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印发支持山东向海图强的政策文件。去年,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给予19项政策措施支持,全力推动山东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海洋强省。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自然资源部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请问是如何通过支持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方式,赋能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走在前、挑大梁”的?
陈丹红:山东是海洋大省,自然资源部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山东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助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一、在政策支撑方面,推动山东当好海洋深化改革排头兵
一是印发支持山东向海图强的政策文件。去年,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给予19项政策措施支持,全力推动山东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海洋强省。
二是研究支持山东的深化改革举措。自然资源部支持山东开展自然资源综合改革全方位试点,海洋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优化陆海统筹空间管控、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引领、创新海洋国际合作机制等综合试点改革措施,为山东化解海洋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助力推动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在发展实践方面,推动山东探索海洋强省建设新路径
一是支持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山东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业态,构建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支持山东重大项目用海用地保障,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增强海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支持山东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山东创建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建设,支持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及高效运行,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在山东落地应用。推动山东创新海洋人才引育机制,加快建设中国海洋国际人才港,打造全球海洋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三是支持山东打造高水平海洋合作平台。部省市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去年获批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支持青岛市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亚洲唯一创始城市。推动“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7个涉海国际组织入驻青岛,不断拓展蓝色“朋友圈”。
自然资源部还和山东方面一起精心设计海洋合作发展论坛,连续两年将《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等成果放在论坛发布,提高山东省和青岛市在全国海洋发展中的能见度。自然资源部将一些双边重点合作成果展融入论坛展示部分,例如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双方共同发起“中印尼海洋合作月”活动,其中中印尼海洋科技合作成果展今年5月在印尼雅加达举办过,此次,将在论坛期间再次展示,充分彰显两边合作的丰硕成果;此外,自然资源部还会同山东联合承办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中国与联合国海委会合作的培训班,期待各项活动能进一步为山东聚人脉促合作,聚资源促发展。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推动支持山东的政策和举措落实落细,全力支持山东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成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注意到,本次论坛将举办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臧浩宇:今年2月,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6月,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落户“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本次对话会是前两次活动的延续,也是本次论坛的重头戏。对话会以“海洋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设置嘉宾致辞、推介发布、市长分享、工商对话四个环节。本次对话会主要有三大亮点:
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海洋城市盛会”。邀请了法国、韩国、肯尼亚等国外海洋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国际组织代表、跨国公司领导人,以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市长,目前已确定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位重量级嘉宾参会。对话会期间,各位嘉宾将围绕城市治理、海洋科技、生态保护等领域,分享韧性城市、科技创新、海洋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策略与城市治理智慧,增强全球海洋治理合力,促进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次互联互通的“海洋经贸对话”。本次对话会特别设置了“工商对话”环节,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比利时艾珂泰凯公司等国际经济组织代表及跨国公司领导人,将围绕蓝色经济创新、海洋产业升级、蓝色金融赋能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会商聚智、共谋合作,为全球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这是一次跨越山海的“全球合作行动”。本次对话会将发布《全球蓝色伙伴关系青岛倡议》,依托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推动构建以城市为核心载体的蓝色伙伴关系。将联合中国—东盟中心等机构发起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蓝色经济发展联盟,打造“政策对话—技术转移—产业对接—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合作平台;携手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宜可城”,发布新一批“自然城市”入选名单,发挥海洋城市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城市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筹办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诚邀各界朋友齐聚青岛西海岸新区,共享海洋可持续发展机遇,共担海洋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创人海和谐新未来。
中国日报社记者: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是海洋领域的国际盛会,山东将如何放大论坛效应,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呢?
王仁堂:去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政策文件等,对加快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特别是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有力推动了全球海洋领域的合作交流。下一步,我们将从4个方面放大论坛效应,全力推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一、深化海洋产业合作,构建蓝色经济增长极。深度对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精准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吸引到山东投资,加快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二、强化海洋科技合作,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论坛汇聚全球海洋科技前沿理念与顶尖人才,我们将借此东风,吸引国际科研团队与山东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合作示范工程,加快推动深海资源勘探开发、高技术船舶、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依托论坛搭建的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山东落地,培育发展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让山东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与“孵化园”。
三、加快海洋港口建设,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发挥港口联通世界的作用,织密国际航线,拓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网络,完善现代化港航集疏运体系,增强通达全球的货运能力。提升山东港口的辐射能力与全球供应链地位,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促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国际航运重要枢纽,助力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到2027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
四、推进海洋治理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论坛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主动参与海洋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开展区域海洋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海洋观测等国际合作,坚定不移走海洋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与国际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合作,推进沿海滩涂、滨海湿地和重要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等系统保护修复,维护重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守护好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山东力量。
东方大潮涌,齐鲁向海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山东愿与各方一道,以海洋为纽带,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坚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来源:山东发布