其封国便是“秦国”。因此,印度戒日王口中的“秦王”指的正是李世民,而非嬴政。
从古音角度来看,唐代的“秦”音为“cin”,而“至那”(China)的古音为“ci-na”,两者相近。这也解释了为何“China”与“秦”音似相同。此外,近代日本人称中国为“至那”,这一词汇大概率也源自同一脉络。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世界最早记载“China”一词的文献之一,是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梵文典籍《摩奴法典》,其中提到了“Cina”这个词,指代东方的一个国家。这表明,在玄奘时代以前,印度早已知道中国的存在,并以“Cina”称之。这与李世民的“秦王”封号是否有关,仍值得进一步考证。
秦王李世民
此外,《秦王破阵乐》作为唐朝著名的军乐,流传甚广,也进一步巩固了“秦王”之称在东亚世界的影响力。这首军乐歌颂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使“秦王”成为唐太宗的象征性称谓,或许在海外的传播中,也促成了“至那”一词的广泛使用。
从历史文献和语言学角度来看,“至那”一词的来源,并非如部分历史学家所认为的源于秦朝,而是源自唐太宗李世民的封号“秦王”。《大唐西域记》正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佐证。这一发现,不仅纠正了历史认知的误区,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国际交流中的文化传播与音译演变。
综上所述,虽然“至那”一词可能在秦朝时期就已出现,但其在玄奘时代的使用,显然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秦王”封号有着直接联系。李世民在对外交流中,以“秦王”名号被认知,而这个名称又经过梵文、其他外语的音译,最终形成了“至那”或“China”这样的称谓。因此,我们在探讨中国国名的来源时,不能简单归因于秦朝,而应结合历史、语言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因素,深入考察其真正的渊源
来源:戴暮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